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一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机电工程学 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9011208 班 姓名 88888 学号 0901120806 实验日期 2012 年 04 月 日 成绩 一、 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训以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液压泵、工具及辅料
1、实验用液压泵:齿轮泵2 台、叶片泵2 台、轴向柱塞泵 1 台。 2、工具:内六方扳手2 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 、棉纱、煤油等。 (三)实验要求
1、实习前认真预习,搞清楚相关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利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步骤进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私自拆卸、装配。
3、实习中弄清楚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构的作用。 (四)实训内容及注意事项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拆解各类液压泵,观察、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齿轮泵
型号:CB-B 型齿轮泵。
结构:泵结构见图1-1 及图1-2。
①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②拆装步骤
1、拆解齿轮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在对称位置松开6个紧固螺栓,之后取掉螺栓,取掉定位销,掀去前泵盖4,观察卸荷槽、吸油腔、压油腔等结构,弄清楚其作用,并分析工作原理。
2、从泵体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3、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4、装配步骤与拆卸步骤相反。
③拆装注意事项
1、拆装中应用铜棒敲打零部件,以免损坏零部件和轴承。
2、拆卸过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敲硬砸,请指导老师来解决。
3、装配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正确合理的安装,脏的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后才可安装,安装完毕后应使泵转动灵活平稳,没有阻滞、卡死现象。
4、装配齿轮泵时,先将齿轮、轴装在后泵盖的滚针轴承内,轻轻装上泵体和前泵盖,打紧定位销,拧紧螺栓,注意使其受力均匀。
思考题
1、齿轮泵由哪几部分组成?各密封腔是怎样形成?
答: 齿轮泵由泵盖,前支承座,齿轮,后支承座,壳体组成。 各密封腔是由壳体,端盖,齿轮的各个齿间槽等零件组成。 2、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 答:吸油区和压油区。
3、齿轮泵的困油现象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答: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ε大于1,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前一对齿轮尚未脱离啮合,后一对齿轮已进入啮合。由于两对齿轮同时啮合,此时就形成了封闭腔。这个封闭腔和泵的吸,压油腔互不相通。等齿轮旋转时,这个封闭腔的容积发生变化,使油液受压或膨胀,出现困油现象。消除措施:在两侧端盖上开设卸荷槽。
4、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 答:没有配流装置。
5、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端面泄漏、径向泄漏、齿轮啮合处泄漏。端面间隙补偿采用静压平衡措施。 6、齿轮、轴和轴承所受的径向液压不平衡力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解决?
答 :齿轮中,从压油腔经过泵体内孔和齿顶圆间的径向间隙向吸油腔泄漏的油液,其压力随径向位置而不同。可以认为从压油腔到吸油腔的压力是逐渐下降的。其合力相当于给齿轮一个径向作用力。通过缩小压油区、适当增大径向间隙来解决。
2、单作用式变量叶片泵
图1-3 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结构
1— 滚针轴承 2—传动轴 3—调压螺钉 4—调压弹簧 5—弹簧座 6—定子 7—转子 8—滑块 9—滚针 10—调节螺钉 11—柱塞
① 拆卸步骤:
第一步:拆下上端盖,取出调压螺钉3、调压弹簧4及弹簧座5等; 第二步:拆下下端盖,取出调节螺钉10及柱塞11; 第三步:拆下前端盖,取出滑块;
第四步:拆下连接前泵体和后泵体的螺栓,拆开前泵体和后泵体; 第五步:拆下右端盖;
第六步:取出配油盘、转子和定子。
② 观察结构
1、观察叶片的安装位置及运动情况;
2、比较单作用式变量叶片泵定子内孔形状与双作用式定量叶片泵定子内孔形状是否相同; 3、观察定子与转子是否同心;
4、观察配油盘的形状并分析配油盘的作用; 如何调定泵的限定压力和最大偏心量。
思考题
1、叶片泵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有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端盖等组成。
2、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答:双作用有两个吸油口,两个压油口,转子转动一周,吸、压油两次,定子与转子同心安装,定子为椭圆形,不可变量,压力脉动小,无径向作用力。单作用只有一个吸油口,一个压油口,转子转动一周,吸、压油一次,定子与转子偏心安装,定子为圆形,可变量,偏心距大小决定变量的大小,压力脉动比双作用的大,存在径向作用力。
3、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由哪几段曲线组成的?选择等加速等减速曲线作为过渡曲线的原因是什么?
答: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度曲线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原因是使叶片对定子内表面的冲击尽可能小。
二、 液压控制阀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控制阀的拆装实习以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理解电磁换向阀、单向阀、溢流阀、减压阀、节流阀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电磁换向阀、单向阀、溢流阀、减压阀、节流阀故障排除及维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液压控制阀、工具及辅料
1、实验用液压控制阀:电磁换向阀、单向阀、溢流阀、减压阀、节流阀各2只。 2、工具:内六方扳手2 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 、棉纱、煤油等。 (三)实验要求
1、实验前认真预习,搞清楚相关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液压控制阀,利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步骤进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私自拆卸、装配。
3、实验中弄清楚常用液压控制阀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构的作用。 (四)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拆解各类液压控制阀,观察、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控制阀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控制阀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电磁换向阀
型号:34E—25D 电磁阀。 结构:泵结构见图2-1。
图2-1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①工作原理
利用阀芯和阀体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来实现油路的接通或断开,以满足液压回路的各种要求。电磁换向阀两端的电磁铁通过推杆来控制阀芯在阀体中的位置。
②拆装注意事项
1、观察35E—25B 电磁阀的外观,找出压油口P,回油口T 和两个工作油口A、B。
2、拆解中应用铜棒敲打零部件,以免损坏零部件。将电磁阀的电磁铁和阀体分开,观察并分析工作过程,依次轻轻取出推杆、对中弹簧、阀芯,了解电磁阀阀芯的台肩结构,弄清楚换向阀的工作原理。
3、装配电磁阀时,轻轻装上阀芯,使其受力均匀,防止阀芯卡住不能动作,然后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按原样装配。
注意拆装中弄脏的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后才可装配。
思考题
1、电磁换向阀由哪些零件组成?
答:电磁换向阀是由衔铁、线圈、密封圈、推杆、阀芯、弹簧、阀体组成。 2、电磁换向阀如何实现换向的?
答:电磁换向阀借助电磁铁吸力推动阀芯动作来改变液流流向。 3、电磁换向阀中的电磁铁电源采用直流还是交流? 答:分为交流型、直流型和交流本整型。
2、单向阀
型号:I—25 型。
结构:单向阀结构如见图2-2。
①工作原理
压力油从p1口流入,克服作用于阀芯2 上的弹簧力开启由p2 口流出。反向在压力油及弹簧力的作用下,阀芯关闭出油口。
图2-2 I—25 型单向阀结构示意图
②拆装注意事项
1、观察直角式单向阀的外观,找出进油口P1,出油口P2。 2、观察阀芯结构(钢球式或锥芯式),了解弹簧的刚度及作用,分析其工作原理,理解其结构、特点。
注意拆装中弄脏的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后才可装配。 思考题
1、单向阀的阀芯结构(钢球式或锥芯式)有何特点? 答:使油液只能沿一个方向流动,不允许它反向倒流。 2、单向阀中弹簧起何作用?怎样确定弹簧的刚度?
答:使阀芯锥面压紧在阀座上,使阀口关闭,使油液无法从p2流到p1。当p2能流到p1时说明弹簧的刚度不好。
3、溢流阀
型号:Y 型先导式溢流阀(板式)。
结构:Y 型先导式溢流阀结构如见图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