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天接受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的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篇16:观《朗读者》有感
别丢掉
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十三邀》之后,遇见了《朗读者》。
感慨于一对平凡夫妇的鲜花山谷,那是一个承诺,情比金坚,上天都用满山谷的鲜花来馈赠,他们朗读的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诗,最爱那句: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
感慨于张梓琳作为一个普通妈妈对新生女儿的爱,作为一名老师,感觉自己的母爱总比同龄的.女生来得更早一点,在他读到: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突然热泪盈眶,想起了我的学生,每每他们坐在教室里,睁着眼睛看着我的样子;每每他们坐在那里时而沉浸于学习,时而嬉笑打闹的样子。突然也想起了另一个人,现世残酷,我们都在其中,可总有人比我承受的要多。我也想把这段话送给他,愿他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尽管现世残酷,全然不会是像我期望的那样,可是我仍然祝福并期望着。
让我最喜欢的一段便是最后董卿采访许渊冲先生。感动的地方很多,()就说一点,当老先生念到那林徽因《别丢掉》的一句: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他热泪盈眶,感情充沛,脑海里一定回忆着当年的场景,那份情怀,那份深情,无不让人动容。我深深地明白,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它的美,渗透在内心,跳动的文字不断敲打着日渐麻木的心脏,即使在你深受伤害时,它们寂静无声地与你为伴,成为你生命的慰藉。
友人说,你写诗吧。我说我没有诗人的天赋。我就做一个旁观者,感受者。我感恩文学给我心灵的馈赠,感恩生活给我的滋养,感恩身边与我为伴或匆匆擦肩的人们给我的喜怒哀乐,感恩那个给我期望的人,如果可以我想希望他可以感受到我的感恩,给他一点点安慰,作为朋友的安慰。
我也希望我可以把我收到的馈赠分给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希望我的学生可以不功成名就,可以不家财万贯,但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做一个有自我的人。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别丢掉自己的心,去追赶心中的太阳。
别丢掉
林徽因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最后一句诗,让我想起《情书》里最后的场景,大雪覆盖下白茫茫的山谷,那一声声,你好吗――我很好――)
篇17:观《朗读者》有感的
我对文字来说有一种亲切感,热爱感,兴趣感;文字对我来说有一种动心力,感染力,吸引力。我与文字的关系冥冥之中似乎是息息相关,亲密无间的;我爱好文字的秉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上苍给我的。常言说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最近,我在不经意间迈入央视旗舰频道CCTV—1频道,有幸见到《朗读者》节目精彩纷呈的展示。尽管节目内容具有那种政治氛围的浓烈气氛,但是精美的文字,体现文字背后的价值,不能不使人称叹的。确实,秀美的文字是能打动人心的,感动人心的,触动人心的;尽管那些朗读者并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大多数平民人士,而是代表着当下时代,所谓正面人物的那些网红、专家、学者、歌者、舞者、演员、导演、作家、画家、名人、富人、明星、文学家、出版人、运动员、知名人士、成功人士、文艺工作者等人,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些人的经济、政治地位、身份早已跨入上层领域,他们的头上戴有光环,他们的朗读有其愚民的倾向。就连那网红脑瘫儿余秀华都在不经意间表白“我有钱了。”当然这是央视为她搭建的平台,捧她,扶她,助她一臂之力成为了网红。诸如演员蒋雯丽为艾滋病人发声,徐静蕾为奶奶朗读听哭董卿,倪萍回忆为子治病哭成泪人,刘震云读女儿电影,斯琴高娃为母亲深情朗读,王耀庆怀念爷爷落泪,冯小刚朗读老炮儿等等等等,无不体现了体制内,时代的正面人物,为活在当下的人们做表率,做引领,做示范,做形象。
然而,不得不承认,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自然气息,明星朗读打动人心,分享时代画卷的人心、人性、亲情、仁爱、人爱、心得、故事,那是一种人间共同体的受用。文字的动心力,感染力,吸引力,确实巨大,在人性、人情、感情、感知上,让人感同身受;在人心、人爱、仁爱、故事间,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尤其在母爱、父爱,兄弟姐妹之间,等等的人间大爱中,更是令人泪流满面。朗读者精心挑选的那些经典美文,将会呈现出自然之美、文字之美、宇宙之美、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的表现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唯一标准。
