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4.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的物质有: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 D. A+B E. A+C D15. 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A. 多见于革兰阴性菌产生 B.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成类毒素 E. 耐热
D16. 下述哪项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A.荚膜 B.菌毛 C.脂多糖 D.异染颗粒 E.磷壁酸 D17. 与LPS作用无关的是:
A.发热反应 B.休克 C . DIC D.骨骼肌痉挛 E.白细胞反应 C18. 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脓毒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隐性感染 E.菌血症 D19. 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白喉杆菌 C.肉毒梭菌 D.伤寒杆菌 E.霍乱弧菌
D20. 化脓性球菌侵入血液以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其他脏器,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称. 为:
A. 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D21. 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肉毒梭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破伤风梭菌 E.沙门菌
C22. 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不在血中繁殖,引起的全身性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脓毒血症 C.菌血症 D.败血症 E.病毒血症 四、问答题
2. 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3. 列表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单选题
D1.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细菌,称为
A.界 B.门 C.纲 D.株 E.目 B2.下列有关细菌的命名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种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 B.中文译名的属名放在前面 C.有两个拉丁字组成 D.前一字为属名 E.后一字为种名 B3.下列有关细菌菌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称该菌的不同菌株 B.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的性状必须完全相同 C.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该菌的标准菌株 D.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 E.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第二篇 细菌检验的基本技术 第八章 细菌形态学检查
一、名词解释
1.革兰染色 2.抗酸染色
二、填空题
1. 革兰染色的染料第一液为 结晶紫 、第二液是 卢戈碘液 ,第三液是 95%乙醇 ,第四液为 稀释石炭酸复红 ,革兰阳性菌染成 紫 色,革兰阴性菌染成 红 色。
2.显微镜按用途不同分为 光学显微镜 、 暗视野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电子显微镜 、 相差显微镜 等类型。
3.抗酸染色常用于鉴别 抗酸 菌和 非抗酸菌 ,前者染成 红 色,后者染成 蓝 色。 4.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有 悬滴法 、 压滴法 和 毛细管法 三类方法。 5.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是 涂片 、 干燥 、 固定 、 染色 。 三、选择题
E1.证明细菌具有鞭毛结构的常用方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普通琼脂培养法 D.液体培养法 E.半固体培养法 D2.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
A.形态不同 B.营养需要不同 C.生理功能不同 D.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 E.致病性不同 C3.细菌学形态学检查中最常用染色方法是:
A.抗酸性染色法 B.特殊染色法 C.暗视野墨汁染色法 D.美兰单染色法 E.革兰染色法
C4.观察细菌物形态和动力,一般常用悬滴法或压滴法,而这种方法需要如何染色
A.单染法 B.复染法 C.不染色 D.革兰氏染色 E.姬姆萨染色 C5. 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是:
