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没有买入。。。源于。。可能我太注重几个点位了。。非要跌到2250以下?。。。这也说明了。。别贪心!
周四盘面2250点终究没破。。我一直等。。。但等不到了。。下午尾盘也如我周三所说。。。走高了。。。
所以最后才会在尾盘买入半仓。。。
因为。。。我错了。。。就不能再错下去。。要勇于认错改变。。虽然因为经验的关系。。。少赚了几个点。。
但我也明白。。。。经验也会让你赚多几个点。。。
如果周四那天。。大盘也许后面会跌破2250点呢?
也许我就有更加低的位置可以买入鸿路钢构了。。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也许。。只有现实。。。
这就是股市的残酷性。。。特别是短线。。。操作理念错了。。。会让你输得更惨。。。
。。。
我很矛盾。。。在理论上和经验上。。。我应该以哪个为重?
理论上是该贪这几个点。。。
经验上是不该贪这几个点。。。
这是我需要总结的地方。。。
我在追求完美。。。但我知道。。。在追求完美的同时。。。
也会让你更不完美。。。
因为。。。就算理论和经验结合起来。。也是不完美的。。。
任何事情都会有他们的另一面性。。。
我们只能做到的是。。。尽量完美。。。尽量赚到钱。。。那才是真的好方法! 转载于:www.yiyou.name/yi_zhou_cao_zuo_zong_jie
篇8:股票操作总结
股票操作总结
10月26日至11月16日操作总结10月26日,上证指数本波上涨趋势形成,11月16日,上涨趋势已经被破坏。
10月26日至11月16日,一共16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区间涨幅2.3%,深证成指区间涨幅1.08%,中小板指数区间涨幅4.77%,创业板指数区间涨幅12%
这个区间,我们操作了两只股票10月16日至11月11日,持股林洋电子,11月12日至今持股精锻科技。
10月26日进场之前,我们集中选择了暴跌次新股和近期暴跌股票两个板块,最后确定了主板市场高端设备细分龙头的暴跌次新股林洋电子,至11月11日卖出的时候,赢利很少,大概2.4%,11月12日,预计的下跌没有出现,趋势反而有走强的迹象,追涨进场,11月17日11月18日因其他事情没有交易,至此账户出现了1.5%的亏损。
当前在两个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选股方面,对于创业板的轻视是我的一个很大的失误,在此之前,我非常看好创业板的新研股份、机器人、宁波GQY等,这些股最近的走势远远好于我所看好的主板次新股(林洋电子、山东章鼓、世纪华通等)。
第二、仓位控制不当。买入和卖出都重仓位,造成心态有所混乱。
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止损的`认识程度不够。
我对自己当前的交易系统是充分信任和充满希望的,虽然我内心深处承认交易系统给我造成的失败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对于亏损,我仍然充满恐惧。这种恐惧,也就造成了,在本应卖出的时候,非常犹豫不决甚至于不敢果断决定,甚至寄希望于当前只是市场的假象。
这些问题的集中出现,导致了当前处于被动状态。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前持股精锻科技最近涨幅不大,下跌风险相对较小。(这句话是我对自己错误行为的托辞而已,错了就是错了,没卖出就是错误,我可以在凌晨的时候委托这也是可以的。)
今后不再涉及有关具体交易系统指示等的问题,5日均线和17日均线的走势和角度是我非常关注的,是所有交易参考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唯一一环。对于角度,我无法通过语言描述,更多的是对于市场的把握。此外,我的交易系统还没有足够完善,定期对其进行审视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转向价值投资将是我的宿命,对于价值投资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的思想和我的博客中,这些都将会对当前的交易系统形成冲击。
篇9:半年操作总结 /
半年操作总结 / -半年工作总结
1、自从2月底进入股市,至今恰好5个月了,回顾这5个月以来操作过程,一个新手该犯的错误都犯过了,在这些大量的错误操作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天就来一个彻底的反思。?2、第一个教训是选股问题,没进股市之前就听人家说要选龙头股,但是当自己刚匆匆进入的时候却两眼一抹黑,连什么板块都分不清楚,更别说板块中龙头股了,也就是说问题出在了准备不充分。而且因为自己资金少,就以为要选便宜的。正是这两个原因导致一开始就没选中热门板块龙头股。经过5个月的摸索,现在终于清楚了,炒股就只炒龙头股,那怕股价已经很高,二三线股不碰,除非是有个别特别突出的,可以适当做短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恰当的方法是买龙头股,中线持有,波段操作。