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复习指导1

2025-11-22

离散数学复习指导Ⅰ

命题逻辑部分 一 学习要求

1.理解命题、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命题的符号化;

2.理解命题公式的赋值,能求出公式的真值表,判断公式的类型; 3. 理解公式等值的定义,记住一些基本等值式,能进行等值演算;

4. 体会公式的主范式与公式赋值之间的关系,能利用等值演算求出范式; 5. 理解公式的蕴涵及推理的含义及联系,记住一些基本的推理规则,能用演绎 推理方法进给出推理证明; 二 范例

例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小王聪明但不用功;

⑵ 说数理逻辑枯燥无味或毫无价值,那是不对的; ⑶ 你不及格就要补考。 ⑷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解:⑴ 设p:小王聪明,q:小王用功,则该命题可符号化为:p??q。

⑵ p:数理逻辑枯燥无味,q:数理逻辑毫无价值,则:?(p?q)。

⑶ p:你及格了;q:你要参加补考,则:?p?q。 ⑷ p:经一事;Q:长一智,则:?p??q。 ⑸ 这是简单命题,则p:李卫与李星是兄弟。

例2 求命题公式(p?q)?r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指出公式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并判断公式的类型。

解:(p?q)?r?((p?q)?(q?p))?r

?((p?q)?r)?((q?p)?r) ?(?p?q?r)?(?q?p?r)

?M2?M4 (主合取范式) ?m0?m1?m3?m5?m6?m7

??(0,1,3,5,6,7) (主析取范式)

公式的成真赋值为:000,001,011,101,110,111 成假赋值为:010,100 公式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

例3 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前提:p??q,p?r,q?s 结论:s?r 证:(1) p??q P;

(2) p T(1)化简规则;

(3) ?q T(1)化简规则 (4) p?r P;

(5) r T(3)(4)假言推理; (6) q?s P; (7) s T(3)(6)析取三段论;

(8) s?r T(5)(7)合取式.

例4. 先将下列相关命题符号化,给出推理证明

如果4是偶数,则2不能整除5. 或者7不是素数或者2整除5. 7是素数.因此4不是偶数.

解: 设p: 4是偶数; q: 2能整除5; r: 7是素数; s: 2整除5,则

前提: p??q,?r?q,r, 结论:?p. 证明: (1) ?(?p) 结论之否定; (2) p T(1)等值式;

(3) p??q P;

(4) ?q T(2)(3)假言推理; (5) ?r?q P;

(6) ?r T(4)(5)析取三段论;

(7) r P;

(8) r??r T(6)(7)合取式.

谓词逻辑部分 一 学习要求

1.理解谓词逻辑的三要素,掌握命题的符号化;

2.理解谓词公式中量词的辖域、约束关系,及公式的解释,能求出在一个解释下公式的

真值,能判断公式的类型;

3. 理解公式等值的定义,记住谓词公式的特殊的基本等值式,能进行等值演算; 4. 理解前束范式的定义,能利用等值演算求出公式的前束范式;

5. 理解公式的蕴涵及推理的含义及联系,特别记住谓词中的一些推理规则,能用演绎 推理方法进给出推理证明; 二 范例

例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 不是所以的人都要补考,但就有人要补考. ⑵ 天下乌鸦一般黑。

⑶ 不是所有火车都比汽车快,但有的火车比所有汽车快。 解:⑴P(x):x是人; Q(x):x要补考,则: ??x(P(x)?Q(x))??x(P(x)?Q(x)) (注意特性谓词的用法) ⑵ 设D={乌鸦},P(x):x是黑的,则:?xP(x) (本题使用了论域)

⑶P(x):x是火车;Q(x):x是汽车;R(x,y):x比y快,则:

??x?y((P(x)?Q(y))?R(x,y))??x(P(x)??y(Q(x)?F(x,y))

或:??x(P(x)??y(Q(y)?R(x,y)))??x(P(x)??y(Q(x)?F(x,y))。

例2 设解释I如下:

D={2,3},f(2)?3,f(3)?2,F(2,2)?1,F(2,3)?0,F(3,2)?1,F(3,3)?0. 试求出下列公式在解释I下的真值.

