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1383站年为最多。梅雨期最大3天暴雨量中扣除最大项(第二天)暴雨后,其余二天暴雨量分配比例分别为54%(第一天)和46%(第三天)。
5.2.2 台风期
在台风期年最大3日降雨量≥150毫米的共5436站年,最大项日雨量出现在第二天的次数为2919站年为最多,次大项日雨量出现在第一天的次数1899站年为最多,最小项日雨量出现在第三天的次数为2490站年为最多。台风期最大3日暴雨量中,扣除最大项(第二天)暴雨后,其余二天暴雨分配比例分别为52%(第一天)和48%(第三天)。
5.2.3 全年期
全年期最大3日降雨量≥150毫米的共8862站年,最大项日降雨量出现在第二天的次数为4319站年为最多,次大项日雨量出现在第一天的次数为3086站年为最多,最小项日雨量出现在第三天的次数为3968站年为最多。全年期最大3日暴雨中,扣除最大项(第二天)暴雨量后,其余二天暴雨量分配比例分别为53%(第一天)和47%(第三天)。
上述结果与我省多年来沿用的设计暴雨的日程分配雨型没有大的差异。考虑到安全和使用上的习惯,仍采用原日程分配,分配形式如表5—1。
表5-1三日暴雨日程分配推荐表 H24 H72-H24 第一天 60% 第二天 100% 第三天 40% 21
第一天和第三天的时雨型,按照第二天时雨型。
6、使用说明
6.1使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500km2及以下的一般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调度、规划、可研、设计、水文复核等设计暴雨的查算。可供大型或重要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及其他有关部门参考。
6.2使用规定
6.2.1设计流域边界内点雨量参数均匀查读点数目不得少于表6-1规定,各历时平均点雨量参数取各历时点雨量参数算术平均值。
表6-1 面积和定点数目表 面积(km2) 定点数目 <10 1 10~19 20~49 1~2 2~3 50~99 3~4 100~199 200~500 4~5 5~7 6.2.2 流域面积≤10km2,各历时平均点雨量参数代替面雨量参数;流域面积大于10km2应考虑点面系数,即各历时面雨量均值由各历时平均点雨量均值乘以相应历时的点面系数;各历时平均点雨量Cv值即为面雨量Cv值,Cs/Cv为3.5倍。
6.2.3 设计雨量计算,用皮尔逊—Ⅲ型曲线的离均系数ΦP值及模比系数KP值表来计算指定频率P的设计值Hp。若已知均值H,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然后用ΦP值表或KP值表,按下式计算设计雨量:
He=H (фPCv+1) (6-1) 或 Hp=HKP (6-2).
各分段内设计雨量分配同样按暴雨公式计算,其设计雨量和暴雨衰减
22
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1).ti=10~60分钟之间 Hi?H10(ti/10)1?n10,6 或
Hi?H10(ti/10)1?n10,60 (6-3)
n10,60?1?1.285lg(H10/H60)
(2),ti=1~6小时之间 Hi?H1ti1?n1,6,6 或 Hi?H6(Ti/6) (6-4)
1?n1 n1,6=1+1.285l 6H/H)1g( (3).ti=6~24小时之间
6,2(t/6) Hi=H或 Hi=H6i21-n46,24(t/24 ) (6-5) i1-nn6,24?1?1.661?lg(H6/H24)
(4).ti=1~3天之间 Hi=H1-2n424it 或 Hi=H3(ti/3),1-n24,3 (6-6)
n24,3=1+2.096?lg(H24/H3) 6.2.4设计暴雨的日程分配(三天雨型) 第一天 HIp=0.60(H3dp?H24p) 第二天 HⅡP=1.0H24p 第三天 HⅢP=0.40(H3dp?H24p) 6.2.5设计暴雨时程雨型(24小时雨型)
第二天24小时雨型按下列法则排列时段雨量:
(1).老大项时段雨量的末时刻排在18:00~21:00范围内 (2).老二项时段雨量紧靠老大项的左边;
(3).其余各时段雨量,按大小次序,奇数项时段雨量排在左边,偶数项时段雨量排在右边,当右边排满24小时,余下各时段雨量按大小依次向左边排列;
23
(4).其余二天(第一天和第三天)24小时雨型同样按第二天24小时雨型排列;
(5).净雨量计算
净雨量计算按初损、后损法扣损,初损定为10~20毫米,后损每小时0.3~1.0毫米(先大后小),稳渗为每小时1.0~1.5毫米,稳渗形成的地下径流需回加。
(6)设计洪水在新方法未发布之前,仍沿用原方法不变。 6.3计算举例
某设计流域面积83.0km2,计算该流域0.2%设计暴雨过程,计算步骤如下:
6.3.1 各历时平均点雨量均值、变差系数Cv值查算
按表6-1规定定点数目在附图3-1~3-10中查算各历时(60min、6hr、24hr、3d)的点雨量均值、Cv值,并计算点雨量均值、Cv值的平均值见表6—2:
表6-2某设计流域点雨量均值、Cv 查算表
历时 点号 均值 1 Cv 均值 2 Cv 均值 3 Cv 60mim 46 0.42 45 0.42 45 0.43 6hr 86 0.55 87 0.54 87 0.54 24hr 180 0.60 140 0.60 140 0.60 3d 220 0.60 190 0.60 190 0.60 24
均值 4 Cv 均值 平均 Cv 44 0.42 45 0.42 86 0.52 86.5 0.54 120 0.57 145 0.59 152 0.57 188 0.59 6.3.2设计流域面雨量计算
设计流域面积为83.0km2,由附表4—1查得各历时[1hr(60min)、6hr、24hr、24hr、3d]的点面系数α值;各历时平均点雨量均值分别乘以相应历时的点面系数即为各历时面雨量均值,Cv值不变(即点面系数取1.0);根据各历时面雨量值、Cv值和Cs/Cv=3.5查Φp值表或Kp值表,按下列公式:
Hp?KpH 或 Hp?(1??pCv)H
计算和历时设计面雨量,列表6-3
表6-3某流域设计面雨量计算表 历时 均值 平均点雨量 Cv α 面雨量 均值 Cv 设计面雨量 0.1% 0.2%
60mim 45 0.42 0.811 35.6 0.42 116.1 107.6 25
6hr 86.5 0.54 0.947 81.6 0.54 336.8 307.7 24hr 145 0.59 0.984 142.7 0.59 647.4 587.9 3d 188 0.59 0.996 187.4 0.59 849.6 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