关于浙江省临海市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体会(2)
2025-04-27
6、经营方式多样,管理体制创新。临海市的民营企业十分重视营销方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当数量企业打破了家族制管理模式,正在向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过渡,企业在产权制度上由家族式、封闭式向多元化、开放化、生产要素股份化变革,在董事会制度上实行董事和经理相对分离,外部专家董事和内部执行董事互相结合,在企业家制度上实行了总经理职业化、市场化,实现了个私营企业在结构和管理体制方面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伴随产权制度的变革和营销模式的变迁,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也不断升级,专业配送、连锁经营、虚拟经营、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在不少企业出现。
二、临海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经验
临海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民营经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其主要是: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定不移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战略地位。他们各级党委、政府善于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如在个私经济发展初期,他们不断消除农民怕冒富的顾虑;在个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又切实消除小富即安的思想,使一部分私营企业家在思想上较早地实现了从致富到创业的跨越。他们始终坚持不唯成分看发展的观念,以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为目的,大力扶持个私经济。对发展民营经济提出“四个不限”、“四个放”:即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放心、放胆、放开、放手。在民营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后,他们又提出不再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来鼓励发展,而是要按经济规模来扶持发展。他们把企业按规模分为大企业、大集团和中小企业两类,分别制定措施来扶持,已跨越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他们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南巡谈话和十五届三次会议历史性机遇,进行了三次思想大解放,实现了民营经济三次大飞跃,现在他们又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进行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掀起第四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可以说,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根本经验。
2、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全面发展。他们非常重视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涉及面广、灵活便捷、配套完善,而且力度大、操作性强、管用。如在土地政策方面,通过土地置换、造地、功能转换等措施,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用地特别是大企业用地的需要。他们的做法有两点值得借鉴:第一是土地置换。临海市通过补贴的形式,在东北、江西等地开垦、整理耕地,以易地土地开发实现占补平衡,扩大用地指标;第二是向大企业集团实行倾斜。在财政扶持方面,从1998年起,临海市推行财政贴息政策,到2003年底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贴息资金3.6亿元,带动和激活的银行贷款、社会民间投资技术改造的资金达100亿元。在税收优惠方面,临海市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分为农业加工流通型、出口创汇型、高新技术型、就业型、从事服务业型等,根据不同的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如对高科技企业所得税实行减半征收,对民营企业所得税优惠与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减二免三”优惠。他们的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3、抓重点、抓关键,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一是突出抓好扶优扶强。临海市确立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重点民营企业,加以重点扶持。他们不但坚持树强扶优,加大对超亿元企业的扶持力度,而且高度重视后备骨干企业群体的培育,着重抓好产值几千万元的“第二梯队”企业,扶持他们尽快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和整个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抓质量兴市、名牌兴业战略。他们各级把抓质量、创名牌作为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素质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列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行业和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并对创名牌的企业实行重奖,全市普遍实行了对创国家级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市本级奖励100万元的政策。三是抓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使之成为民营经济的龙头。四是抓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临海市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区,他们较早就对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90年代中后期就全面完成了企业转制的任务,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和发展空间,扫清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临海市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达97%。同时,他们不断推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允许个体私营企业自主选择适合生产力发展阶段、符合社会化生产要求和企业特点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并且以产权+市场为主线,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们还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引才引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建立成果孵化中心、高新园区、技术贴息等措施,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