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8: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经典之书是应当反复阅读。
我之反复诚不如上。书读到一半时,恨不能一气读完,约五分之一的内容时,却又迟迟不能拿起,读两页,置几日,再读时对之前的内容有了恍惚,于是在一二章间重复,或是短暂的阅读过程里,心思抛锚,书之后半部,是心理学中意义疗法的治疗理念,诚是不能以二用之心理解,于是再读。拖拖拉拉到今日,终于读完。
本书作者弗兰克尔是一名精神科医生,19出生,去世。1942年9月他和全家遭逮捕,之后的3年,先后被关押在奥斯维辛、达豪等四个集中营,期间,他怀孕的妻子、父母,弟弟均因疾病和饥饿惨死于集中营。被关押之前,他有过申领美国签证出逃奥地利的机会,因为家人和自己的患者而放弃。
关于集中营,我印象有三,一是高中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二是影片《美丽人生》,三则是弗兰克尔在此书中的描述。清晰地记得书中的一段描述:集中营的床是上下铺,光木板,每层要容9个人,要侧身躺下,共用两条毯子,某天晚上一个狱友身处噩梦之中,睡不着的弗兰克尔想伸手拍醒他,却又不忍让那个狱友醒来在比噩梦更可怕的现实中。作者对集中营经历的描述,使我对那部名为《美丽人生》的电影有了更为立体的感触。
弗兰克尔是一位天资聪慧,智慧过人的圣者,面对人生中用苦难都不足以形容的经历,他让我见到如佛陀般圣者的光芒。
首先是圣雄甘地心怀山海般的仁爱,当他从图尔克海姆营获救后,知道了他妻子惨死的消息,过去的3年,他能在人间炼狱般的集中营里生存下来,对妻子的爱是强大的心理支撑,他在集中营里送走了自己的父亲,失去了母亲和弟弟。即便如此,他仍然能做到“忘不了别人给过我的恩惠,不抱怨别人对我做过的坏事”,帮助那些战后需要恢复的精神病患者,且这些人中有当年参与迫害自己的人。
其次是对人的存在的意义的探究,尤其是精神健康与人类繁荣的问题,他对于自己所感兴趣领域孜孜不断地研究,完美诠释了活着的意义,他认为,不可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也许没用,但他拥有人的尊严,否则安乐死就被合法化;而人也不是简单地活着的,魔鬼般的人物也会转化为圣人,人的内心里,两种可能都有,人是有人性光芒的,不该简单地被视作是机器一样的存在,他活着的意义在于帮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最后便是他的意义疗法,这类似于孔子说的“求仁得仁”,或者是《老人与海》里的那段经典台词: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或者是《人生十二法则》中的龙虾理论:昂首阔步蟹螯高举的龙虾才是不敢被轻易下手的龙虾。想起不知是哪本书里的话,得意忘形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意忘形。
以弗兰克尔“悲剧性乐观主义”理论作为结尾:“世界的状况不妙,但除非我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否则一切会越变越糟”。人想成为哪一种,是内心的选择,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篇9: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如果人生就像一部电影,那么每一天就像电影的一个画面,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一帧一帧的画面所组成,故事会经历跌宕起伏,有高潮,有低谷;有幸福,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沮丧,最终都会有一个结局,无论这个结局是悲是喜甚或平淡无奇,我们终将都会走完这一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是自己这部人生电影的导演兼主角,如何演绎人生这部电影,不仅是为了呈现给世界观赏、品评、思考,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要拥有自己的价值。
阅读美国弗兰克尔医师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通过他在纳粹集中营炼狱般的亲身经历,不得直视人的尊严被撕碎,情感被麻木,人性被泯灭,死神时刻都准备着掳走你的亲人和朋友的生命,饥寒交迫,鞭打奴役,疾病瘟疫,毒气室,焚尸炉,只有编号的囚徒在最贫瘠的环境中选择求生或放弃。在这恐怖的集中营里,人的生命价值不被承认,意志无处安放,仅是被消灭的对象,这种重压之下,活下去的勇气成了最昂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集中营囚徒之一的弗兰克尔医师,每天同样在重负劳役之下,看着被拖走同伴的尸体,思考着如何在这种灭绝人寰的环境中活下去,寻找生命的希望,走出集中营。他在无助的时候,思念妻子是他最大的慰籍,梦中和妻子对话抚平了内心的伤痕,这让他理解到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甚至是活下去的勇气;他全身心投入人类生命意义的研究,却帮助他实现了自我救赎,这让他明白成功不过是全力付出的副产品。
“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
“人越是在绝境之地,越需要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你无需将自己的命运与任何其他人进行比较,即使你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同时,你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看到希望、健康、家庭幸福、职业能力、财富、社会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重新获得或者恢复原状。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我们的生命不可能重复,你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找到自己的使命,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
弗兰克尔医师通过意义疗法,告诉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和从事某种事业。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和面对某个人。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它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忍受苦难使人能够将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之成就。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比如患了不可治愈的癌症,我们就面临着自我转变的挑战。
在生活中,你可以成为一位悲观主义者也可以成为一位乐观主义者,关键在于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选择。悲观主义者面对墙上每天都被撕掉一张的挂历,他会觉得生命越变越薄;而积极乐观的人,会把每一张撕掉的挂历整整齐齐的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下自己的故事,他可以自豪而快乐的回忆所有经历的时光,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也依然会感到生活的充实,因为他爱过了,哭过了,努力了,付出了,成就了,甚至勇敢地承受过苦难。
弗兰克尔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在美国发行了73版,超过900万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帮助千千万万人找到了他们生命的意义。我们每一个人作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也需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作为萌想视觉文化传媒的创始人,我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有梦想、肯奋斗、愿意改变自己的人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挖掘出自己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有价值,才不会在临终的时候感到虚度或碌碌无为。(文/郝萌)
