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习时间
20xx年4月28日到20xx年5月22日
三、实习地点
湖北荆州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泥港湖基地
四、实习单位
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五、实习安排
1.熟悉和了解渔场规模、经营管理、人员组成、经济效益等。
2.熟悉并掌握各种孵化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操作技术。
3.熟悉和了解亲鱼的饲养,管理方法。
4.熟悉并掌握实习点繁殖鱼类的雌雄鉴别,人工繁殖的雌雄配比及对环境的要求。
5.学会并掌握四大家鱼及鳊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1).了解各种人工催产和药物种类及使用效果;
2).了解人工催产的药物使用情况,注射方法和注射时间;
3).掌握各种鱼类的自然受精与人工受精方法;
4).掌握鱼卵的管理、孵化、鱼苗饲养的方法;
5).掌握育苗的销售、运输环节。
六、实习内容
(一)黄颡鱼的饲养
黄颡鱼,俗称昂刺鱼(嘎鱼、黄腊丁),属鲶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该属5种中个体最大的种类是瓦氏黄颡鱼。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中,是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经济鱼类。通常个体在0.25公斤。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的池塘,水深要求在1.2-1.5米,面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通常2-10亩均可,本次实习面积为10亩。 对于池底淤泥过多的池塘,必须清除部分底泥,池泥虽有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质的作用,但过多则耗氧、并易滋生有害病菌;清除过多底泥后,不要立即进水,而应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再进行消毒。
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50-75公斤/亩化浆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和野杂鱼等,此次实习单位多用黄粉,效果更佳。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
(1)苗种质量:所放苗种要求品质纯正,无病无伤、体表光滑、活动敏捷、健壮有力。
(2)鱼种规格:投放15-25克/尾的健康黄颡鱼鱼种;同池的鱼种规格要求一致,尽量避免大小混放。
(3)放养密度:苗种投放前用2-3%的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鱼种的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苗种来源、苗种规格、放养时间、饵料供应、养殖者技术水平及上市规格要求而定。通常条件下为4000-6000尾/亩。
(4)苗种运输及浸泡消毒:运输,黄颡鱼体表无鳞,皮肤娇嫩、胸鳍和背鳍上有锯齿状硬刺,用常规的充氧运输时易发生因硬刺刺破尼龙袋或氧气包漏气而导致大量死亡,此外,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具内水体摇晃震荡,黄颡鱼因极度紧张而将各硬刺竖起,互相划破皮肤或刺穿表皮, 即使进行消毒,也因感染严重及水温较低而患上水霉或溃烂,引发大量死亡,成活率极低,为解决这一现象,提高成活率,建议:在起运前将捕到的黄颡鱼苗种在网 箱内暂养1-1.5小时,使之吐尽口中、鳃中的污物,将浸泡水的海绵或稻草或丝草铺于有孔的塑料薄膜上,厚为5厘米,以保持其温度及湿度,再将黄颡鱼苗种平铺在海绵或稻草上,厚度及多少以不相互挤压为宜,最后封箱装运。此法运输效果甚佳。实习渔场中选用自产鱼苗,运输方便,在这方面要求不高。
3、饲料配制
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活、腥、软”的饲料,可将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加工厂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土面粉(次粉)作粘合剂,充分搅匀成团状后,放在饵料台上
投喂,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投饲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8%,并按水温、天气及鱼的摄食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每天上午9―10时和下午4―6时各投喂一次。
4、日常管理
黄颡鱼属底层鱼,喜高溶氧,清新水质,注意水质调节能促进其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5―6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7―9月份,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水质过肥,可先排出部分老水,再加入新水,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
半夜,池水溶氧较低,有时会缺氧,此时会发现不断有黄颡鱼跳离水面,应马上采取措施,注入新水,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中含氧量,调节水质,使鱼不再浮头。平时要勤巡池塘、勤观察生长情况、勤捞杂草污物、勤做记录。
5、经济价值
一亩可产黄颡鱼1000~2000斤,以每斤15元记,扣除各种开支后,每亩收入可达5000~10000元。
(二)四大家鱼的繁殖
四大家鱼:四大家鱼都属于鲤形目,鲤科。由于这四类鱼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共同特点,适于作为大众食用鱼。而且四大家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均比其性成熟年龄大2-3龄,性成熟后仍会继续生长。“四大家鱼”指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目前,鱼的养殖新品种虽然日渐增加,但“四大家鱼”仍是养殖的主要品种。刚孵出的仔鱼,一般叫鱼苗、鱼花、水花等。待长至3.3厘米长以后,就叫做鱼种了。
[水产生产实习报告]
篇12:水产养殖专业实习报告