而且只买一两个股票,反复操作。?3、第二个经验教训是炒股理念问题,一开始就热衷于短线操作,心态浮躁,不断追高杀跌,频繁买卖股票,买进就跌,卖了就涨,没有技术上的判断。可能新手的通病是手痒,拿不住股票,涨一点就激动万分,就想卖,跌一点就骂娘,就割肉。频繁买卖操作是入市以来最大的问题,因为频繁操作错失的好股票有保利地产、泛海建设、中金岭南、海通证券、西南证券、金融街、鞍钢股份、靖远煤电等待,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训。现在终于明白了,炒股必须中短线结合,而且真正能赚钱的其实是中线龙头股。因此,要合理分配资金,用五成资金做中线,三资金做短线,两成资金留着,作为机动资金,谁时补仓。中线持有龙头股,波段操作。短线可以灵活一点,主要是追热点,包括时事和政策造成的热点,例如猪流感带来的医药股行情。机动资金是用来随时根据大盘和个股的波动进行补仓的,逢低就买进,拉高就卖出。例如中线持有中铁二局,趋势向上,某天大盘大幅下跌,中铁也跌,此时就可以用机动资金买进,做一个T+0。?4、第三个经验教训是心态问题。炒股是心态第一,理念第二,技术第三。平和的心态是炒股的先决条件。面对股价的涨涨跌跌,轻松应对,平静如水。另外非常重要的耐心,持股要有耐心,不要被一时的波动所吓倒,只要是龙头股,必定会涨的。克制自己,耐心持有。例如又一次竟然因为金融街比别的股票涨得慢就卖掉,事后证明这是多么错误的心态,股票涨跌有快有慢,只要是好股票,都会涨上来。?5、第四个经验教训是纪律执行问题。?6、第五个经验教训是操盘计划问题。5个月以来,操作是杂乱无章的,选股太随意太盲目,短线心理,频繁买进卖出,资金分配和管理没有一点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节奏,所以不断地踏空,不段追进,不断买卖。例如2月份进入股市的时候市场主要热点是中小盘股、题材股,主流板块是资源类(有色和煤炭),当时却没有买进这些股票,频繁地买卖别的冷门股。到了五六月份的.时候,市场已经开始了风格的切换,中小盘题材股衰老,大盘蓝筹股开始发威,但是自己却迟迟没有意识到并调仓换股。另外就仓位控制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好。另外一个例子是打新股问题,申购新股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但是自己却没有做好计划腾出资金去申购,浙江万马和成渝高速都错过了。接下来还有申购新股的机会,要做好计划。这些都是很关键的炒股细节,一环做不好就满盘皆输。?7、第六个经验教训是政策热点反应问题。制定了中短结合的操作策略之后,那么如何做短线就是一个问题,自己从来没有理出一个思路来,都是很盲目地在操作。第一,做短线可以跟踪政策热点,例如某天国家某机构发布一个新政策,可以马上寻找受益股,即时介入,获利就出。当然风险就是可能主力机构早已秘密渠道获得了消息,到了政策出台的时候可能就见光死了,所以要谨慎。第二,可以寻找股市中的超级热门股,大胆介入。例如有一段时间浪潮软件几乎天天涨停,只要有机会就冒险买进。第三是把握时事热点,介入相关的个股,例如猪流感爆发之后出现的医药股机会。第四就是看大智慧每天排行榜,寻找短线黑马。总之要随时关注新出现的热点,并第一时间介入。篇10:操作风险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相关培训,公司已经组织参加多次,作为在区域担任业务部门的人员而言,操作风险对于我们已经不陌生,但是如果说已经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操作风险的各项情况,恐怕也很少人敢这么说,通过本次培训,可以说让区域各个岗位的员工再一次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了关于操作风险从历程到实际应用中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了原本在脑海中关于操作风险知晓但并不精通的一种概念。
从理论上总结,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员工内部欺诈/内外勾结)、违反用工法、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又分为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而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
其中,属于操作性风险的仅包括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中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中的流程执行不严格的情况。显然,操作性风险不能等同于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大、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有统计显示,操作性风险占总数的比例为70%。正如前面所述,这种将操作风险狭隘地定义为操作性风险的做法,往往会使得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能覆盖所有的操作风险,从而使以银行为主的相关金融机构难以防范那些突发事件的冲击。
