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分析(2)

2025-08-09

激素:减轻病变周围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iv.改善循环功能,控制血压。

v.由于患者栓子来源最可能为心源性,其形成的充血性梗死区极易出 血,故抗凝治疗暂不应用。

(2)长期治疗:i.加强患者患侧肢体活动,减轻后遗症。

ii.防治心脏病是防治脑栓塞的重要环节,故患者病情稳定后仍需积极治疗 冠心病、房颤。

方晶 病例六 病史摘要

患者女,41 岁。入院前一天下午做家务时突然出现刀劈样剧烈头痛,于地段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即回家,回家后觉头痛加剧,伴喷射样呕吐二次,即送我院急诊,拒绝腰穿检查,予甘露醇补液后稍好转,回家,次日又因头痛呕吐再来我院,腰穿检查发现异常,即收入病房。 体格检查:神志清,颈部抵抗,颅神经(-),眼底未见异常,四肢腱反射迟钝,四肢 肌张力等对,肌力V0,双侧克氏征(+) ,双下肢病理征(-)。BP140/80mmHg。 辅助检查:⑴CSF:深粉红色(三管)细胞总数27000×106/L,WBC 5×106/L,其余均为RBC,单核34%,多形核66%,糖2..4mmol/L,蛋白0.78g/L,氯化物130mmol/L。

⑵头颅CT:各脑沟及双侧裂池见高密度影。 分析思考:

1. 诊断、诊断依据及可能的病因。 2. 根据病情作出必要的鉴别诊断。 3. 治疗措施及如何进一步检查。 参考答案:

1.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依据:⑴ 各年龄均可发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多在青年以后。 ⑵ 绝大数病例为突然起病,可有用力或情绪激动等诱因。 ⑶ 起病最常见症状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⑷ 体征主要表现为脑膜刺激征。

⑸ 辅助检查:CSF:外观均匀血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蛋白含量常增高,而糖、氯化物量正常。头颅CT:脑沟、脑室可见高密度影。

可能病因: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为蛛血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7%,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更要考虑动脉瘤畸形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出血。

2.鉴别诊断:⑴各种脑膜炎:均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但起病不似“蛛血”急骤,开始时即有发热,脑脊液检查可明确鉴别。

⑵高血压性脑出血引起继发性蛛血:此类病人意识障碍症状较严重,有明显的脑实质受损的定位体征,且在起病时即出现,头颅CT可帮助鉴别。 3.治疗措施:

⑴降颅压:绝对卧床4~6周,避免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因素,适当应用止痛剂及镇静剂。适当限制入水量,甘露醇及甘油果糖脱水降低颅内压,有抽搐发作可予抗痉药物,血压过高可予药物控制。 ⑵防止并发症:

a.防止继发性动脉痉挛(尼莫通)。 b.防止应激性溃疡(泰胃美等制酸剂)。 c.防止继发感染,如肺部,褥疮等(若发生予抗感染治疗)。 d.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⑶去除原发病因:病情稳定后,可作脑血管造影,以发现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并积极争取外科手术,以防再次出血。

万里明 病例七 病史摘要

患者男,33岁。入院前三周双眼充血,外院眼科就诊,诊断为“结膜炎”,用氯霉素、利福

平眼药水治疗,一周左右好转。入院前一周,左前额部发红,第二天局部出现疱疹,未去就诊。入院前一天,发热T380C,伴有持续性头痛,恶心及呕吐。88年1月,患急性肝炎。 体格检查:T380C ,P100次/分,BP16/10mHg,神志清,颅神经(-) ,四肢肌力50,腱反射(++),颈部抵抗,克氏症(+),病理反射未引出。左前额部见成簇疱疹,部分结痂。

辅助检查:腰穿,CSF压力200mmH20,WBC50×106/L,蛋白0.65g/L,糖3.0mm0l/L,氯化物130mmol/L,EEG:轻中度弥漫性异常。皮肤科会诊:左前额部为带状疱疹。 分析思考:

1. 请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 须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

1.诊断: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诊断依据:(1)带状疱疹病毒属脱氧核糖核酸疱疹病毒,感染后可存在于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及三叉神经节细胞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沿感觉神经下行传到相应皮

