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述要(2)

2025-08-28

唐代孙思邈收撰的《伤寒论》是现存最早的版本。他创立了方证相类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千金翼方》第九、第十卷,为《伤寒论》的最早版本。

(三)宋金时期

宋本《伤寒论》是后世的通行版本。宋金时期《伤寒论》得到广泛传播,研究《伤寒论》的专著不断问世,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伤寒论》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促使了伤寒学派的形成。

1 、林亿对《伤寒论》进行校刊,使《伤寒论》有了标准本,为《伤寒论》的刊行、流传奠定了基础。

2 、韩祗和所著《伤寒微旨论》是第一本阐发《伤寒论》辨证论治、平脉辨证精神的著作。

3 、许叔微所著《伤寒九十论》是第一本以伤寒医案为主的著作,《伤寒发微论》是第一本阐发伤寒 72 个证候病机的著作。

4 、成无已撰写《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他是逐条全面注解《伤寒论》的第一位医家。

目前宋版本国内已无原刻本,仅余明代赵开美的复刻本,也称“赵刻本”。 赵开美是明代庐山人,按照宋版《伤寒论》在万历 27 年,即 1599 年,予以影刻。他保留了《伤寒论》的真面目,又称为赵刻本《伤寒论》。目前共有 6 本,分别存于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内文库、台湾省台北市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

(四)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医家及其著作大大超过了以住任何一个时期,形成了《伤寒论》研究的第二个高潮。

1 、对六经本质的探讨:提出了脏腑经络说、六气说、经界说、形层说、治法分以说等学说。

2 、对《伤寒论》原文的编次: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为核心的“错简重订”派;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是按方分类法,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按治法分类法,沈金鳌《伤寒论纲目》按症状分类法等对《伤寒论》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陈念祖《伤寒论浅注》起到了普及与推广的作用。

3 、温病学派趋于成熟,离不开《伤寒论》:《临证指南医案》与《吴鞠通医案》中大量并巧妙应用《伤寒论》的方与法便是明证。

(五)近代

近代对《伤寒论》的研究除了受以往伤寒学诸多医家的影响外 , 还受到现代医学哲学渗透和日本伤寒学派的影响。研究的重点和内容仍是对《伤寒论》六经本质的探讨及辨证论治的阐发。据不完全统计,自宋金以来,研究、整理、阐发《伤寒论》的著作不下 500 余种,学者 400 多家,伤寒学说成为中医学最重要的学说之一。 历代医家受到《伤寒论》的启迪和影响,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围绕着对六经本质的探讨、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纲领的提挈、治法方药的扩展等内容展开了研究和阐述,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容,使《伤寒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同时亦使伤寒学本身得以发展。

《伤寒论》的伟大成就(上)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季巍巍

一、《伤寒论》的学术价值 1 、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2 、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3 、确立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理用一致的中医学术体系。 4 、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开拓了发展的途径;

5 、本书所载的方剂,特别是许多名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疗效卓著。宋以后的方书无不以仲景方为骨干。仲景方被尊为“经方”:包括温病学派、《本草纲目 》、《 方剂学》(共 227 首内科方,伤寒方 40 首,金匮方 21 首)。

二、伤寒的含义

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风寒外感,感而即发的疾病 。《 伤寒论》主要是讨论广义伤寒。

三、《伤寒论》六经 (一)概念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 (二)三阴三阳的来源

1 、太阳:太者,大也。所以太阳阳气的量是三阳;

2 、阳明:明,著也,显著的意思,阳明,阳气的量是两份,量不如太阳阳气大,但其阳气亦是充足的。

3 、少阳:少,小也,所以少阳阳气的量最少,为一阳。

4 、太阴:太者,大也,是指阴气最强大,它的阴气的量是三阴。 5 、少阴:阴气的量是二阴。

6 、厥阴:厥者,尽也,极也。其阴气量是一阴。 (三)三阴三阳的病理

1 、太阳病病位涉及足太阳经、足太阳府、膀胱、体表,是阳证的初起; 2 、阳明病涉及手足阳明经府,是阳证的极期阶段; 3 、少阳病涉及胆经、胆府、三焦,是阳证的后期;

4 、太阴病涉及脾经、脾脏,未涉及手太阴肺,手太阴肺的病变在太阳病的阶段则常表现出来。它是阴证,仅涉及脾阳虚,属于阴证的初期;

5 、少阴病涉及到心肾,属于阴证,是阴证的危重期;

6 、厥阴病,涉及肝和心包,是阴证的末期,也是阴尽阳生之意。 四、六经辨证体系 (一)六经辨证体系含义

首先当六经出现问题时,即从三阴三阳变成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三阳之病是正盛邪实,邪渐深入,以祛邪为主三阳之病预后较好。《伤寒论》的三阴病是正衰或兼邪仍盛,脏器受损,要扶正为主或者供扶兼施,三阴病预后较差。

1 、(幻灯 11 )说明了太阳病与阳明病的阶段、主要病机与病位、主症及治法。太阳病主要是外感病初期,其病机是正能抗邪,邪遏肌表;其病位主要在营卫;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脉浮;治法主要以解表为主。太阳病未愈,则继续发展成为阳明病。阳明病是外感热盛期,其病机主要是邪正剧争,热盛周身;病位深入在胃肠;病症为高热或痞满燥实;治法主要是清下,与太阳病解表治法相对应。

2 、(幻灯 12 )说明了少阳病与太阴病的阶段、主要病机与病位、主症及治法。少阳病是外感病的一个亚热期,主要病机是邪正交争,正气略虚,病位在胆胃;在胆则就出

现口苦咽干脉弦等症状;治法主要以和解为主。而太阴病是阳虚轻证,其病机是内生寒湿,正气不足,病位主要在脾胃;病症是下利、腹满、脉弱;治法是以温中健脾为主。

3 、(幻灯 13 )说明了少阴病与厥阴病的阶段、主要病机与病位、主症及治法。少阴病表示进入阳衰重证,主要病机阳气虚衰,抗邪无力;其病位在心肾;主要症状是脉微细,但欲寐;治法则需温阳滋阴。而外感病的终末期,则是厥阴病,其主要病机是正气衰竭,寒热错杂;病位在肝肾;主症是肢厥寒热胜复错杂;治法则需回阳救逆、清热泻火、寒温并施。

(二)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特点 1 、承传前人医学成就; 2 、创立辨证理论体系; 3 、确立“辨证论治”法则。 (三)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六经中的每一经均分别络属于相关的脏腑,经脉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四)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

1 、辨阴阳,分疾病的属性:总而言之,六经是以阴阳为总纲,以三阴三阳名之,即以阴阳统领六经之意。三阳经病即阳证,三阴经病即阴证。

2 、分表里、定病变的部位。六经病也不外乎表里而已:太阳病即表证,少阳病即半表半里证,其余四经皆为里证。

3 、别寒热,论疾病的病情。太阳即表寒证,少阳、阳明即里热证,三阴即为里寒证。 4 、明虚实、辨邪正的盛衰、病情的转机。三阳病为实证,三阴病则为虚证。


《伤寒论》述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超星尔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全答案[精选]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