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报范文(5)
2025-04-29
举办“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欢乐海口”广场文艺演出等其他各项文体活动,充分展现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呈现的新活力、新生机和发展动力。各区、各部门通过开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以及“学习节”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五是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夯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基础。人民群众既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受益者,又是创建活动的参与者。我们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不竭的动力。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获得,所推荐的2名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名被评为省道德模范,28名被评为市道德模范。去年我市开展了“文明小使者在行动”活动,通过15万名小学生向家长亲友宣传文明言行来辐射带动全社会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今年又开展了大型的文明礼仪知识宣教活动、文明礼仪电视知识竞赛、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答、文明礼仪风采展示大赛,大力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礼仪素质。如今“人人是创建主体,个个代表海口形象”的观念已被市民广泛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创建意识明显增强,创建自觉性不断提高。
三、存在问题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虽然我市在创建中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距离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自评达到A类状态的基本指标比例小。《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申报推荐评选办法》明确规定:对于基本指标95%以上达到A类状态的城市(区),可作为推荐对象。但是,综合我市开展的两次自评情况,在111个二级测评内容中,我市只有83项能够达到测评体系的A类状态,只占75%。
二是城市化程度不高。行政区域调整后,我市农村人口增多,城市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市还有近一半人生活在农村,农民的文化程度、文明程度不高,生活水平也比较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任务还比较繁重。
三是组织机构的编制问题。我市文明办目前只有一个处级领导的行政编制,其余工作人员都是从宣传部的其他科室抽调来的,距离测评体系的相关标准还有一定距离,这一测评项目被评为C,需市委市政府解决所有工作人员编制的单列问题方能达标。
四是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缺乏长效机制,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小街小巷脏乱差、乱砍乱伐乱排乱采、公交车随意上下客、摩的非法载客等现象依然存在。社会治安状况不尽如人意,“两抢一盗”时有发生,禁毒任务比较艰巨。
五是设施建设问题。据市综治办自评分析:对“公共场所和重点要害部位安装电子视频监控系统”的测评内容,我市目前仅在歌舞厅、交通道路重点地段、部分商场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如果要在全部公共场所安装,需要投入资金6000多万,目前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但尚未实施,这项我市难以达标;据市文体局、市档案局自评分析:我市在公共图书馆的投入、馆面积、设备、藏书、人员等上均达不到二级标准。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覆盖率只达到50%,达不到100%以上的要求。档案馆的建设也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据市交通局自评分析:对“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量及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指标,我市均达不到测评标准“>12”和“>20%”的要求。我市当前拥有公交车826辆,按全市总人口算,万人拥有车辆尚达不到9标台。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目前仅为12.7%,相对于2000年以前的水平(20%),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公交站点布局”的测评指标,虽然我市在今年新建了88个公交站点,但下一步的建设涉及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并实行联动,协调难度较大。同时,新的站点建设用地、建设资金也要进一步配套,所以自评为B;据市国土环境资源局自评分析:对“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问题,我市东湖、西湖以及美舍河等处的水体水质较差,属劣V类水体,虽然经过治理,但效果仍然不明显,很难达标;据市科协自评分析:对“科普设施和科普队伍”测评指标中的“建有综合性科技活动场所或科普场馆”,我市在短期内无法做到;据市电信公司自评分析:对“国际互联网用户普及率”,我市宽带普及率为12.6%,远低于32%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