肤引起皮疹,沿神经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脑炎或脑膜炎。患者于结膜炎及皮肤带状疱疹后出现发热、头痛,故考虑为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2)患者带状疱疹感染后出现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腰穿CSF压力增高,白细胞及蛋白增高,脑电图:弥漫性异常,符合脑部炎症的表现。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一般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发病前常有细菌感染史,腰穿CSF中白细 胞明显增高,一般在(1000~10000)×106/L,蛋白增高明显,糖、氯化物降低,且50%病例CSF中找到致病菌。本患者脑脊液与此不符。

(2)乙型脑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由蚊或其他吸血昆虫传播,临床上有高热,抽搐,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特征,腰穿CSF白细胞常在(100~500)× 106/L ,上述表现与本患者不符。

(3)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头痛呈刀劈样,体检有明显脑膜刺激症状,腰穿脑脊液 检查呈均匀血性,以此可与本患者相鉴别。 3.治疗原则: ⑴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静脉滴注。

⑵激素:地塞米松 10mg/日静滴,二周后改口服强的松,并逐渐减量,或甲基强的 送龙240mg/日,冲击治疗,3~5天后停药。 ⑶抗病毒:阿昔洛韦口服,病毒唑静滴。 ⑷抗菌素:如有继发感染皆可适当加用抗生菌素。 周翠娟 病例八 病史摘要

患者女,29岁。入院前4天开始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白细胞8.0×109/L,中性80%,当地医院拟诊“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钠640万u治疗,入院前一天晚11时许,突然双下肢乏力,不能行走,排尿困难,急诊转来我院。

体格检查:T390C,P110次/分,R24次/分,BP16/11Kpa。颅神经(-)

,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减退,左侧I0,右侧II0,腱反射迟钝,针刺觉存在,病理征(-)

,三小时以后,左侧T10以下,右侧T12以下针刺觉减退,并出现尿儲留。

辅助检查:白细胞7.8×109/L,中性72%,血钾4.2mmol/l,腰穿:脑脊液细胞总数295×106/L,, 白细胞20×106/L,蛋白1.2g/l,糖、氯化物正常。 分析思考:

1. 请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 病人当时的病情必须与何种疾病进行鉴别,如何鉴别。 3. 治疗措施。

参考答案

1. 诊断:急性脊髓炎。诊断依据:

(1)多发生在青壮年,起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 (2)急性起病,多于数小时或1~3天内病情达到高峰。 (3)临床表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的急性期表现,如双下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

下肢乏力,病理征可引不出,出现感觉障碍平面,尿储留等。(4)腰椎穿刺:白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2. 本病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1)格林-巴利综合征:也可表现为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起病前也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 史,但格林-巴利综合征多为四肢受累,无感觉障碍平面,多为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可伴有颅神经受累(常为第VII,其次为Ⅸ、Ⅹ、Ⅺ、XII对颅神经),无尿储留或极少见,脑脊液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周期性低钾麻痹:常有反复发作史,病前多无感染史,可有暴饮暴食史,可表现 为四肢瘫痪,近端重于远端,无呼吸肌麻痹,无感觉障碍及颅神经受累,无尿储留,脑脊液正常,血钾降低,补钾治疗有效。

(3)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发病前多有感染史,可有高热,肢体瘫痪多为单侧,不对 称,无感觉障碍,较少累及后组颅神经运动核,脑脊液细胞数增高,蛋白轻度增高。 (4)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压迫症通常由外伤引起,立即发生,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 慢性脊髓压迫症可由脊髓肿瘤、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病灶从一侧开始,可出现受压节段的神经根痛,下肢不对称的轻瘫,感觉障碍,以后逐渐演变到脊髓的横贯性损伤,腰椎穿刺压颈试验不通畅,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3. 治疗原则:目前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1)激素治疗:甲基强的松龙0.5~1克/日,静脉滴注,随病情好转逐渐减量。 (2)预防感染,尤其是尿路感染,对尿储留者应留置导尿管,可进行膀胱冲洗。 (3)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为预防肺部感染及褥疮,应定时翻身拍背,每两小时一

