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秘书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秘书教育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以及时代的要求,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发展迅猛的势头。这期间,不少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纷纷建立了秘书专业,有了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出版了一大批秘书专业教材,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各种急需的秘书人才。在秘书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尽管如此,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秘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受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一个体现时代精神并与世界接轨的现代秘书教育体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考察发达国家秘书职业环境和秘书职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规范的现代秘书教育制度。
[关键词]秘书 秘书职业环境 职业能力
对中国和国外秘书职业环境和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是当前秘书教育理论研究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关键课题。我国秘书教育肇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蓬勃发展。此间,很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纷纷建立了秘书专业,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出版了大量秘书专业教材,在秘书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
了弥足珍贵的探索。时至今日,秘书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遭遇瓶颈: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量非秘书专业的学生加入秘书工作岗位的竞争,秘书职业的专业教育优势难以凸显;各类高等院校的秘书专业定位不清,过分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缺乏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中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缺乏职业成长和提升的潜力;社会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对秘书专业选择的无奈和就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造成秘书专业的尴尬定位。由此,秘书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体现现代秘书职业精神并且具有成长潜力的、分层次的、多元化的职业秘书教育体系。各国秘书职业深深植根于各国的经济基础,浸润着各国的领导管理体制、人文环境等上层建筑的要素同时深受不同程度的国际文化交融的影响。以更加开放的视角观察分析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秘书职业环境与颇具特色并具有成功示范效应的秘书职业教育将为我国的秘书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更为广泛的思路。 一、中外秘书职业环境比较
(一)中外对于秘书的职业定位具有很大的趋同性 “国际秘书联合会”对秘书的界定是:秘书应是主管人员的一位特殊助手:她(他)掌握办公室工作的技巧,能在没有上司过问的情况下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显示出主动性和正确判断的能力,并且在所给予的权利范围内
做出决定。作为全球性的秘书组织对于秘书的职业描述代表了大多数国家对于秘书职业定位的一致性:
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上司不可能事必躬亲,管理工作需要“辅助”上司这个特殊的工作层次,这就是使得当今的秘书职业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秘书的定义,都强调了它的“辅助性”。“秘书应是主管人员的一位特殊的助手”明确了秘书的辅助性地位。
秘书的辅助性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它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同时也决定了秘书相似的基本职业功能。从美国的《韦氏秘书手册》、英国的《剑桥秘书“证书”考试指定教材》到德国的《当好秘书100诀窍》,一致认为:处理各种信息;上传下达,下情上达;协调沟通;催办、督办;撰写、审核、印制、传发文件;筹办和组织会议;安排上司工作日程;组织各项活动;档案保管等,是其中最基本的、最常见的职能要求。
基于相同的秘书工作职能,各国对于秘书基本素质的要求趋向于一致。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结构,基本能力结构,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具体而言,知识结构包括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其中有公文和应用文写作、文书学、档案、办公室管理、会议组织等知识,以及一些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基本能力包括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协调能力、观察
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使用现代化办公机具的能力、预测能力等。尽管各国对秘书职业道德及个人品质要求不尽相同①,但中外秘书都离不开“为领导服务”之宗旨,因此各国均将忠于领导或上司,爱岗敬业、勇于负责、诚实谦虚、团队精神,善于沟通,保守机密,富有创造、主动精神等作为秘书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二)中外秘书职业环境比较
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办公现代尚未完全普及,即便是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办公现代化程度远逊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秘书工作的不少环节尚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如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输、使用和存贮,大多是以办公室信息中枢与信息网络上信息员的口传(电话)笔录、文字资料整理、文件剪报制作与传输为主要方式,而精确、高效地电脑化信息系统尚未普及。对管理中关键问题的了解与解析,大多用手工操作式的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手段和手工操作为主并渗透人为因素的统计资料为依据,作以掺杂过多主观色彩定性为主,辅之以不精确的定量研究分析,使辅助决策的信息失真。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办公系统已趋于完善,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对信息的分析大多以计算机程序化的数学统计和精确的计算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比较精确的结论。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信息处理与分析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给秘
书辅助决策造成了困难。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巨大的制度创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在传统模式中,强调秘书的纵向沟通。秘书尤其是政府秘书习惯性地被称为“秀才”、“笔杆子”,即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善于把上面的精神、单位的情况以及下面反映的问题“上传下达”,并按领导意图用文字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秘书工作沉溺与“文山会海”。而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管理者一切要面对市场,面对社会公众。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具有更开放的视野,能够多层面、多角度的接触和了解社会。管理者为了谋求效益最大化,则需要秘书成为自己的智囊和助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不仅仅是文字表达。
(三)中外秘书工作职业化异同 我国古代拥有丰富的秘书工作经验和繁荣的幕僚文化,而现代秘书工作职业化的时代进程却远远滞后于西方国家,民主、法治、平等、人权等宪政制度的缺失使中国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却没有形成职业化的秘书。不仅如此,深厚的幕僚性秘书活动也对我国现代秘书职业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化的秘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现代秘书活动范畴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官僚体系,而是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辅助服务职能的专门职业。然而政府秘书在任职条件、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方面仍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