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联动 三业互动 三轮驱动
着力推进开阳县城镇化建设开阳县建设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城镇化建设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全省园林县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三创”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三化联动、三业互动、三轮驱动”发展战略,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全县城镇人口达15.2万人,比1996年增加7.5万人,比2000年增加6.9万人,城镇化率达35.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7.3平方公里,比1996年的0.9平方公里扩大了8倍,比2000年的1.8平方公里扩大了4倍;城市道路面积达63万平方米,比1996年的21.2万平方米增加了42万平方米,比2000年的22.6万平方米增加了40.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比1996年、2000年分别提高27.2个百分。点和23.3个百分。点;县城自来水供水能力达1.58万吨/日,比2000年的0.4万吨/日扩大了5倍,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市广场从无到有,目前,县城有大小广场共6个,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城市房开欣欣向荣,城市亮化,美化、净化、绿化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优美乡镇建设快速推进。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三化联动”战略,加快城镇发展
“三化联动”即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联动。近年来,我们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以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为龙头及骨干、一头带动城镇化、一头带动农业产业化“一体两翼”、“三化联动”的“飞鸟型”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工业是富民之源,强县之本,是城镇化发展经济和就业的重要支撑。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重点行业和优势行业实现较快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紧紧围绕循环经济磷化工基地建没,做大做强磷煤化工产业。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通过资源的纵向共生祸合和科技进步,实施“矿、电、磷、煤”一体化战略,着力打造中国绿色磷都。2004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县,先后启动开工建设开磷集团120万吨磷馁、充矿集团50万吨合成氨等数十个项目。二是积极发展能源工业。实施并完成了南部水电能源经济带的规划,开工建设了大花、格里桥、紫江等40万千瓦/时水电站建设项目。三是改造提升建材业。结合开阳磷煤化工业的发展,坚持改造、发展、淘汰相结合的方针,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发展磷渣水泥等,提高建材行业的整体水平。四是大力发展生态轻工业。规划并启动南部轻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富硒绿色农产
品10余个。通过工业经济的发展,助推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乡6万余人就业。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产业化助推城镇化 作为农业大县,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主要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又是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聚集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开阳县依托富硒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一是着力调整农业结构。扎实推进养殖小区建设,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开阳县200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悠产值比重达53.9%。富硒粮油、肉兔、蛋鸡、富硒皮蛋加工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二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华兴油脂、青蓝紫公司、贵农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10户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着力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青蓝紫公司富硒茶获国家“QS(质量安全)”及“有机茶”认证,贵农公司“富硒低胆固醇”鸡蛋被评为贵阳市十大乡土特产等。四是着力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管理水平和装备水平。三合奶牛基地建设、高云台农养猪场建设等引领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转变及加速发展。目前,我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5万人,其中,就地转移4.5万人。
(三)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化服务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为重点,着力加快城镇化建没进程,城镇的集聚功能、辐射作用和承载功能日益凸显,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通过推进城镇化,为发展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化提供有效载体。目前,开磷、充矿等一批企业的。悠部、研发中心和职工生活区等正逐步向城区迁移。二是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丰富城镇个性内涵,提升城镇品位,不断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形象和水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纳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极大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坚持城乡统筹,实施“三业互动”,实现城镇繁荣 “三业互动”即为旅游业、体育业和文化业互动,旅游业发展能为城镇建没聚集人气,体育业能为城镇建没聚集活气,文化业能为城镇建没聚集灵气。
(一)大力发展旅游业,聚集人气
开阳县依托自然资源(喀斯特原始生态、温泉、漂流)+人文资源(布依族苗族文化。水东土司文化)形成的“3砍”旅游资源组合优势,抢抓机遇,全面加快旅游开发。按照三年建成旅游大县、五年建成旅游强县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南部风景名胜区、清龙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西部温泉度假区、县城
中心服务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做好旅游规划和策划。创新培育旅游品牌的理念,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积极打造“多彩贵州?奇在开阳”的黄金旅游品牌。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年共投入旅游发展资金1.6亿元,修建了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旅游条件,提高了接待能力,提升了景区品味。三是推进质量体系建没。为规范旅游开发建设行为,提高开阳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我县出台了《开阳县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开阳县乡村旅游管理服务质量标准与划分》等规范性文件,统一了全县旅游标志标识,旅游质量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全县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今年1一8月,全县共接待游客45.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2亿万元。
(二)大力发展体育业,聚集活气
活气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我县紧紧依靠国家大力推广全民健身的背景,积极发展体育业,聚集城市活气。一是加快以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乡镇、社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二是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特色民间传统体育,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三是坚持走产业化发展路子,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健全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导入经营理念,搞好经营管理,做强做大体育产业。2006年和2007年我县成功举办了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开阳拉力赛,数十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