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都是爸爸开车送我去上学,晚上又开车把我接回家;奶奶想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保证我的营养;只要我开口,爷爷都会满足我的要求;妈妈在单位忙了一天,下班回家却还要管我的学习。他们为我做了这么多,但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对他们说声“谢谢!”,以为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和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正想到这里,妈妈进来了,她来陪我入睡。我灵机一动,赶紧把睡热的地方腾出来让给妈妈,自己睡到了冷冷的边上。妈妈诧异地看着我,当她看到我手上的《三字经》时,似乎明白了一切。我撒娇地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从今天开始,我要学黄香,做你的‘热水袋’”。妈妈听了甜甜地笑了……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弟子规》开篇也说到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兄弟友爱,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增广见闻,明白数理的变化,研读古今圣人贤士的文章。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今后,我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篇12:三字经读后感作文800字
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世世代代我们都诵读着千古流传经典的文化遗产。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个儿童必不可少读的经典著作。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五岁时,爸妈就特地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我一打开,天啊!全是字,我的头都大了!上小学的时候,我才知道要用阅读来充实自己,当我打开书柜,拿出《三字经》时,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灰尘。打开第一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篇13:三字经读后感作文800字
利用十天的时间,已经看完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的《三字经》,看完以后我真是受益非浅。原来对古代文学不是很感兴趣,对于《三字经》的了解也就是只会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是在看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学会的,所以对于《三字经》的了解只能说是知之甚少,前段时间看中央二套的节目,是王小丫主持的,三、四岁的小朋友就能流利的背出一千多字的《三字经》,我当时看到那几个小朋友真是太震惊了,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倒背如流,我做为一个大人,也不能落后,也要为下一代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所以就看了钱文忠教授讲解的《三字经》,看到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被《三字经》内容的博大精深,三字一句短小精悍的语句所深深的吸引了。所以一气呵成,整部四十三集全部看完了。
《三字经》虽然只是一个儿童启蒙读物,但它文字精练,里面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包括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尊师爱友,礼貌待人、勤奋好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文章中有一句话使我的印象最深刻“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的财宝,我却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经,用来教导子孙好好读书,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经不一定理解为三字经,也可理解为知识)。现在我们的父母省吃俭用,为我们挣钱,攒钱,希望能给我们留点什么,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子女生活要比他们过得更好,所以头发花白还在为我们操心,受累。现在社会上有多少“啃老族”,一旦父母不能资助他们,他们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依靠父母,依赖父母,父母的钱总有一天是会花完的,所以我们还是得依靠自己才行,父母已经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勤奋,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好,去孝顺父母,让他们颐养天年才对,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文章还通过二百多字的描述讲解了中国的历史,举出大量的中国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古今贤文,来解读文章中的深刻道理,每一字每一句都简明扼要,含义深刻,使人一读就懂。所以《三字经》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是非常必要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继承和发扬下去。
通过钱文忠教授的讲解,我们可以把《三字经》为分三个部分,这样理解背诵起来会更快一些。
第一部分:讲教育的必要性和应该学习的内容。
第二部分:讲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第三部分:以众多勤学的例子,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篇14:三字经读后感作文800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知道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因此,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向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向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老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这天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正因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知道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谢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就应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坚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篇15:三字经读后感作文800字
