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争取的一项是(3分)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在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
先生行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的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诧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先之咸宁,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G辈出游半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拜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皆。每过期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 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 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
4.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坐终日 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目镜 次其别号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吾其还也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为赋诗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为武置酒设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 梁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云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
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句中的
甲: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f岩不可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使人听此调朱颜。
乙:1,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相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
1.B
2.A
3.D
4.C
二、
5.A
6.B
7.A
8.C
9.
(1)清洁被污浊的东西,疏通被堵住的地方,补足缺漏的地方。
(2)当官不能清白的原因,大概是家里人喜欢奢侈才使得他这样的
(3)假如为了子孙而做这件事的,子孙却不能拯救我。
三、10.(1)春江花月夜
(2)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11.(1)荒忽兮远望
(2)悟言一室之内
(3)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四、12.发电 供电
13.C
14.A
五、
15、(名窑)碗;插叙
16、反衬/衬托,烘托。以水声摇橹声语声雷声雨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宁静(静谧),渲染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17、母亲安慰“我”,并感叹拥有和失去是人生的常态。母亲的最后一句话中有对这样人生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也是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的超然与洒脱,所以说的很淡很轻,又是对我善意的提醒,对于这样的人生中的拥有和失去你应该做好一切心里准备。
18、“我”对家庭教师布置及修改的文章很不满不开心,此时想起老法师赠予我的名窑碗,感到安慰内心愉悦;出行前发现碗忘记放进箱笼里很不舍惦念不忘想回去拿,母亲不让去拿,陷入失望懊悔的情绪;船夫来送碗,内心舒畅愉快;碗不小心掉入水中,无尽的难过懊恼;母亲安慰我,我不知所措,现在想来,终于释怀。
六、
19、
材料一的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方和圆不能合作。
材料二中“割”是分割的意思,“失”是误差,分割到不可分割,方和圆就可以合体而没有误差。意思是圆可以变成方,方也可以变成圆,方和圆是可以互相转化合作的。
20、诗歌语言美丽、纯粹,诗歌可以表达最高的理想,诗歌可以带你走向自由神秘的世界。而青春的我们跟诗歌一样清澈干净单纯,不复杂不世故,我们现在的精神状态跟诗歌的灵魂互相契合,所以青春的我们会被诗歌所吸引,跟它走入诗歌那个神圣又神奇的世界,青春的我们应该多读诗歌,是读诗的旺季,读诗最好的时候。
21、略。符合语境即可。
七、
22、立意一:大树面对飞禽走兽的拒绝,并不灰心丧气,而是自己想办法,自力更生。
立意二:梦想的实现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
篇11:黑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 (1)信誓旦旦 (2)积善成德 (3)误落尘网中 (4)歌以咏志 (5)谈笑有鸿儒 (6)负箧曳屣
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显得更大,层次也更分明。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一卷中国画,画面次第展开,让人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②处(2分)( )
A.如沐春风 B.神清气爽
C.目不暇接 D.美不胜收
答案 (1)敛 (2)C
解析 (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据义定形。
(2)如沐春风:比喻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其主语不能是人,只能是物。
3.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你倘若在餐桌上向人问起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谈对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看法,多半会引发莫名的眼神。②人们甚至耻于提及一些词汇。③在王蒙高声说“躲避崇高”十多年之后,人们不仅践踏它,讥讽它,还躲避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