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滨 一 高高 三 必 修 三 试 题
历 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存天理、灭人欲” 2.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3.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不属于其“罪证”的是 A.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 B.指责皇帝“以一人疑天下,以一人私天下” C.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D.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4.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5. 清风吹动旗子上的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6.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7.《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A.兵广粮足 B.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8.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
1
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9.“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 10.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
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 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
C.提倡法治和众治 D.抨击君主专制
①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 ②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③匾额落款的时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④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 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13. 13.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东京 D.明初的南京
14.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15.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A.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2
[来源:Z|xx|k.Com]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1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7.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8.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中所思念的“佳人”,与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都是一种托喻。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19.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前京剧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C.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 D.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20.“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2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具有材料所描述的思想特点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22.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这些人追求民主与进步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来源:学科网ZXXK] 3
2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2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
26.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7.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三者在理论创新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坚持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辟蹊径
28.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被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④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29.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从“小平您好”到“胡哥加油”反映出
①对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和信心 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加强 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31.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来源:Zxxk.Com] 4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32.2010年4月14日7时许,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受灾群众达十多万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中国共产党 A.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3.邓小平理论的 内容包括
①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②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中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4. 商标往往能反映特定时代的某些历史事件。下面这枚商标主要反映的是
A.洋务思潮 B.维新思潮 C.民主科学思潮 D.社会主义思潮
35. 中国近代一份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强调:“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于客观的怀疑思想。”这里主要反映的是
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思想 B.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洋务”思想 C.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新文化”思想 D.毛泽东等人的民主革命思想
36.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主张“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地位 B.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偏向 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所接受
37. 下列图片和文字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有些汉字的形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B.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D.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阻碍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8. 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 39.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
[来源:学科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