看完《三字经》,笔者认为它是一本启蒙书籍,一本教育书籍,一本历史书籍。
毫无疑问,《三字经》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之作,里面那么精彩。古人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三字经》正是如此。
学习《三字经》,学会做人。
《三字经》从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到“融四岁,能让梨,弚于长,宜先知。”为止,例举了“人、孟母、窦燕山、父、师、子、幼、老、玉、(黄)香、(孔)融”十一个例子,直接道出下面一句“首孝悌,次见闻。”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首先要孝、悌,然后才能见、闻。《三字经》安排的有儒家之风,但又不失其本色,依于儒家,却超过儒家。此后,《三字经》便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自然人文知识。包括某数、某文、三才、三纲、三光、四时、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然后来了句总结的话:凡训蒙,须讲究。
做人不能忘本,做书也不能忘本,接下来《三字经》将儒家中的其他经典书籍介绍了一遍。不管是四书,还是六经,春秋三传什么的,全有。这样还好,接下来繁杂了,然而却是《三字经》里最为重要的、能够为中国人所感到自豪的、感到欣慰的东西:中国上下五千年,当然不包括清朝,晚清那会儿算上,那还叫欣慰、感到自豪?学历史,可以先读《三字经》,这里全有那事,是一个骨架结构。《三字经》接着就说怎样学历史: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三字经》厉害,最后连祖师爷孔子都搬出来了,这是个伟大的突破,讲孔子的丑事,输给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吓得不敢再出游了。但这是引出下面一大堆的人物来教人如何学习。这一段,就举了“孔子、赵普、路温舒、公孙弘、孙敬、苏秦、孙康、朱买臣、车胤、李密、苏洵、祖茔、李泌、蔡文姬、谢道韫、刘晏、梁灏。这些名士,举出男士还好,女子有两个那就不得了了,这完全打破了尊男卑女的传统观念。中国古代古代的女子是没有地位的,李清照没有,谢道韫没有,蔡文姬没有,武则天龙兴之前也是没有的,所以说《三字经》不朽,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
学习《三字经》,学会做人,做一位中国人。
篇16:三字经读后感作文800字
如果说,有一本书,在诵读时既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那有可能是《三字经》。
如果说,有一本书,在诵读中不仅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又能讲明道理,对我影响很大,那一定是《三字经》。
早在幼儿园,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背诵《三字经》的前半部分。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们把《三字经》当成了儿歌背诵,比一比谁更熟练,谁更响亮。虽然,我不认识其中的很多字,也不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但是我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如“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要我们学会尊敬师长,学习各种礼节,“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和体谅父母,“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要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
到了小学一年级,我们开始全文背诵《三字经》,早上在背,晚上再背,连放学的路上都在背。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很多蕴含在《三字经》里的故事,“孟母三迁”、“管宁割席”、“孔融让梨”、“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立木为信”、“韦编三绝”、“孔子拜师”、“赵普夜读”、“编蒲抄书”、“孙敬悬发”、“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等,我们在这些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伦理思想和道德准则,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年暑假,我重新诵读了《三字经》,发现短短的三个字里,包含了许多历史、天文和地理知识。我最喜欢读的是从“自羲农,至黄帝”开始这一大段,这是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各个朝代由盛到衰的过程。诵读了《三字经》里关于朝代的段落,让我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
“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我在《三字经》的经典诵读中寻得了无穷乐趣,希望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篇17:《三字经》读后感优秀800字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读了《三字经》了。当时,我读来读去就只为了一个目的:好玩。现在到了小学,我们学到了国学,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经》来……
其实许多人说《三字经》是很无聊的,我刚开始也这么认为,可到了今天,我认真的读了读了《三字经》,发现了里面许多的知识。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因为这句话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鸡在早晨叫醒人们,人如果不学习,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学习,就连一个做人的资格也没有,何谈在社会上发展呢?
接下来的这句,是上一句话的后面一句:“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句的意思也让我深受感染:“蚕会吐丝,蜜蜂会制造蜂蜜,人不学习的话,还不如这些动物。”是呀,许多动物会为人类制造东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会上的废物。还不如这些辛勤劳动的动物们呢。
《三字经》里,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呢!我知道了五岳,有岱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啊,我还知道我的老家湖南的衡山居然还是五岳之一呢。
我知道了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记得以前我才知道四个天干呢,现在,我哪个都知道了。
我还知道了唐代有个神童,叫刘晏。他才七岁呢,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儿童。相对起来,我比他笨多了。《三字经》里面是这么说的:“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后几句的意思是“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我一定会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