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调研-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人社局)(2)

2025-08-15

办就业实体的带头人,真正做到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通过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所、站,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创业优惠政策,深入调查了解,挖掘有创业意向和潜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推荐创业项目,为农民创业特别是妇女创业提供自主创业扶持。2011年至今,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22万元,扶持创业成功312人。另外,我们还通过发挥社会力量,组织推动我区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并对进入基地创业的人员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2011年建成了全区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园和两个乡镇创业孵化基地,实现带动就业1200人,至9月底,全区已有6个创业孵化基地被市授予“优秀创业孵化基地”荣誉称号。2011年,我区还对优秀创业孵化基地和优秀创业点进行了表彰,为“大学生创业园”发放基地建设补贴10000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吸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6家优秀创业示范单位分别发放创业补贴2000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大学生的创业兴业热情,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落实优惠政策、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

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摸底调查,制定帮扶方案,强化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对缺少技能难以实现再就业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免费的再就业培训。及时开展 “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等帮扶工

6

作, 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2011年以来,共结队帮扶“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601人。发放社保补贴341万元,惠及各类就业困难人员1842人。

6、管好失业保险,促就业保稳定

按省、市文件精神及时提高失业保险发放标准的要求, 2011年将城镇失业保险金由原来的260元/月提高到442元/月,医疗补助金由原来的26元/月提高到44元/月;农民合同制工人失业保险金提高到295元/月,失业后的待遇仍实行分段计算,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保障功能作用。建立了失业保险救济金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积极应对物价上涨给城乡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的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按月起动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消费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如果我区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超过3%(含3%)时(CPI涨幅以统计局公布的信息为准),即实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消费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根据淮安市物价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对我区正常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临时发放一次性物价补贴。2011年以来,共发放物价补贴75.2万元,惠及失业人员上1.01万人次。按照省市要求,启动失业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出台了《淮阴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为在

7

正常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统一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并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和门诊医疗保险待遇。2011年,共受理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材料1634份,代缴医疗保险费146.04万元;今年1至9月份,为正在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人员缴纳职工医保9241人次,代缴医疗保险费160.89万元,受到广大失业人员欢迎。

(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面 1、确保养老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

我区一直把养老保险按时足额支付放在首位,积极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未发生拖欠现象。一是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定期召开银行、邮政等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研究解决发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养老金发放渠道畅通。三是加强与省、市沟通,争取省补资金。自2001年至2011年,共争取省财政补贴1.9亿元,省级调剂金7396万元。今年年1-9月,省拨付我区困难市县补助1954万元。我区已建立按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机制,月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2008年的人均960元调整到现在的人均1306元,每年递增10.7%,今年共为全区12256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58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2、狠抓扩面征缴工作

面对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我们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金征缴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一是狠抓社保政策宣传。

8

定期组织人员深入用人单位、社区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利用休息日走上街头、市民广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发放宣传材料。两年现场释疑解惑5000多人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余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深入园区开展调研活动。抽调精干力量,走访园区企业,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有效推进。三是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突破。围绕小康目标,制定扩面计划,区政府将扩面指标细化分解到各部门、乡镇,明确责任,严格奖惩。以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企业参保为重点,以私营企业、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为依托开展扩面工作;同时,协同区文化局、卫生局、教育局等部门,将农村电影放映员、农村“赤脚医生”、乡村聘用教师等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全方位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根据苏人社?2011?282号文件办理了1104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手续,解决了困扰区委、区政府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3、实施助保工程,续接特困群体养老保险关系 我区大力推进特困群体助保工作,千方百计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难的问题,保障助保对象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两年来,共为近330名特殊困难群体办理了助保手续,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4、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健全和完善基金安全长效机制,促进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养老保险稽核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从源头上防止基金流失。今年实地稽核用人单位322户,参保职工21430人。二是严把离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关,建立养老金防冒领机制。今年组织892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进行资

9

格认证。三是加强基础管理,努力提高基金数据的准确率。

(三)医疗保险方面

1、着力提高参保人员待遇。近年来,我们几次提高城镇基

本医疗保险统筹分段及最高支付限额,并将各统筹分段支付比例分别提高了5-10个百分点;降低了乙类药品和诊疗项目的个人支付比例,提高了部分医用材料限价和支付标准;妥善解决了城镇职工传染病患者和肿瘤患者的医疗费用。对城镇职工传染病住院患者起付标准减半计算,对肿瘤病人住院或放化疗的,年度内起付标准均按一次计算;在全市率先探索城镇居民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对参保居民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恶性肿瘤手术、化疗的患者,住院床位费、治疗费由医疗机构减半收费。通过努力,2012年度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2009年的72 %提高到81 %,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2009年的41%提高到53%,居民医保门诊费用综合补偿比例达28%。职工医保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80%提高到89%;居民医保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39.7%提高到53.5%,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补偿比例由26%提高到38%。到2014年住院最高补偿限额提高到20万元,实现职工医疗保险与市本级医疗保险政策完全接轨。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经办管理。一是建立“医疗保

险社会化监督管理人才库”。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推荐的

10


人大调研-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人社局)(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