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
朋友们:
日前,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明了党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细化深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符合党心民心。
“成由勤俭败由奢”。铺张浪费绝非小事,不仅因为它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还在于它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更需要党政机关和共产党员率先垂范。为此,我倡议在朋友们当中深入开展“‘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行动,并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一、在本单位职工食堂开展“光盘行动”,坚持按量取食,不留剩饭。牢固树立“吃饱是福、浪费可耻”的节约意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二、在各自家庭开展“光盘行动”,加强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子女们充分认识到“黄金无种子,惟生勤俭家”,珍惜每一颗粮食、眷顾每一片蔬菜,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延续的储备、对自然的敬畏。
三、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招待宾客时开展“光盘行动”,按需点餐,吃饱吃好,剩余食物打包回家,物尽其用,不倒不弃。“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四、做尊重劳动、爱惜食物的宣传使者,在家庭聚会、亲朋往来时积极发出珍惜食物、反对浪费的正能量,努力做勤俭节约的表率,做倡导文明新风的榜样。
五、党员朋友应把“反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等不得慢不得马虎不得,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广大群众看到新气象新风尚。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让我们行动起来,坚决反对任何浪费行为,从每一个时间节点抓起,从每一件具体事务抓起,以良好的节俭风尚,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
篇2: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
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现发出如下倡议:
一、率先垂范,做崇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
牢固树立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意识,率先垂范,从自我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在家吃饭以“光盘”为荣,在外用餐以“剩宴”为耻,培养节约习惯,做到合理膳食、健康饮食,不暴饮暴食,践行科学饮食新风尚。
二、积极行动,做制止铺张浪费的推动者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单位职能、立足本职工作岗位,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政策讲解、督导检查等多项举措,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中央要求放在心上,把上级政策抓在手中,把工作举措落实在行动中,坚持不懈杜绝餐桌上的浪费、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三、同心协力,做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者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引导和组织人民群众,通过承诺践诺、居民公约、典型引领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带动全社会人人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常行者至,恒做者成。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做好时代新风尚的践行者、推动者、弘扬者,为建设美丽富强的副中心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3: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河南省文明办向全省发出以下倡议:
一、引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尚
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把节约理念贯穿公务接待、食材采购和配餐用餐等各个环节,在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做表率。各级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贯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要带头摒弃餐桌陋习,做崇尚勤俭节约、文明用餐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二、培养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习惯
全省城乡居民要自觉以《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基本遵循,树立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理念,做到文明就餐,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养成分餐进食习惯。坚持理性消费,点餐适量,剩餐打包,做到人走桌清。购买食品适度适量,不剩余、不随意丢弃。举办聚餐活动及婚丧宴席时自觉抵制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三、传播理性消费、“光盘行动”的理念
餐饮企业要积极宣传科学适量点餐、理性文明消费的理念,在餐厅内显著位置和餐桌上设置“节俭养德”“光盘行动”“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等公益广告、宣传标语、提示牌,及时提醒消费者合理点餐、适度消费,主动提供套餐简餐、小份菜、半份菜,推广分餐制,自觉提供公筷公勺和打包服务。同时,从“刀尖”抓起,减少原材料浪费,降低餐厨垃圾产生量,推动绿色厨房建设。
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
全省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开设专题专栏,省内重点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开设专题网页,刊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典型报道、评论言论和公益广告,讲好“舌尖上的文明”故事。各类新媒体平台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内容的审查,杜绝以博取眼球为目的的所谓“大胃王”等网络吃播内容,坚决抵制浪费粮食行为。
篇4: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
全市各餐饮服务单位、广大市民朋友: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池州市文明办、池州市市场监管局向全市各餐饮服务单位、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养成好习惯。广大消费者要文明用餐、节俭消费,自觉养成崇尚节俭、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按人按量点菜消费,做到剩余饭菜、点心打包回家,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坚持做到不买、不食野生动物和长江流域野生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努力践行餐桌文明。
营造好氛围。各餐饮服务单位要在经营场所开展勤俭养德公益宣传,通过电子显示屏、招贴画、桌卡等形式,开展“节约食物、杜绝浪费”“适量点餐、剩余打包”等宣传和温馨提示,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适度、健康、责任”的消费理念,营造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良好氛围。
引领新风尚。餐饮服务单位要自觉践行餐桌文明,引导消费者不要超量点餐;落实公勺公筷或双筷制,积极推行“分餐制”;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服务方式,倡导“光盘行动”;带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提供环保打包服务。
小餐桌大文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现代文明。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树立文明节俭用餐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用热情传播文明,用行动践行节约,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理念和好习惯在池州大地蔚然成风。
篇5: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因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近年来,我市利用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巧立名目办酒敛财等不良风气愈演愈烈,礼金越随越多、感情越随越薄,相互攀比、恶性循环,“人情债”已成为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败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反映强烈。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清风正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向全市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节俭操办,反对铺张浪费。举办婚丧喜庆等活动,要注重人文精神内涵,注重情感的表达,不能单纯地将其利益化、规模化。反对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婚丧喜庆之事应厉行节俭,要控制宴请的次数、规模和档次,减少邀请对象和范围,不搞隆重仪式,不设豪华宴席,不用豪华车队,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移风易俗,大兴文明之风。自觉除陋习,用崇德守法、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新方式替代大操大办。提倡理性设宴,除婚丧嫁娶外,不操办订婚、乔迁新居、开业庆典、生日寿诞、儿孙喜庆(出生、升学、留学、参军等)、出国(境)等各类喜庆宴。提倡婚事新办,倡导举行集体婚礼、纪念式婚礼、家庭婚礼等新式婚姻宣告仪式,采取旅游结婚、夫妻共植纪念树等富有纪念意义的婚姻纪念方式。提倡丧事俭办,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倡导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和文明科学的丧葬活动,不在城市主城区焚烧纸钱和农村沿街大道乱搭灵堂灵棚,不在出殡沿线散撒纸钱,用环保、生态、洁净、文明的葬礼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
三、村规民约,做好规范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做勤俭节约的表率,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并要动员自己的家属及亲朋好友反对奢侈浪费,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各村级组织和社区要结合实际,在征得绝大多数群众同意的基础上,对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做出村规民约,规范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文明节俭之风。
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建设“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大家的义务。全市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广大人民群众要身体力行,做移风易俗的营造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摒弃陋习,共建富庶文明幸福的新****!
篇6: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当我没一份资源,就等于为我们的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节约是一种财富,是那镶嵌在如宝石的美德上最朴素的东西。我们不曾忘记,明朝清官海瑞用“公以生为明,俭以养其廉”为勉励;我们也还记得,周总理那件破了又补,补了又穿的睡衣;我们也曾听说过,德国前总理科尔毫不犹豫地舔掉盘子里剩余的.汤水。这是节约的感召,节约的力作,节约的呼唤!
今天,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但“加快建设节约性社会”不是一句普通的口号,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积累;它需要让每一份资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它需要我们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国虽说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但就人均占有量而言,我国却是一个穷国,而且能源的浪费现象还在持续不断,难道真的要让子孙后代去讨残羹冷炙吗?树立节约意识,提倡节约,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