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勘探,详查和普查地质工作,对矿区地质构造,含矿层的划分,勘探工程的布置,矿体(层)的圈定,储量估算方法,计算公式的选择,块段划分及储量类别等基本合理,达到各勘查阶段的技术要求.但由于勘查时间,勘查单位不同,对地层,含矿层的划分也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矿层深部控制不够等问题.
(五)本次工作情况根据浙土资发[2006]41号文批复意见,按照《矿区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调研技术要求》(试行),联合编制组由地质,水文,采矿技术人员组成,在初步收集矿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各矿山占用资源储量分割计算报告和开采设计方案等情况前提下,对矿区进行了野外踏勘工作,编写了《兰溪市灵洞乡白坑——鸟窠岩水泥石灰岩矿区开发利用总体方案》项目大纲,设计了工作项目,费用预算及实施安排.
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搜集了矿区各矿段的勘探报告,详查报告,矿山占用资源储量分割报告和开采设计方案,调查了解矿区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开发利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矿区周边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依据矿区内矿山布局,开采现状的实际情况,对矿区现场进行了摄影,开采区由金都测绘有限公司测制了1:2000开采区现状地形图,各个矿山开采消耗资源量,保有资源量由浙江省第一,三地质大队进行资源储量核算(核算报告尚在评审中),其利用成果资料均截止于2006年9月8日前.
在此基础上,9月中旬转入矿区1:5000地形地质图,剖面图,柱状图的编制,矿区资源储量的核实以及矿区现状,调研报告的编写工作,并于10月下旬完成矿区现状调研报告编制任务.
二,矿区地质
矿区处于江山——绍兴深断裂带北侧外缘,扬子准地台南东边缘(属江南地层分区),常山——诸暨台隆之航埠——漓渚台拗中的大盘山西侧.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自老到新简述如下:
1,下石炭统叶家塘组(C1y),分布于洞源——鸟窠岩近东西向F1断裂南侧(附图1),下部由灰白色石英砂砾岩,含砾中粗粒砂岩,具冲刷交错层理,砾岩局部呈叠瓦状排列,分选中等,磨圆度较好;上部为青灰色细砂岩,泥岩组成,有平行层理,斜层理和水平层理,属滨岸环境沉积,厚度变化较大,厚度>120m,总体倾向335°~360°,倾角70°~85°,不整合覆盖于新元古代庙后岩体之上.
2,中石炭统黄龙组(C2h):分布于矿区西南段,白坑-西山寺一带,呈北东东向分布,总体产状330°~350°∠35°~45°,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
(1)中石炭统黄龙组第一段(C2h1):下部为杂色,灰白色石英杂砂岩,粉砂岩夹硅化灰岩;上部为白-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局部夹薄层状白云质灰岩透镜体,为矿区主要含矿层之一.呈块状构造,坚硬致密.岩石具微晶结构,由大量碳酸盐(方解石)微晶集合体组成,其中混有微量泥质物,呈不规则条带状.方解石微晶大小不均一,粗者大于2mm,细者小于0.5mm.顶部往往出现一层白云质灰岩.厚度129~240m.与下伏叶家塘组为平行不整合或断层接触.
(2)中石炭统黄龙组第二段(C2h2),主要分布于西山寺西侧至白坑地段,按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灰白色硅质灰岩夹泥质灰岩;上部为灰黑-黑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岩夹薄层状泥质灰岩,层理清楚,页理发育,岩石常呈片状,本段无论从走向上或倾向方向变化都较大,厚度10~135m,与下伏黄龙组第一段(C1h1)整合接触.
(3)上石炭统船山组(C3c):呈北东东向分布于矿区中部,为矿区主要含矿地层之一.岩性为灰,灰黑色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夹含燧石团块(条带)灰岩和含白云质灰岩,厚层状,主要矿物为微晶方解石,富含生物化石及其碎屑,地层倾向330~355°,倾角30~66°.厚度126-176m,最大控制厚度201~217m,与下伏黄龙组整合接触.
在矿区东段鸟窠岩村东侧,船山组原划分为两段,除下段C3c1与前述C3c岩性,岩相等相同外,还划分出上石炭统船山组上段(C3c2),其岩性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含燧石条带,团块灰岩,灰岩主要成分为微晶方解石及白云石,燧石呈条带,团块平行层理分布,其主要成分为隐晶质微粒石英,微粒大小在0.08mm以下,燧石率10~30%以上,为矿层顶板.上部为灰褐色泥灰岩夹灰黑色生物微晶云灰岩透镜体,前者为泥质结构,细薄层状,主要矿物成分为微晶方解石和细鳞片状高岭石;后者具生物微晶结构和粉砂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和生物碎屑,偶见少量有机质.厚度37~5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