水产养殖专业实习报告二
一 、实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产实习是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的发展,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和处理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2.为了拓宽知识面,提高工作适应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较多的时间参加渔场(实习基地)的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鱼病防治等生产实践活动,以加深感性认识,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合各实习点具体情况,学生应尽可能地参加一些科学研究工作和社会调查、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以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实习结束,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写出一篇生产实习报告或专题论述和一份思想小结。
4.通过直接与实习点的领导、技术人员、工人、群众的接触,学会社交和开展群众工作。
三、实习内容
1.熟悉和了解渔场(各实习基地)主要养殖鱼类的繁殖规模,历年繁殖情况,亲鱼数量和比例,重点
掌握鱼类的繁育技术。
⑴了解渔场人工繁殖亲鱼的种类、数量,每年苗种的产量。
⑵ 了解亲鱼培育的方法、投喂饲料的种类、投喂量。
⑶ 了解历年人工繁殖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⑷ 掌握亲鱼培育管理措施。
⑸ 掌握常见鱼类及特种水产品的繁育技术。
2.熟悉并掌握各种孵化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操作技术
⑴ 了解渔场孵化设备的种类、规格的大小。
⑵ 了解渔场水电的配备情况。
⑶ 熟悉渔场各种孵化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熟练掌握鱼类人工催产技术、人工授精和孵化技术。
⑴ 掌握亲鱼捕捞的网具、方法和运输工具。
⑵ 掌握亲鱼雌雄配比和雌雄区别方法。
⑶ 熟练掌握刺激亲鱼发情的方法和亲鱼发情的症状。
⑷ 熟知渔场催产的药物种类、使用剂量,注射方法和注射时间。
⑸ 掌握各种鱼类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效应时间。
⑹ 熟练掌握家鱼人工授精的操作技术。
⑺ 学会统计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
⑻ 熟练掌握鱼苗种类鉴别、出环、暂养、充氧运输等技术。
4.熟悉并掌握鱼病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
⑴ 了解渔场有哪些鱼病发生、发病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⑵ 了解发病原因、病原体的种类和各种鱼病的主要症状。
⑶ 了解和掌握鱼病治疗的药物、用药浓度和施用方法。
⑷ 掌握鱼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5.学习和掌握特种水产品种的繁殖与养殖技术
⑴ 了解渔场特种水产品种的种类和苗种来源。
⑵ 掌握名特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体养殖的技术与方法。
⑶ 了解特种水产品的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情况。
6.了解水生生物种类以及当地鱼类资源,并学会对常规鱼类的鉴定方法
7.熟悉并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学会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及分析等工作,完成实习单位交给的有关专业调查、总结或试验等工作。
四、实习方式、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
1.实习方式
( 1 )根据生产实习季节性强的特点,在每年的鱼类繁殖季节组织学生按小组到各个实习基地,学生在带队教师和实习基地技术员的带领下与工人一起参与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过程,了解人工繁殖的各个环节,与渔场工人一起完成人工繁殖的全过程。
( 2 )在渔场实习期间,除掌握常规鱼类及名特优新鱼类的人工繁殖外,还请渔场领导及技术人员
介绍渔场的经营状况,管理技术,生产规模等。让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的各项科研工作,并参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 3 )组织学生了解渔场的鱼病状况,发病原因。对渔场的鱼病病原体进行观察、记录,学会常见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 4 )要求实习期间个人要找范文就来
写实习日志,小组要有小组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每人写出专业实习报告及思想小结。每小组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生产情况,写出特养品种的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实习结束后,安排时间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评比表先。带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劳动表现、学生之间的互评情况,评定实习成绩。
2.实习地点
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研究所、石首长吻d良种场、洪湖蓝田水产品繁殖基地、长江大学黄鳝研究所、宜昌中华鲟研究所、松滋南海渔场等。
3.时间安排
第六学期进行,实习时间 6周。
五、组织管理
1.由系领导指派专业教师负责生产实习的联系、安排、指导和协调工作。
2.邀请实习单位指派专业技术干部兼任指导教师并开展实习指导工作。
3.以各实习点为实习小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具体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