《朗读者》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推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是她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尽管她是体制内的人,然而她确实年轻漂亮,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届本科班和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研究生班,获得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学位。毕业于上海著名艺术类院校,她是时代的幸运儿。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人类,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朗读者》节目之所以精彩,因为它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的宗旨是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那种自然人文社会,各种不同职业人士的冷暖人生,当今时代的生活气息,有时候有着它人心、人性,共性、共鸣的一面,很能感化人,愚教人,很能令人动心、动情。
最近我观《朗读者》几个片段,灵魂深处有感而发。因为同时我正创作着未完成的《火星人系列剧(电视文学剧本)》的文字作品,于是我将我的感观奉献于阅者看客。
人的一生,痛苦中有欢乐,那种欢乐如一缕春风,一丝阳光,一片绿叶,一种憧憬、祈望、愿望、理想、梦想,甚至于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美好的幻想。痛苦是一个故事,转化成欢乐,千锤百炼,命运捉弄人,那是造化,逢凶化吉;
人的一生,欢乐中有痛苦,那种痛苦如一支插曲,一幕舞蹈,一个瞬间,一种风景、顺境、现实、美好、境遇,甚至于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美好的实景。欢乐是一个绿洲,生机勃勃,天长日久,那是生逢其时,那是幸运,一路顺风。
爱情与亲情同样是人情、情义、情分,但它们之间的本质不同。爱情让人动心,是一种男女两性之间唯一,亲密情分的特性,它是以代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操而结合为目的、目标的;亲情则是亲人、家人之间的手足之情、父母之情、隔代之情、叔伯之情、婆媳之情、姑嫂之情等等人性之情,有时也能极度投入,深受感动,受用不已,催人泪下,表现、感化的。
求真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也就是脚踏实地的意思;飘逸在有道词典中注释为飘浮,轻疾高飞。洒脱自然,通常用飘逸来形容这个人,气质好动作自然好看,【组词】飘逸春秋 神采飘逸。我却把它归纳理解为不切实际浮想联翩,与遐想有着相同的意思。务实与飘逸这两个词汇,我把它们归结为是反义词。
然而务实的结局有时令人痛苦、彷徨、纠结;飘逸的结局有时令人惊喜、兴奋、快乐。
就拿农村的房产与城市的房产来说事,一直以来,农民在农田务农,这是农民务实的工作。那时代农民务实种地,不敢去往城市打工找生活,因为那是不务正业。任何飘逸潇洒、遐想的举动都是会遭致不合时宜的痛苦、彷徨、纠结,于是农民历来老老实实居住在农村,务农、务实。然而几十年后,老农民的结局自然是国人大多数人都知晓的窘况,老来无退休养老金,生活悲催、苦难,农村房产不值钱。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那是自欺欺人。当时他的务实,思考矛盾,有纠结,导致成为之后国人中最贫穷的苦命人。务实的结局想不到真换来令人痛苦、彷徨、更纠结的现实,这确实是体制下存在的真事。
如果有这样一个农民,他在那个时代到处潇洒、飘逸,不务正业,佝偻在城市一角打工,在城市租借国家公房居住。几十年后,他租借的房子遭国家征用土地,于是他那不务实的工作、户口、住房都得到了安置落实。以至于他整个家的窝居,有了一次质的飞跃,有了一处赖以生存在城市的房产,瞬间从贫穷转变为富有。他这个人,从穷人瞬间转变为富人。当时他的不务实,不怕矛盾,不纠结,导致成为之后摇身一变,变成时代的幸运儿。他这个农民,由于年轻时的不务实,颠覆原来的农民身份,而成为城市居民,于是不务实,坏事变成了好事。想不到若干年后,他这飘逸的结局却成为惊喜、兴奋、快乐的真事。
就如建国初期,土改之时的时局,之前的务实地主阶级,一圈转下来,变成了阶级敌人;飘忽的无产阶级,一圈转下来,变成了领导阶级,务实与虚晃成为颠覆性的结局。如今的务实人员成为最大底层贫困群体,弱势群体;飘逸人员成为投机技巧的中产阶级,富人阶层,务实与务虚同样是颠覆性的结局。可见在中华大地上,务实与务虚有时会得到非常可笑、滑稽,大相径庭的结果。
当然这些都是体制的安排,依靠国人个体的力量是很难抗衡任何一种体制、国策的。
写了这些观感,似乎与观《朗读者》有感没有关系,然而我还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或许有那么一丝一毫的连带关系。
我那火星人系列剧(电视文学剧本)初稿按原计划年内完成,明年修改,完成腹稿。当然此文被凯迪网站屏蔽,不予放行发布,也好。此文在新浪博客、中国知青之声网站却都予以放行,我却不想上传发表了。如今我想把此文作为压箱底的物品、宝贝珍藏起来了。或许若干年后会闪烁出异样的光芒,成为流光溢彩的宝物,流传于民间。这或许是我痴人说梦的梦话,胡思乱想的幻想,但望有一天,这是真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