次 ,使用气垫床,如有褥疮应积极治疗,经常活动瘫痪肢体,以防肢体挛缩。 陆勤 病例九 病史摘要

患者男,38岁。发作性四肢抽搐23年,走路不稳伴呕吐5天入院。患者于15岁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15-20秒,抽搐后昏睡1-2小时。每月发作2-3次,劳累或情绪紧张后次数增多。长期服用苯妥英纳治疗。入院前一周,因母亲病故,情绪不稳定而发作频繁,自行加药,苯妥英钠每日3次,每次2片。四天后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呕吐等症状。

体格检查:T:36.8oC P:88次/分 BP:120/90mmHg R:18次/分。神清,言语含糊,双眼向两侧注视时出现水平眼球震颤,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o,腱反射++,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脑电图:痫性放电。 WBC: 9.0×109/L N: 70% L: 30% 。尿常规:(-)。 分析思考:1.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如何鉴别? 3.治疗措施? 参考答案

1. 诊断:(1)癫痫,全面性强直性一阵挛发作(大发作)。 (2)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过量中毒。 诊断依据:

(1) 患者23年来 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发作时意识不清,口吐白沫,伴尿失禁等,抽搐持续15-20秒,抽搐后昏睡1-2小时。脑电图:痫性放电。癫痫诊断成立。 (2) 患者长期抗癫

痫药治疗,因母亲病故,情绪激动,发作次数增多,自行加大抗癫痫药物的剂量,四天后出现头晕,言语含糊,走路不稳,眼球震颤等共济失调症状,考虑为 苯妥英钠过量所致。 2. 鉴别诊断:

(1)失神发作:儿童时期起病,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突然谈话中断, 双眼凝视,无肢体抽搐,发作后意识立即清醒,发作经过无记忆。 (2)部分运动性发作(局限性运动性发作):通常是从一侧口角、手指、趾关节开始,局 部肌肉抽搐,为大脑皮层局部神经细胞受病理性刺激所引起的。常按大脑皮层区的分布形式扩散而达整个一侧肢体或对侧肢体。发作后可能有短暂肢体乏力或瘫痪,称Todd’s麻痹。( 3)复杂部分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病人突然出现精神异常,

进行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如伸舌、吞咽、抚摩衣服、骑车或突然无目的外出、唱歌等动作。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神志恢复后毫无记忆,大多为大脑颞叶病变引起。

3.治疗措施: (1) 控制癫痫发作: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适当的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纳、苯妥英纳、苯巴比妥等。 (2) 寻找癫痫发作的病因:进行必要的各种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或头颅M RI,如发现有血管畸形、肿瘤等,给予相应的治疗。 (3)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要定期测定药物血浓度、肝功、WBC等,以防药物的毒性作用。 沈仙娣

病例十

病史摘要

患者男,34岁。进行性四肢乏力三周,加重四天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三周出现鼻塞、流涕及发热症状,体温波动于380C左右,口服退热片后体温于5天后恢复正常,但患者一直觉四肢乏力,尚未影响生活、工作,入院前四天患者症状加重,上楼梯、解衣扣都有困难,并出现右上肢麻木感、胸闷、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进食 呛咳,遂来本院诊治。

体格检查:神清,呼吸平稳,声音嘶哑,双眼闭合差,眼球活动好,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四肢肌力IV0,肌张力降低,腱反射迟钝,四肢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双下肢病理征(-),眼底(-)。 辅助检查:1.EEG:正常。

2.EKG:窦性心律不齐。

3.血Rt:WBC11.2×109/L,N85%。

4.血 清钾、钠、氯正常。 4.腰穿(入院后三天):CSF压力100mmH2o,蛋白1.9g/L,糖3.6mmol/L,氯化物 125mmol/L,潘 氏试验(+),细胞总数42×106/L.白细胞计数2×107/L。 分析思考:

1. 请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 根据临床表现需与何种疾病鉴别,如何鉴别。3. 请提出主要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

