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与水平(2)
2025-04-29
(一)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和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40%,农业只占4%。大量事实表明,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连接初级农产品与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它的蓬勃发展,能有效缓解农产品“卖难”,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据有关资料,目前发达国家80%的农产品用作食品加工原料,加工业产值是纯农业产值的3-4倍,我国用于食品加工的农产品不到30%,加工业产值不到农业产值的50%。据有关部门测算,粮食初加工可增值20-100%。生产食品可增值1-10倍,蔬菜加工可增值2?倍。现在旺旺集团利用大米加工食品,已实现增值44倍。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率先崛起的一批乡镇企业,大约有45%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在我省,50%以上的乡镇企业是靠农产品加工起步、发展起来的。近几年,临颖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所以能够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倍的速度递增,就是因为该县形成了以南街村集团、龙云集团、颖川集团等16个大型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体系。郏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潜力巨大。就拿现有的红薯叶来说,郏县常年种植13万亩红薯,大量的红薯叶未能很好利用,如果进行一下包装、保鲜等加工处理,然后供应市场,就一定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要善于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现有农产品加工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目前,冢头的酱菜加工、三粉加工,王集的花生加工,长桥的瓜子加工,姚庄的清真肉食品加工,渣园、白庙的小磨油加工和遍布城乡的粮食加工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引导他们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姚庄清真肉食品要不断提高加工能力,并注册绿色食品商标,争取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专供食品。冢头镇要加快“三粉”加工基地建设,搞好粉丝、方便面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同时要充分发挥远航公司的辐射带头作用,建设理想大根萝卜万亩生产基地。要加大科技投入,依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比重。要大力发展加工型、科技型、适应市场型农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工业化的提高,推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专业化的人员分工,形成特色乡、特色村,甚至跨区域的生产经营。今年形成3-4个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经过一次加工的农产品达到50%,经过二次加工的农产品达到30%。
(二)着力办好工业园区。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工业园区在配置资源、政策示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搞好科学规划,加大筹资力度,尽快着手建设,园区面积要达到5-10平方公里。园区建成后,14个乡镇都可以到园区来办企业。对进园区办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哪个乡镇办的企业,税收归哪个乡镇。对园区内的企业只征税不收费,以此对园区的企业进行重点保护、管理与支持,为它们快速发展创造好的条件。同时要以小城镇为依托,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完善现有的“七大园区”。各乡镇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已有非公有制企业分布情况,积极引导本乡镇非公有制企业由点成线,由线成面,逐步集中,形成规模,集聚发展优势与能量。并通过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布局调整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进园区办厂设店,组织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使非公有制经济与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
(三)激活壮大现有企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要把税源型、民营型、特色型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进行扶优扶强。大力实施“422”工程,即重点发展四个行业、抓好两个市场、扶持两个龙头企业。要着力培育铁锅、陶瓷、煤炭和优质苗木四大特色优势行业,把这四大行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抓好两个市场,即抓好长桥瓜子加工市场和王集雨霖头花生米加工市场,要结合小城镇建设,扩大规模,争取把两个市场建成中原最大、辐射全国的大市场。扶持两个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即远航实业有限公司和梦想食品有限公司。要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加强企业的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切实改善企业管理,实现规范经营。并通过产品延伸、产品扩散、协作配套、增加科技含量等形式,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不断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2003年底梦想公司产值要突破2000万元,远航实业公司要争取赚外汇100万美元以上。同时,要注意既要抓大又不能放小,对一些有市场、有利润、有税收的小企业、短线项目也要积极扶持,努力形成大中小一起上,长短线齐发展的局面,着力在全县培养20个纳税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