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
A直接杀伤病毒 B阻止病毒的吸附 C阻止病毒核酸的转录 D阻止病毒脱壳 E阻止蛋白合成 6.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是:
A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B直接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C直接抑制病毒的释放 D阻碍病毒的吸附 E使病毒成熟受阻 7. 对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起主要作用的是:
A干扰素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E补体系统 8. 在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 IgG B IgM C IgA D sIgA E IgE 9. 下列哪种物质有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A IgG B IgM C IgA D sIgA E IgE 10. 双份血清的IgG有几倍以上增高才有临床意义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E 8倍 11.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
A病毒表面的蛋白 B病毒的衣壳 C细胞表面的受体 D病毒包膜 E病毒表面的血凝素 12. 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往往无病毒血症?
A甲肝病毒 B乙肝病毒 C甲型流感病毒 D乙脑病毒 E麻疹病毒 13. 关于干扰素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是一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糖蛋白 B可由病毒及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生 C不能由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产生 D产生后对邻近的细胞可发生作用 E其作用发生早于抗体
14. 制备人类病毒疫苗最好选用:
A原代细胞 B次代细胞 C人胚二倍体细胞 D传代细胞 E器官培养 15. 下列哪种方法分离培养病毒最简单、经济,也最有前途:
A动物接种 B鸡胚接种 C组织块培养 D器官培养 E细胞培养 16. 下列哪项不能代表病毒在细胞内增殖?
A细胞病变效应 B红细胞吸附 C细胞代谢的改变 D干扰现象 E细胞培养液浑浊 17.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取决于:
A病毒种类 B病毒毒力 C病毒抗原性 D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 E机体免疫力 18. HIV感染诊断的确证实验是:
A 核酸分子杂交 B Western blot C PCR D ELISA E 补体结合试验 19. 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后,不能通过采集咽拭子进行检测
A 流感病毒 B 轮状病毒 C 腺病毒 D 风疹病毒 E 麻疹病毒 20. 流感病毒的初次分离通常选用
A 卵黄囊接种 B 羊膜腔接种 C 尿囊腔接种 D 胚体接种 E 绒毛尿囊膜接种 21. 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核内包涵体
A 单纯疱疹病毒 B 水痘病毒 C 腺病毒 D 狂犬病毒 E 巨细胞病毒 【X型题】
22.从可疑病例中分离病毒,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A.采取急性期标本 B.采集适当部位的标本 C.运送标本时要注意保温(室温)
D.可采集早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 E.标本应尽快送检 23.诊断病毒感染的方法有:
A.光学显微镜检查 B.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 C.核酸检测 D.患者急性期血清检查 E.组织培养 24.既可检测病毒抗原又可检测抗体的方法有:
A.免疫电镜检查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免疫荧光技术
D.PCR-ELISA法 E.放射免疫法
25.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有:
A.核苷类药物 B.病毒蛋白酶抑制剂 C.核酶 D.特异免疫球蛋白 E.干扰素
26.目前在我国应用减毒活疫苗预防的疾病有:
A.百日咳 B.麻疹 C.脊髓灰质炎 D.乙型肝炎 E.结核病
27.减毒活疫苗优于灭活疫苗的原因主要有:
A.可在体内繁殖 B.只需接种一次 C.免疫原性好 D.免疫力维持时间长 E.易保存和运输 28.在我国目前用减毒活疫苗来预防的疾病是:
A.脊髓灰质炎 B.流行性感冒 C.腮腺炎 D.风疹 E.麻疹
四、简答题:
1. 请举例说明病毒感染的类型。
2. 简述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及主要功能。
第三十五~三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与肠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有何特点?如何预防呼吸道病毒的感染? 2. 肠道感染病毒的种类有哪些?试述其共同特性。 3. 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和免疫特点。
第三十七章 肝炎病毒
一、 名词解释 Dane颗粒、 二、填空题:
1.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_______,传播途径是_______,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检查_______、
_______为主,其中_______可作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
2. 乙型肝炎病毒大球形颗粒又称_______颗粒,其外壳含有_______抗原和_______抗原,核心颗粒含_______抗原和_______抗原,以及_______酶,核酸的类型是_______。 除大球形颗粒外,尚有_______颗粒和_______颗粒,由过剩的_______抗原组成。
3. 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清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种形态结构的颗粒,
即 、 和-小球形颗粒。其中 颗粒是由感染性的HBV颗粒。
4. 临床上检测的“乙肝两对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项
指标。其中_______是HBV感染的指标,_______是血清具有强传染性的指标,_______是保护性的抗体。乙肝抗原抗体系统中不能查到的是_______。 5. HBV灭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消毒剂。
4. 肝炎病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七型, 其中_______和_______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引起_______。
5.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_______病毒,必须在_______型肝炎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
三、选择题:
1.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接触 D蚊虫叮咬 E 性接触 2. 关于HA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相似 B经粪-口传播 C 只有一个血清型 D 感染易转变成慢性 E 病后免疫力牢固 3. HAV区别于其他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是
A. 形态 B大小 C结构 D对热的抵抗力 E 目前无法细胞培养 4. HAV随粪便排出体外最主要的时间是
A. 感染后1周内 B. 发病2周后 C. 发病前后2周内 D. 恢复期 E. 发病后1个月 5. 可作为甲肝急性感染指标的是
A. HAV-IgG B. HAV-IgM C. HAV-IgE D. A+B E. 以上都可以 6. 下列理化因素中,能灭活HAV的是:
