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中央四中全会精神,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省委党校在全会结束不久,于11月1日下午组织中青班学员召开会议,由副校(院)长余甫功同志传达了全会精神;我所在的中青三班一支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求全班学员在外出社会调查期间加强自学,并于11月13日晚专门召开主题班会,对全会精神进行集体学习;班会后我所在的第三小组紧接着开展小组研讨,围绕全会精神畅谈心得体会。在参加一系列集体学习和认真自学过程中,我对全会精神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水平达到了新境界。全会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一篇闪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必将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制度自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全会精神及《决定》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治理保障。
制度是国家之基、社会之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注重发挥制度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并在1956年完成私有制改造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当代中国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奠定了制度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并提出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命题,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宁、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说,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制度建设是根本与长久解决之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对前进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握我国历史进程和时代发展潮流,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推出一系列治理举措,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提出的13个“坚持和完善”覆盖13个方面的制度,内容完整系统、内在相关、有机协调、相互配合,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宏大格局。《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一个与国家现代化总体进程相协调的总体目标,旨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强大支撑和保障,必将有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全会精神及《决定》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基本依据。
“中国之治”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会首次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首次集中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为我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建设上高度自信,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制度好在哪里、优越性体现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走得通、走得好”……,全会《决定》作出了明确回答,集中概括为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每一条都经历了历史和实践检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实践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决定》集中概括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使我们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认识更加深刻,对“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进一步使我们坚定立场、把准方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进一步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新的更大奇迹,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三、全会精神及《决定》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
世界怎么了,世界将向何处去,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更加瞩目中国成功的秘诀。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当今世界,一些国家长期陷入社会动荡、冲突不断、战火纷飞,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制度建设落后、治理能力疲弱。反观中国,国家稳定、社会有序、人民幸福,一片欣欣向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正是这样的中国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无可争辩的事实也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和治理经验的有益成果,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全会《决定》集中概括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和13个方面的制度,不但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全会《决定》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在制度设计层面确定对外关系,有力回击了西方国家所谓“国强必霸”“文明冲突”的论调,使伙伴关系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模式。《决定》提出“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等等,这些举措也表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寻求与各国共同发展,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贡献积极力量。
四、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当前,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在党校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全会精神和《决定》学懂弄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通过强化执行力才能使制度功效落地,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青年干部要树立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学会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贯彻好全会精神,关键要结合工作职责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比如,我所从事的检察工作,就要围绕《决定》提出的“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要求,在坚持和巩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为法治中国行稳致远作出贡献。
篇12:学习2020青年大学习第九季心得体会精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具有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抓住了关键。从基层的视角来看,从细微之处观察,从基层干部的角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无论是体系建设,还是制度建设,都切实“把准了脉”、“开对了方”,重点就看能不能落实到基层党组织。
筑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支部是最基本的组织、最小的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更是夯实党执政根基的基础。目前,各级都在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但往往放松了对基层党组织的要求,片面的认为基层党组织只要执行就可以了,导致出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弱化,基层党支部没有权威,党员作用发挥不突出,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看法,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在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激发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在不断提升中筑强“红色堡垒”。
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目前,仍然存在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情况,基层党组织要求不清晰,举措不具体,制度不健全的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实事求是的讲,一些是基层党组织自身的问题,还有一些是整治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发挥。需要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上下功夫,确保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动摇;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来抓,在组织、宣传、发动群众上下功夫,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服务平台,在服务过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建设“一核多元”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今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为实现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建立规范的基层治理体系,必须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各类治理主体、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合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篇13:学习2020青年大学习第九季心得体会精选
近日,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一书,感悟颇深。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记住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在岗位上更好的耕耘付出,才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才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不知不觉,我们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八年的历程,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却一直没有变,无论我们走的多远,心里永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未来,面对挑战,我们不会畏惧,也不会忘记初心。
作为一名年轻的机关工作人员,在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同时,我也回顾了自己当初从事这份职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许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所能做的很少,但我坚信,每一刻螺丝钉都有他的价值。
当下,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年轻同志,要适应当下就要不断学习,要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系统的、全面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也要向专家学者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彩,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同时,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一样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我坚信,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