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B.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C.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D.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40.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C.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41题10分,42题 分,43题10分 ,44题10分,共4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置相》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2) 材料三、四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4分)
(3) 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6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 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2) 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6分)
(3)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4分)
43.材料一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二“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三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新华网》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的表现。(6分)
7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道门”?(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2分)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的前景分别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分别解决了中国什么问题。(4分)
8
高三年级 历史试题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41题10分,42题10 分,43题10 分 44题10分,共40分)
42答案: (1) 主张:①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③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④材料四:变法图存或改变官制(4分)
(2) ①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②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4分)
(3) ①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相同:“君民共主”。(2分)
(3)意义: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9
[来源:学科网ZXXK]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