A.乙醚 B.加热60C,1小时 C.PH=3 D.氯仿 E.加热100C,5分钟 7. 乙肝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 单股RNA B 双股RNA C 双股线状DNA D 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 8.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 B血液、血制品传播 C 蚊虫叮咬 D 呼吸道传播 E 直接接触 9. 下列病毒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乙脑病毒 D 单纯疱疹病毒 E 流感病毒 10. 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
A. 血中测出HBsAg B. 血中测出抗-HBs C. 血中测出HBcAg D. 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 E. 血中测出抗-HBe 11. 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病毒是
A. HAV B HBV C HIV D EBV E HSV-2 12.下列方法中,不能灭活HBV的是: A.煮沸100C,30分钟 B.高压蒸汽121 C:,20分钟
C.O.5%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 D.70%乙醇浸泡,30~60分钟 E.5%次氯酸钠,60~120分钟
13. 关于HB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核酸为双股线状DNA
B.其DNA多聚酶无逆转录酶功能
C.血中测出HBeAg是体内HBV复制的指标之一
D.可用减毒活疫苗特异性预防
E.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 14. 下列哪种病毒为缺陷病毒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15.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 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B. 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C. 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D. 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E. 有感染性,无抗原性,不产生任何抗体 16. 关于乙肝病毒e抗原,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是传染性高的指标
B. 具有抗原性,能诱导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 是体内有HBV复制的指标 D. 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E. 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 17. 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致病机制主要是HB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 B. 感染途径主要是非胃肠道途径和垂直传播 C.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D. 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多见
E. 有些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18. 关于HBsAg,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我国无症状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 B. 少数无症状携带者肝脏有病理改变 C. 是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 D. 阳性者不能作为献血员
E. 其相应抗体出现表示传染性强 19. 关于HBeAg 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HBVDNA的preC和C基因 编码 B. 相应抗体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C. 是机体有HBV复制的指标 D. 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E. 在人体血清中,不能与抗-HBc同时出现 20. 与HBV致病机制无关的是
A. HBV体内增殖抑制CTL的活性 B. HBV的preC基因易变异 C. Ⅰ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 Ⅲ型超敏反应
21. 关于丁型肝炎病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一种缺陷病毒 B.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C. 传播途径与HBV相同
D. 其感染常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加重与恶化 E. 其抗原性弱,通常机体不产生相应抗体 22. 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粪-口途径 B 呼吸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 血液传播 E母婴传播 23. 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HBsAg检测阳性
A. 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和急性期 B.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C. 无症状携带者 D. HBeAg阳性者
E. 抗-HBs阳性者 24. 乙肝病毒感染不引起
A 急性肝炎 B 慢性肝炎 C 重症肝炎 D 肝豆状核变形 E 肝细胞癌 25. 关于肝炎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
B.乙型肝炎病毒有致胎儿畸形危险
C.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D.丁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必须在HBV或其他嗜肝细胞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E.戊型肝炎在新疆发生过一次大流行 26. 丁肝病毒的增殖必须有下列哪种病毒的存在:
A 甲肝病毒 B 乙肝病毒 C 丙肝病毒 D EB病毒 E 戊肝病毒 27. 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 A.接种疫苗
B.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 C.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查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干扰素
28.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均为RNA型病毒
B. 均需要依赖乙型肝炎病毒完成其病毒复制 C. 均主要为经输血注射途径传播 D. 均可有慢性携带者
E. 均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 29. 关于HEV致病性,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人感染HEV后可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成人中多见临床型。
B. HEV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同为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且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C. 潜伏期为10天~60天,多数患者于发病后6周即好转并痊愈,不发展成为慢性肝炎。 D. 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的病人粪便排毒量最大,粪便中HEV检出率最高。
E. 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可高达10%~20%,但病死率高低与其患戊肝时妊娠期的早晚无关。 30. 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不包括:
A. HBV B. TTV C. HDV D. HEV E.HCV 四、简答题:
1.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源有哪些?人如何被传染? 1. 试述HBV的抗原组成及各自的临床意义。
2. 结合HBV的传播途径谈谈怎样预防HBV的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