篇10: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你经历过最绝望的时刻是什么?考试考砸了,失恋了或者让最好的朋友背叛了……天哪,怎么我这么倒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谁来拯救我吧,我不活了……有没有这么想过?如果有的话,那么恭喜你,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而是千千万万倒霉蛋中的一个。在你想着怎么死,还能更利索,更舒服以前(等等,死还能舒服吗,这个我可不知道),我郑重推荐你看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看书名就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没错,它就是鼓励你活下去,甚至还能活的更有意义一些。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一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幸存者,在这场灾难中,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父母,妻子还有孩子。书的第一部分就是讲述这段惨剧的,别人在讲这段历史的时候,可能是祥林嫂,但是他很少谈及自己在集中营里忍受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苦难与摧残,而是更多地谈论那些让人坚强地活下去的勇气。第二部分浓缩了第一部分的精华,提出了意义疗法,理念是通过引导灵魂找到生活的意义而治愈心灵创伤,特别适合于因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惘、绝望的人群。
篇11: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本书是关于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的自传,从他个人的角度讲述了他的传奇的一生。他是奥地利大学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是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言语疗法的奠基者,他独创的“意义治疗方法”,被心理学界称为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的理论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他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与意义,揭示自己生存的秘密,他把这种动机称作“探求意义的意愿”。而我从这本书中受到启发的并不仅仅是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而是他在历经纳粹集中营惨绝人寰的磨难后还能重新站起来,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真正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几点感悟
一、父母和儿童时代对人的影响巨大。弗兰克尔的父亲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徒,极具责任感和正义感,在任何时候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他母亲出生于贵族世家,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对他的关爱无微不至。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对于弗兰克尔来说是幸运而且幸福的,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他在自传中说他的性格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体,特别像他父亲。这也从他个人的优秀品质中反映出来:“即使做很小的事,也要像处理大事一样用心;即使做很大的事,也要像对待小事一样冷静。做任何事都尽可能提早完成,绝不会拖到最后一刻,而且要把麻烦的事放到前面去做。”作为初为人父的我,看了也觉得自己压力很大,能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人格的榜样,让他们能够有一个优秀的目标去追寻、去模仿,给他带来正面的示范效应,现在的我真的不敢保证。但我一定会努力持续地学习,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二、追求真理而不屈从于权威。弗兰克尔说在他4岁时就开始思考人的死亡和生命的意义,这真的是让我很惊讶,这么小的小屁孩会有这么深刻的思考?(看来对小孩头脑里不时冒出的想法真的值得我好好去提前准备答案了。)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生的探索,得出了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生命的短暂并不会抹杀它自身的意义,因为过去的事情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消失,而是被保存起来。在求学的过程中,他先后接触了心理学的大师级人物,也是在追随他们开创的学派中的过程中不断独立思考,敢于置疑权威。他明白一点:“知识就是力量,由于我们掌握了某种知识,而其他人却并未掌握,因此在这样一种由知识形成的秩序里,我们便拥有了左右他们的力量。”最终由于他的非传统观点挑战了前辈们的理论,先后被开除了精神分析学会和个体心理学学会。此后他在心理学的群山中独自攀登,最终开创出其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即意义心理学。
三、主动帮助别人终会有意想不到的福报。弗兰克尔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而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内心大都是善良的,他说自己总是记住别人的好处而忘记别人的坏处,他认同约翰`拉斯金的名言:“只有一种权力,那就是拯救的权力;只有一种荣誉,那就是救助的荣誉。”而这种仁慈的心让他也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在即将被纳粹分子召集派遣时,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一名党卫队成员克服广场恐惧症,而这一举动让他和家人推迟了一年被遣送。在集中营期间,他给了其中一个人一支烟,而对方也诚恳地在劝说他克服悲观情绪,防止他放弃求生的欲望。
四、强烈的求生欲望会拯救一个人。弗兰克尔说,在经受生活中的各种伤害和责难时,他一直在祷告上天,在以后的岁月中不会再遇到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可能就是这样的想法支撑着他熬过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痛苦岁月。而且他还在即将受到死亡威胁时抓住扭转命运的的机会,让他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比如当门格勒医生在奥斯维辛火车站对犹太人进行淘汰选择时,他本来被指向死亡的左边,而他在这样的时刻突然生出勇气绕过医生走到了右边,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五、试着将遭受的痛苦转化为生活的养分。“我们不应该主动问别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主体,我们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所提出问题的那个人,而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他以自己一生最痛苦的经历为材料,不断地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人的本性在于探求意义,由于“探求意义的意愿”是人的主要动机,因此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内在的欲求受到阻碍,就会引起人的心理障碍。“意义疗法”的核心就是启发患者去发现生命的意义,让患者自己承担起判断的责任。发现意义的途径有:(1)创造、工作;(2)体认价值:经由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爱情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3)受苦:因为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便不再痛苦了,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克服困境,促使人深思、寻找自我,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