特此也参考了一篇华夏银行关于“探寻当前商业银行打操作风险的发案规律”的文章,其中提到的一些操作风险发生最为频繁的情况的几个特征作了一个分析,认为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这里想就本次培训的相关内容,结合目前公司轿车业务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通过华夏银行开展的以授信业务为主要内容的案件专项治理集中核查。发现审查审批环节是仍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最大的环节,其中担保措施不到位又是突出风险点。
(一)风险的“点概率”高。一些会计等日常业务的操作风险具有“点概率”为零的特征不同,授信业务各个环节中的任意一个风险点控制不当,均可能独立导致风险。例如客户经理贷前调查不实、未双人实地核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放款环节未严格落实贷审会决议、抵质押登记未办妥等。
从这一点来看,目前正对此项操作风险的控制,我们公司在轿车业务部上一方面已经采取了由评审对于客户经理质量进行把关的方式来监督客户经理贷前调查工作的真实性及规范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的内部检查从区域层面进一步对过去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核查以确保相关工作的质量。除此以外,目前的正常类贷后检查通过与客户电话沟通以及调取客户最新的信用报告并逐一查看的方式进行了有效和实质的检查,避免检查流于形式。
最后,就抵押登记真实性而言,已经针对所有抵押车辆按月进行查询,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控制了相关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我公司已经设置了独立的放款审核部门,进行日常的结算和放款操作,针对与制度不符的`情况,都需要通过相关上级部门的事件报告单或者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会议纪要等作为放款的要件,不可能发生未按正常流程或合规手续进行放款的情况。当然,目前也有存在不足之处,包括虽然通过评审来监督客户经理的工作,但是评审的相关工作却没有途径进一步进行检查和约束等。但是整体而言,在我公司目前的相关环节中还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
(二)可计量但具隐蔽性。授信业务中银行与客户间的合同标的金额是确定的,因此可能损失的单笔最高金额是可计量的,但又具一定隐秘特征。在初始阶段,可能就是一些违规问题,看不出有什么大的风险,但当这些违规问题潜伏至还款或追偿阶段,就可能演变为合同文本在法律效力上的不足,进而造成贷款损失。
针对这一点,随着我们业务的进行,从业务开展至今已经修改过较多版本的合同,目前所使用的合同版本中基本已就贷前、贷时、贷后相关情况,权利义务等作了相当明晰的说明和解释,从目前后期的还款及不良资产清收情况看,并未发现相关条款的法律效应所导致的贷款损失。
(三)可预警性。授信业务风险一般事先有征兆,有预警信号,突发性较弱。银行可以依照一定的制度、方法和程序,通过对借款人、保证人及担保物状况的严密监控,以及对外部市场环境的跟踪分析等,对风险做出及时识别与预警。
很多人将操作风险等同于操作性风险或操作中的风险。这种认识误区往往会导致另外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操作风险管理知识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进而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不恰当地赋予内部审计部门。
这种情况在国内银行业中绝非少数。这其实是大错特错。首先,从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来看,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内部控制机制中的评价与监督环节。也就是说,该部门的职责是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而不是直接参与风险管理。如果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责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就会造成该部门职责上的冲突,形成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情况,导致风险管理事实上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