A.结晶紫初染 B.卢戈氏碘液复染 C.95%酒精脱色 D.酸性复红复杂 E.涂片、固定 E6. 不染色标本直接镜检,可观察到细菌的:
A.大小 B. 结构 C.颜色 D. 菌毛 E.动力 C7.在观察有折光力的微生物或细胞时,应用何种显微镜
A. 普通显微镜 B. 荧光显微镜 C. 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 照像显微镜 A8. 革兰染色中结晶紫溶液起什么作用:
A.初染剂 B.复染剂 C.脱色剂 D.媒染剂 E.固定剂 D9.革兰氏染色中卢戈氏碘液起何作用
A.初染剂 B.复染剂 C.脱色剂 D.媒染剂 E.固定剂 D10.芽胞、鞭毛、荚膜及异染颗粒等的染色需用什么染色法
A.美兰染色 B.革兰氏染色 C.抗酸染色 D.特殊染色 E.复红染色 C11.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基本步骤
A.涂片—染色—干燥—固定 B.涂片—染色—固定—干燥 C.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D.涂片—固定—染色—干燥 E.涂片—固定—干燥—染色
B12.哪一种显微镜主要用于未染色的活菌的检查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 暗视野显微镜 C.荧光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 电子显微镜
E13.革兰染色法可用于:
A.鉴别细菌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细菌的分类 D.解释发病机制 E.以上均可
B14.检查菌体不同结构成分及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时须用何种显微镜
A.普通显微镜 B. 荧光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照像显微镜
C15.采用悬滴法检查不染色标本时在显微镜下若看见细菌在液体中能定向地从一处泳到另一处,这称为
A. 分子运动 B. 布朗运动 C.真正运动 D.分子运动与布朗运动 E. 分子运动或布朗运动 A16. 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标本最合适的亮度是
A.很强 B. 稍强 C. 减弱 D.稍弱 E.缩小光圈亮度 C17.显微镜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口径是
A.100×1.0 B.50×1.25 C. 100×1.25 D.100×0.25 E. 40×1.25 D18. 鞭毛染色是属于什么染色法
A.单染法 B.复红染色法 C.革兰氏染色 D.特殊染色法 E.抗酸染色法 D19.荚膜染色方法较多,但都属于什么方法染色
A.单染法 B.复红染色法 C.革兰氏染色 D.特殊染色法 E.抗酸染色法 B20.染色标本时第一步是涂片,一般方法是
A.在载玻上直接将菌苔涂上 B.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将菌苔在盐水中均匀涂布 C.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镏水,涂布 D.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酒精,涂布 E.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菌苔就在火焰上烤干 D21.一般检查细菌形态最常用的是
A.荧光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普通光学显微镜 E. 相差显微镜 A22.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需要采用
A.相差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 荧光显微镜 D.暗视野显微镜 E. 偏光显微镜 C23.美兰属于哪一类染料
A.酸性染料 B. 弱酸性染料 C. 碱性染料 D.中性染料 E. 复合染料 四、问答题
2. 叙述抗酸染色的原理、结果和意义。
第九章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二、填空题
1. 培养基按其性状分 固体培养基 、 液体培养基 和 半固体培养基 三种;按用途分 基础培养基 、 营养培养基 、 选择培养基 、 鉴别培养基 和 增菌培养基 。 2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混浊、 菌膜 、 沉淀 三种状态;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菌落 ,在半固体培养基上有两种生长现象,即: 反沿穿刺线生长 或 沿穿刺线生长 。
3.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程序是 配制 、 溶化 、 矫正PH 、 过滤澄清 、 分装 、 灭菌 、 鉴定 。
4.细菌的培养方法有 普通培养 、 CO2培养 、 微需氧培养 、 厌氧培养 。 三、选择题
E1. 检验培养基质量的基本项目包括
A.无菌检验 B. 效果试验 C. 培养基的颜色 D.培养基外观 E. 无菌试验和效果试验
E2. “菌落”是指 :
A.在细胞培养基中形成的空斑 B.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C.多种细菌在培养基上混合生长形成的团块 D.一个细菌细胞 E.由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团 C3. 属于厌氧培养基的是:
