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条 文 说 明 1 总则 1.0.1 路基作为公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 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路基施工的影响因素又比较复杂,所以制定施工技 术规范,规范其施工行为,使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确保质 量是非常必要的。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确定的。 1.0.3 公路作为基础设施,需要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而路基作为公路的主要 组成部分,就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故该条作了相应规定。本规范中施工质量标准 表中“检测频率”为推荐的质量抽检频率。 1.0.4 公路路基为线状构造物,在施工期间,人员、设备多且分散,相互干扰大, 施工环境艰苦,工序多、工艺复杂,管理难度大,因此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故本条提出了相关要求。 1.0.5 公路路基施工为野外作业,影响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因素较多,故 该条作了明确规定。 1.0.6 我国人均耕地少,因此,在施工中应重视土地的节约,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在施工中宜合理规划取土,改荒地造耕地,或改旱地为水田或鱼塘,达到合理取 土节约土地的目的。 1.0.7 文物是国家的一种特殊财产,必须得到保护,但是由于地下文物具有不可 见性和不可恢复性,故该条作了明确规定。 1.0.8 公路路基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该条提出了相关 要求。 1.0.9 成熟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使用,会极大地推进 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和工效,故本条作了明确规定。 1.0.10 特殊路段路基施工,具有变化因素多、施工方案难以和现场情况完全吻 合等特点,故本条作了明确规定。 3 施工准备 3.1 一般规定 3.1.1 为了更好地领会设计意图,施工单位在认真审图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复 杂工程可
要求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经现场核对和仔细调查后,如发现工程地 质、地形和水文资料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可要求澄清或者提出变更设计。因变 更设计可能涉及到质量、工期、投资三大目标的控制,所以,必须根据相关规定 进行。 3.1.2 被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故该条作了明确 规 3.1.4 如果原有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不但会产生群众纠纷, 影响进度,而且,势必造成对路基施工的干扰,影响安全和路基质量,故该条作 了明确规定。 3.2 测量 3.2.1 现场交桩是设计与施工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交桩一般要有交桩记录,并 经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字。如发现交桩成果有误,一般应会同监理联合 测量后确认。 3.2.2 仅列出控制测量的主要的技术要求,为保证控制网点的精度要求,在测量 中应严格按照《公路勘测规范》的规定进行。 3.2.3~3.2.4 从设计勘测到开始施工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某些控制桩点有可能 偏位、移位或者丢失,完全有必要对交桩成果进行实地查找、确认、复测、补充, 以利施工。 3.2.5~3.2.6 中线和横断面放样,是正确进行施工组织的前提,同时,纵横断 面复测与补测可同时复核地面标高、工程量。 3.3 试验 3.3.1 建立符合相关规定资质要求的试验室,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要求,建立试验室。 3.3.2 试验内容和目的是鉴别基底土层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和本规范提出的基 本要求。 3.3.3 不同性质的土会有不同的压实特性,对土质差别比较大的填料应按照有关 规定进行土质试验。条文中仅规定了一般填料的试验项目,对于特殊土(如黄土、 软土和膨胀土等)还应进行相关试验以确定其性质及处治方案。对直接用于填筑 的填料中易溶盐含量有明确的规定,如确需使用,应进行试验以确定其性质及处 治方案。当不能根据目测、手摸及嗅感来判断填料中是否含有有
机质时,应进行 试验。 3.3.4 使用特殊材料作为填料时,除材料本身的性质、质量满足其本身的标准外, 还应确保其不影响路基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利用工业废渣等填筑材料前, 应进行环境评估,经地方政府和甲方批准后才能施工。 3.4 场地清理 3.4.1 对于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构造物,设计会有相应的要求,施工应严格按设计 要求进行处理。 3.4.2 树根及其坑穴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故该条作了明确规 定。 3.4.3 种植土可作为中央分割带、边坡等种植草皮的备用土。 3.5 试验路段 3.5.1 3 特殊路段主要指本规范第六章特殊路基施工中特殊地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路 基。 4 特殊填料是指具有与一般土质不同工程特性的填料,如煤矸石等。 5 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有成熟经验、并经过专家论证。 