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完善了最低工资制度和劳动力指导价位制度,加快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增长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监管和调节的有效机制。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
二是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对用人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加大对不认真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的用人单位的查处力度,参照省、市劳动行政部门制定的劳动力指导价位,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我县劳动力指导价位供用人单位参照执行;逐步推行企业工资协商制,从而建立起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增长长效机制。
三是在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实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下,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方法,制定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根据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合理拉开差距。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根据考核结果按时晋升级别增加工资和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对年度考核为称职(合格)及以上的工作人员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努力缩小不同地区间公务员的收入水平。
(五)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强化社保意识,加大社保基金稽核,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加大征管力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保为重点,扩大养老保险范围。至10月底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6200人。
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截至10月底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4149人,参保覆盖率达99%。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资金得到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正在调查研究阶段,有望在2009年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后顺利启动。
三是失业保险工作。至10月底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7600人。在册发放失业救济金293人,共计发放失业保险基金89.16万元,确保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四是工伤保险。以建筑、矿山企业农民参保为重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保,努力扩大生育保险。至10月底全县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5462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2700人,
五是生育保险。以参加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企业为重点,同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至10月底全县参加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的人数达3209人。
六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努力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继续抓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年内力争建立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至10月底全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12212人。
(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积极开展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调查研究工作,采集好城镇居民基本信息,计划在2009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启动城镇居民以医疗保险工作,将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险参保范围。
(七)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一是对在实际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表彰。推荐参加“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评选1人,推荐参加“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人员评选1人,推荐参加“第四届云南省科技兴乡贡献奖”人员评选3人。
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2007年度事业单位155名新进人员进行了初聘培训;组织2007年度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上年未培训的166名专业技术人员报名参加培训素质教育成功篇培训和考试;组织全县企事业单位4163人参加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报名。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全县人事人才、机构编制、劳动保障深化改革工作有序推进,为促进昌宁县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提供了动力和体制保障,但是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在农村综合改革中消化原有党政机关超编人员压力较大,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单位要求增加人员编制的现象;二是贯彻实施“四项制度”工作与各单位具体工作的有机结合不够好,对促进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作用不够明显。三是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存在困难,基金支付压力增大,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较低,尚未充分发挥社会统筹的功能和作用;硬件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造成信息资源利用率低,适应不了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建设需要。四是就业再就业压力大,新增就业岗位空间不足仍然是制约全县就业工作的主要问题;劳务输出空间缩小,尤其是定向规模输出困难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