A.血琼脂平板 B.中国兰培养基 C.疱肉培养基 D.SS培养基 E.肉汤培养基 D4. 进行半固体培养基的细菌接种,不需要:
A.酒精灯 B.培养基 C.菌种 D.接种环 E.接种针 C5. SS中的鉴别用糖为:
A.葡萄糖 B.麦芽糖 C. 乳糖 D.蔗糖 E.以上均不是 D6. 中国蓝属于
A.基础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增菌培养基 C7.有关细菌培养基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固体培养基中的琼含量为2%~3% B.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含量为0.2%~0.5% C.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 D.观察细菌的动力用半固体培养基 E.葡萄糖蛋白胨水为常用的鉴别培养基
C8. 用比色管法调整培养基酸碱度时,使用的指示剂是哪一类
A.刚果红PH3.5-4.5 B. 甲基红PH4.4-4.6 C. 溴麝香草酚兰PH6.0-7.6 D. 酚酞PH8.2-10 E. 溴麝香草酚兰PH1.2-2.8 D9. 在调整培养基酸碱度时,常用比色管法进行,比色管常用于检测培养基PH值时指示剂是A. 麝香草酚兰 B. 刚果红 C. 甲基红 D. 溴麝香草酚兰或酚红 E. 酚酞
A10. 细菌生长繁殖中所需营养物质,其中葡萄糖、淀粉、甘露醇等属于哪一类物质
A. 碳源 B. 氮源 C.无机盐类 D.维生素类 E. 生长因素类 C11.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调整培养基的PH值,而调整PH值时要考虑到高压后PH值有所改变,其变化是
A.PH升高0.1-0.2 B. PH升高0.2-0.3 C. PH降低0.1-0.2 D.PH降低0.2-0.3 E. PH降低0.3-0.4
B12.细菌生长繁殖中需营养物质,其中的铵盐、硝酸盐、蛋白胨等属于哪一类物质
A. 碳源 B. 氮源 C.无机盐类 D.维生素类 E. 生长因素类
第十章 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一、名词解释
1.KIA 2. MIU 3.甲基红试验 4.VP试验 5.靛基质试验 二、填空题
1.IMViC是指 靛基质 、 甲基红试验 、 VP试验 和 枸橼酸盐利用 试验。
2. 吲哚试验是检测细菌对 色氨酸 的分解,加入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试剂后显 红 色为阳性。 3. 血浆凝固酶试验有 玻片法 和 试管法 二种方法,主要用于 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鉴定。 4. 鉴定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有 杆菌肽试验 、 Optochin试验 、 O/129抑菌试验 等。
5. 硫化氢试验的原理是:若细菌分解培养基中的 含S氨基酸 生成 H2S ,遇培养基中的Fe+ 或 Pb2+ 形成 黑 色沉淀为阳性。
三、选择题
E1. 检测靛基质的实验又称:
A. 甲基红试验 B. 尿素酶试验 C. 糖发酵试验 D.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 吲哚试验 D2. 靛基质试验主要是测定细菌分解蛋白胨中的:
A.胱氨酸 B.鸟氨酸 C. 赖氨酸 D.色氨酸 E.苯丙氨酸 B3. 下列不属于细菌生化反应试验的是: A.糖发酵试验 B.外斐反应 C. V—P试验 D.靛基质试验 E.甲基红试验 B4. VP实验需用到:
A. 95%酒精 B. 40%氢氧化钾 C. 浓盐酸 D. 浓硫酸 E. ONPG液 E5. 枸椽酸盐试验阳性结果颜色是:
A. 红色 B.黄色 C.黑色 D.紫色 E.深兰色 A6. 克氏双糖铁中的指示剂为:
A.酚 红 B.中性红 C.中国蓝 D.溴麝香草酚兰 E. 酸性复红 C7. H2S试验中细菌分解的是
A.色氨酸 B.赖氨酸 C.胱氨酸 D.组氨酸 E.丝氨酸 A8. 甲基红试验用的培养基应是
A.蛋白胨水 B.葡萄糖蛋白胨水 C.肉汤 D.半固体 E.碱性蛋白胨水
四、问答题
1.“IMViC”“KIA”“MIU”试验分别指?其原理、方法?
第三篇 细菌各论
第十六章 球菌及检验
一、名词解释
血浆凝固酶 二、填空题
1.按凝固酶产生与否可将葡萄球菌分为 凝固酶阳性 与 凝固酶阴性 。 2.葡萄球菌触酶试验 阳性 ,链球菌触酶试验 阴性 。
3.根据 抗原将链球菌分成A、B、C、D、E等18个群,对人致病的主要属于 群。 4.由于A群链球菌可产生 、 、 等侵袭性酶,所以炎症容易扩散。 5 淋病奈瑟氏在________________环境下培养,最适宜温度___________。
6. 葡萄球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5℃,24小时培养可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能形成_______________。
7对人致病的革兰氏阴性球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按溶血能力不同,可将链球菌分为: 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和 丙型链球菌,对人致病力最强的是_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9. 对人致病的革兰氏阴性球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淋病奈瑟氏菌为革兰氏 阴 性双球菌,氧化酶 阳 性,分解 葡萄 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