3.5.3 试验报告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减,但要全面、真实地反映试验情况。 通过试验段施工,如发现设计有不合理、可以修正的内容,可报请修改设计。 4 一般路基施工 4.1 一般规定 4.1.1 路基土方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场地良好状态,合理修建临时排水沟,以 确保不受水浸泡、冲刷损坏。路堑的截水、排水沟是为路基稳定而设,故应及时 修建。 4.1.2 路堤填料的规定 路基土指标应按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进行测试。 1 条文所列的填料均影响路基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3 该类土的透水性很差,干时坚硬,不易挖掘;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粘性和膨 胀性,毛细现象很显著;浸水后能较长时间保持水分,承载力很小,不宜作为路 堤填料。如缺乏好的填料时,可采取掺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对这些粘性 土进行砂化处理,以改善土质提高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4.2 路堤施工 4.2.1 施工取土 3 自行选定取土方案的规定 3)为保证路堤边坡的稳定故条文做了各种规定。护坡道是路堤结构的组成部分, 不可忽略。 4.2.2 土质路堤 1 地基表层
处理 基底原状土的CBR 不满足表4.1.2 的规定时,应进行处理。 路堤基底的天然密度小于条文的规定时,应进行压实,以保证路堤基础的强度。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如:设置稳定层、隔离层;或采用无 机结合料(生石灰粉、水泥等固化材料)对填料进行改良;或选用水稳定性好的 填料等。 土质地基均应做成不小于2%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地下水要有详细记录,以便完工后进行观察,为维修或必要时继续处理提供依据, 避免造成返工浪费。 2 路堤填筑 1)路堤填筑使用不同的填料应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不合理的施工工艺会造成 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水囊现象和不稳定的滑动面等病害。 采用分层并按规定的层厚填筑,可得到均匀的压实度。如填层过厚,则填层底部 不易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土方顶面如太薄,则易起皮剥离,影响路基质量。 5)土质路基如按设计断面尺寸填筑,路基边缘部分的压实度很难达到规定要求, 实际上等于缩小了路基断面,使路基质量受到影响。应采取适当增加碾压宽度等 有效措施保证全断面的压实质量。 6)地面的自然坡度较大时,原地面应按设计挖成台阶,以保证填方土体的稳定。 每级台阶高度可取压实机具一层压实厚度的整倍数,如小型夯实机具一层压实厚 度为150mm,台阶高以300mm 为宜。 3 碾压机械通常可分为静碾型、振碾型和夯实型,各有其适用场合。各种土质适 宜的碾压机械配套可参考表4-1。 表4-1 各种土质适宜的碾压机械表 土的类别 机械名称 细粒土 砂类土 砾石土 巨粒 土 备 注 6~8t 两轮光轮压路机 A A A A 用于预压整平 12~18t 三轮光轮压路机 A A A B 最常使用 25~50t 轮胎压路机 A A A A 最常使用 羊足碾 A c 或B C C 粉、粘土质砂可用 振动压路机 B A A A 最常使用 凸块式振动压路机 A A A A 最宜使用于含水量较高的细粒土 手扶式振动压路机 B A A C 用于狭窄地点 振动平板夯 B A A B 或c 用
于狭窄地点,机械质量800kg 的可 用于巨粒土 手扶式振动夯 A A A B 用于狭窄地点 夯锤(板) A A A A 夯击影响深度最大 推土机、铲运机 A A A A 仅用于摊平土层和预压 注:①表中符号:A 代表适用;B 代表无适当的机械时可用;c 代表不适用; ②土的类别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的规定划分; ③对黄土(CLY)、膨胀土(CHE)、盐渍土等的压实机械选择可按细粒土考虑; ④自行式压路机宜用于一般路堤、路堑基底的换填等的压实,宜采用直线式 进退运行; ⑤羊足碾(包括凸块式碾、条式碾)应有光轮压路机配合使用。 几种碾压机具适应的松铺厚度如下: 羊足碾(6t~8t) ≤0.50m 振动压路机(10t~12t) ≤0.40m 压路机 (8t~12t) 0.20~0.25m 压路机 (12t~15t) 0.25~0.30m 动力打夯机 0.20~0.25m 人工打夯 ≤0.20m 4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条文中表4.2.2-1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规定的。 该标准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50m 以下的路堤压实度标准从90%提高到93%, 1.50m 以上各层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二级公路1.5m 以下从90%提高到92%, 0.80~1.50m 从90%提高到94%,0~0.80m 从93%提高到95%;三、四级公路也 作了一些调整。 表中“零填及挖方路基0.30~0.80”的压实度标准是指该层原状土(路床顶面 以下0.30~0.80m)如果必须进行处理(例如:施工设计图要求或者现场变更设 计后),处理后应该达到的压实度;如果不需要进行处理,其压实度按4.2.2 条第1 款规定执行。 5 压实度检测 1)压实度以重型击实标准为准,试样应具有代表性,至少应取一组。 2)压实度检测频率,原规范为每2000 m2 检验8 点,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压 实度检测工作由于检测点过多,往往很难满足机械化施工和施工进度的要求,为 了既不降低对压实质量的要求,又适应机械化施工的需要,本次修订时,经专家 充分讨论,将检测频率修改为每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