(1)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 诊断依据: 1) 发病前数日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 患者起病呈亚急性对称性四肢乏力,四肢腱反射减低,症状进行性加重,。 3) 四肢远端手套袜子感觉减退。

4) 颅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侧面瘫及迷走、舌咽神经麻痹症状。 5) 起病后两周余,腰穿CSF呈现典型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鉴别诊断:

1) 急性脊髓灰质炎:表现为发病的肢体弛缓性瘫痪,但起病时多有发热,肌肉瘫痪呈节

段性,可不对称,无感觉障碍及颅神经损害症状,脑脊液蛋白、细胞均增高。

2) 周期性麻痹:表现为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但过去常有发作史,无感觉障碍及颅神 经损害症状,脑脊液正常,发作时常有血钾降低及低钾性心电图改变,补钾后症状较快缓解。 3)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呈四肢乏力,但起病较慢,有晨轻暮重特点,疲劳试验及新斯的 明试验阳性,脑脊液正常。

(3)治疗:主要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及控制肺部感染,呼吸肌麻痹为本病最危险症状,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支持呼吸。

严为宏 病例十一 病史摘要

患者 男, 33岁。左眼睑闭合不全伴口唇歪斜三小时。

患者于入院前一天有着凉史。入院当天晨起后觉左耳后疼痛,左眼睑闭合不全,同时家属发现其口唇歪斜。当时无头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不利,无肢体麻木,无面部疼痛,无复视,无耳鸣,无听力下降,无发热,无意识障碍,遂来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左额纹浅,左侧皱额不能,左眼睑闭合不全,Bell’s (+),左睑裂〉右睑裂,右侧皱额闭目正常。眼球活动正常,无眼震。左鼻唇沟浅,左鼓腮露齿差。伸舌居中。 面部针刺觉等对,咽反射存在。双侧肌张力等对,四肢肌力V0,病理征(-) ,针刺觉等对。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本科。 分析思考

1请根据病史作出诊断及诊断依据。 2如何鉴别。 3如何治疗。 参考答案

1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瘫。(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s麻痹)。 诊断依据:⑴患者呈急性起病,起病前有着凉史,

⑵病变为单侧性,表现为左眼睑闭合不全,口唇歪斜,同时伴有耳后疼痛。当时无肢体瘫痪,无耳部症状表现。 ⑶ 体检:左侧额纹变浅,左皱额不能,左眼睑闭合不全,Bell’s (+),左睑裂〉右睑裂,左鼻唇沟浅,左鼓腮不能。无其他颅神经表现,无锥体束征。 2鉴别诊断:⑴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瘫常为双侧性。其典性的表现有前驱感染史,对称性的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四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CSF中有蛋白增加而细胞数不增加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⑵腮腺炎,腮腺肿瘤,颌后的化脓性淋巴结炎:均可累及面神经而引起病侧周围性面瘫,因有腮腺及局部体征不难鉴别。中耳炎并发症,因中耳感染侵及面神经管产生面神经麻痹,除面肌瘫痪外,往往伴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丧失,并有中耳炎史及耳部的阳性体征。 ⑶颅后窝病变:例如桥小脑角肿瘤,颅底脑膜炎,及鼻咽癌颅内转移 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庳,多伴听觉障碍,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及各种原发病的特殊表现,桥脑病变 如肿瘤、炎症、出血所致面神经麻痹,常伴有面神经核附近的颅神经核或长束受损。可伴有病侧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对侧肢体的偏瘫。 ⑷大脑半球病变:例如脑血管病、肿瘤等出现的中枢性面瘫仅限于病变对侧下面部的表情肌的运动障碍,而上面部表情肌运动如闭目、皱额仍正常,且常伴有肢体偏瘫。

3治疗:⑴理疗:急性茎乳孔附近热敷或红外线照射,促进血循环消除水肿。恢复期:碘离子透入治疗。

⑵体疗:对镜用手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

⑶药物:VitB1100mg/qd肌注,弥可保500ug肌注qod ,TTFD25mg,tid,po,地巴唑10mg,tid,po,强的松5mg,tid,po,(1-2周)。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综合模拟题02(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