⑴ ?x?yF(x,f(y)) ⑵?xF(x,f(x))??x?yF(x,y) 解: 在解释I下:

⑴ ?x?yF(x,f(y))??yF(2,f(y))??yF(3,f(y))

?(F(2,f(2))?F(2,f(3)))?(F(3,f(2))?F(3,f(3))) ?(F(2,3)?F(2,2))?(F(3,3)?F(3,2)) ?(0?1))?(0?1) ?1

⑵?xF(x,f(x))??x?yF(x,y)

?(F(2,f(2))?F(3,f(3)))?(?yF(2,y)??yF(3,y))?(F(2,3)?F(3,2))?(F(2,2)?F(2,3))?(F(3,2)?F(3,3)) ?(0?1)?((1?0)?(1?0)) ?1

例3 求公式?xF(x)??yQ(y)的前束范式.

解: ?xF(x)??yQ(y)?(?xF(x)??yQ(y))?(?yQ(y)??xF(x))

?(??xF(x)??yQ(y))?(??yQ(y)??xF(x)) ?(?x?F(x)??yQ(y))?(?y?Q(y)??xF(x))?(?x?F(x)??xQ(x))?(?y?Q(y)??xF(x)) ??x(F(x)?Q(x))??y?x(Q(y)?F(x)) ??x(F(x)?Q(x))??y?z(Q(y)?F(z))

??x?y?z((F(x)?Q(x))?(Q(y)?F(z))) (前束范式)

例4 构造推理证明,前题: ?x(F(x)??H(x)),?x(H(x)?G(x))

结论:?xF(x)??yG(y)

证明:(1) ?xF(x) 附加前题; (2) F(a) T(1) EI规则; (3) ?x(F(x)??H(x)) P;

(4) F(a)??H(a) T(3) UI规则;

(5) ?H(a) T(2)(4)假言推理规则; (6) ?x(H(x)?G(x)) P;

(7) H(a)?G(a) T(6) UI规则; (8) G(a) T(5)(7)析取三段论. (9) ?yG(y) T(8) EG规则.

集合论部分 一 学习要求

1.领会集合的各种运算,掌握各种集合式的谓词演算的证明方法;

2.领会序偶及笛卡积的定义,理解二元关系的定义,掌握及关系的运算(定义域、值域、

逆、复合、闭包);掌握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关系图、关系矩阵). 3. 领会关系的性质,能判断或证明一个关系所具有的性质, 4. 理解等价关系及划分的定义,掌握等价类及集合商集的求法,理解等价关系与划分的关系。

5. 理解偏序关系的定义,特别注意偏序集中元素的可比性(“大小”的含义),能画出哈斯图,并能求出集合中的特殊元及集合的界;

⒍ 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复合及逆运算,领会特殊函数(单射,满射,双射)的概念。 二 范例

例1 已知E?{1,2,3,4,5,6,7,10,12},A?{x2?x?10},B?{x5?x?11},求: ⑴ ~A;A?B;A?B ;A?B;A?B

⑵A;?(B);B??A?B?;

3,4,5,6,7},B?{6,7,10} 解:A?{2,,10,12};A?B?{6,7};A?B?{2,3,4,5,6,7,10} ; ⑴ ~A?{13,4,5,10} A?B?{2,3,4,5};A?B?{2,⑵A?6;?(B)?{?,{6},{7},{10},{6,7},{6,10},{7,10},{6,7,10}};

B??A?B??{6,6,6,7,7,6,7,7,10,6,10,7}

例2 已知A?{a,b,c,d},R?{a,a,a,b,b,c,b,d},

S?{a,b,a,d,b,d,d,c}?IA, 求:

⑴ R; R,R?S , S?R ⑵ r(R),s(R),t(R),rst(R) 解: ⑴ R?1?122={a,a,b,a,c,b,d,b}; R={a,b,a,c,a,d}

2R?S={a,a,a,b,a,d,b,c,b,d}

R?S={a,b,a,d,a,c,a,d} ⑵ r(R)={a,b,b,c,b,d}?IA

s(R)?{a,a,a,b,b,a,b,c,c,b,b,d,d,b}

2t(R)?{a,a,a,b,b,c,b,d,a,c,a,d}

rst(R)?{a,b,b,ab,c,c,b,b,d,d,b,a,c,c,a,a,d,d,a}?IA

例3 已知X={a,b,c},给出X上的所有等价关系。

解:X的划分其有五种:

S1={{a,b,c}}, S2={{a,b},{c}},S3={{a,c},{b}},S4={{a},{b,c}}, S5={{a},{b},{c}},

因为X上划分与等价关系一一对应,故x上共有五个等价关系,它们是:

R1={,,,,}?IX R2={,}?IX, R3={}?IX R4={,}?IX, R5=IX

例4 已知偏序集〈X,R〉,其中X={a,b,c,d,e}, Y={d,e},

R的关系矩阵为

求:(1).用集合的列举法写出R

(2).画出R的哈斯图;

(3).找出X的极大元、极小元、最大 元、最小元; (4).找出Y的上界、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

?1?1?MR??1??1??10000?1000??1100??0011?0001??解:(1). R?{c,b,c,a,b,a,d,,e,d,a,e,a}?IA (2).略

(3).X的极大元:a; 极小元:c,d ; 最大元:a ; 最小元: 无.

(4). Y的上界e,a; 下界d ; 最小上界e; 最大下界d。

例5 ⑴ 实数集R上的函数f(x)?x?3,g(x)?3x?5,

⑵ A?{a,b,c} , A上函数f?{a,b,b,c,c,a},g?{a,c,b,b,c,a} 判断f是否单射、满射、双射,并求g?f, (f?g)?1,g?f解: ⑴f(x)?x?3 为双射, g(x)?3x?5为双射

?1.

g?f(x)?f(g(x))?f(3x?5)?3x?8,

x14?, 33 f?1(x)?x?3 , g?f?1(x)?f?1(g(x))?f?1(3x?5)?3x?2. ⑵f,g均为双射

f?g(x)?g(f(x))?g(x?3)?3x?14 , (f?g)?1(x)?g?f?{a,a,b,c,c,b},

f?g?{a,b,b,a,c,c}, (f?g)?1?{b,a,a,b,c,c} f?1?{b,a,c,b,a,c}, g?f?1?{a,b,b,a,c,c}.

代数结构部分 一 学习要求

1.理解二元运算的含义及代数系统中的运算的性质及特殊元(单位元、零无、逆元)的定义;

2.了解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的定义;知道满同态下的保持性;

3. 记住半群的定义,掌握特殊半群(独异点、循环半群、可交换半群等)的证明方法。 4. 记住群的定义,了解群的性质,掌握群的证明方法(从定义出发)。 ; 二 范例

例1. Z为整数集,S={x|x?Z?(?5?x?10)},在S 上定义二元运算*:

x*y=min{x,y},证明是单元可交换半群。 证:⑴ 对任意x,y?S, x*y=min{x,y}?S,

∴*是二元运算,是代数系统;

⑵ 对任意x,y,z?S

∵(x*y)*z=(min{x,y})*z=min{x,y,z}

x*(y*z)= z * (min{x,y}) =min{x,y,z} ∴*运算满足结合律,是半群; ⑶ 对任意x?S,

∵x*10=10*x=x

∴10是单位元,是单元半群;

⑷ x*y=min{x,y}= min{y,x}=y*x, ∴*运算满足交换律; 故是单元可交换半群。

例 2.(10分) Zn={0,1,2,?,n-1 },在Zn上定义二元运算·:

x·y=(x+y) mod n, 其中+、-是普通加法、减法,证明是循环群。

证(1)对任意x,y∈Zn, 因

x·y=(x+y) mod n∈Zn

所以·是二元运算, 是代数系统;(2分)

(2) 对任意x,y,z∈Zn,因

(x·y) ·z=((x+y) mod n) ·z=(x+y+z) mod n

x·(y·z)=x·((y+z) mod n)=(x+y+z) mod n 有(x·y) ·z= x·(y·z) 所以·满足结合律, 是半群; (2分)

(3) 对任意x, 因

0·x=x·0=x

所以,0是单位元; (2分) (4) 0?1?0,

对任意x∈Zn且x?0时,

x·(n-x)=(n-x) ·x=0 所以 x?1?n?x

由(1)(2(3)(4)知是群; (2分) (5)对任意x∈Zn 都有x=1x 1是生成元,所以是循环群。 2分)


离散数学复习指导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QOS学习笔记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