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集锦7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

2025-10-24

篇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活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教师要结合教材,善于提出问题,运用多种多样,求变求新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图象、音乐、挂图等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提问、启发,为学生提供设疑、思考的机会,力求使学生每上一节课,每学一个内容,都有新的感觉,新的体验,新的发现。例如,在练习“跨越式跳高”后,教师可因势利导,提问学生还会做哪些方式的跳高动作,并根据场地器材条件把各人的动作展示出来。这样,便有许多学生分别做出滚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多种跳高方式,不管动作质量如何,教师都给学生评价和肯定。学生把校内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思考、创造解决问题,就可以培养的学生创造意识。又如,在安排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要求,选择动作内容的原则,然后要求学生每人编一个或几个动作,小组编一套热身操或放松操。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认真准备,做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思考,把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寻找运动的特性、规律,创编出新的徒手操,不管水平怎样,都是一个创造思维过程,也就是一种提高。这样,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个性创造的学习行为。改变了过去整齐划一、千遍一律的旧教学模式,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意识

篇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论文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论文

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倡导“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但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应用意识相对薄弱的现象,学生往往在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情境时束手无策,缺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为加强这方面的引导,笔者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的感受可谓印象深刻.问题: 为了庆祝中国足球队首次进入世界杯赛,曙光体育器材厂赠送一批足球给希望中学足球队,若足球队每人领一个则少 6 个球; 每二人领一个则余 6 个球,这批足球共有多少个? 小明领到足球后十分高兴,就仔细研究起足球上的黑白块,结果发现,黑块是五边形,白块呈六边形,黑白相间在球体上,黑块共 12 块,白块有多少块? 可以说,足球是生活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接触过并且非常熟悉的体育器材,然而上述问题却很少有学生去想过.

本题第一问非常简单,列出方程可直接求解,第二问较为复杂,能力立意较高,命题者匠心独运,情境设计新颖,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使学生一见如故,倍感友好亲切,可面对问题真要去接近它并解决它时,却一下傻眼了,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好像这不起眼的足球故意跟自己过不去,气不打一处来; 也有一些同学不甘心失败索性在课桌上摆弄起足球认真地研究,可是在数球面上黑白块的时候,显然没有平面上那么容易,不是重复多数,就是遗漏少数,很难数清黑白块的个数; 还有一些同学眉头紧锁,在那儿苦苦思索,时不时的在练习本上写写画画,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笔者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难道不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又一次机会吗!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有小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黑块是五边形,每一块都有五条边,所以12 块黑块共60 条边,而每一个白块呈六边形,每一块都有六条边,由于黑块和白块紧密缝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球面,所以黑块的总边数和白块的总边数应该相等,于是设白块有 x 块,建立方程 6x =60,解得 x =10,从而知道白块有10 块. 对这一结果很多同学表示赞同,认为言之有理,分析思路清晰自然,可实际研究的同学却提出了强烈反对,因为他们在数白块的时候已经数出了十多块,因此绝不可能等于10 块,要说出对方错在什么地方自己也不知道,总之“事实胜于雄辩”,看来双方真的是较上劲了,同学们热情高涨,个个瞪大了眼睛,叽叽喳喳争论不休,整个教室一下子沸腾了.

为方便师生共同探讨合作学习,笔者顺势将教室内的足球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近距离地仔细观察,然后提出下列问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汇总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 1) 黑块的每条边都是白块的边吗? ( 是) ( 2) 白块的每条边都是黑块的边吗? ( 不是)( 3) 缝合处是否都是由黑边和白边相接在一起的? 如果不是,有哪些情况呢? ( 不是; 在缝合处有的地方是白边和黑边相接,而有的地方是白边和白边相接,即相接处有( 黑、黑) 和( 黑、白) 两种缝合方式. ) ( 4) 黑块的总边数和白块的总边数相等吗? 为什么? ( 不相等,白块的总边数比黑块的总边数多; 从实物可以看出,黑块的每条边都是白块的边,而白块除三条边与黑块相接外,还有另外三条边与白块相接,即白块的边不都是黑块的边. ) ( 5) 黑、白边相接处的'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否根据这一关系求出白块的边数?( 虽然整个球面上黑块的总边数和白块的总边数不相等,但在( 黑、白) 缝合处,黑边和白边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在( 黑、白) 缝合处的黑边总数和白边总数应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可以列出方程,设六边形白块有 x 块,则它共有6x 条边,在这6x 条边里面,一部分位于( 黑、白) 缝合处,另一部分位于( 白、白) 缝合处,因为每个白块有且仅有三条边与黑块相接,因此与黑块相接在一起的白边共有3x 条边; 每一个黑块都有五条边与白块的边相接,12 个黑块共有60 条黑边与白边相接,由于足球表面上黑白块紧密相接,因此白块和黑块的边数既不可能有剩余,也不可能有缺少的情况出现,根据( 黑、白) 缝合处黑白边的总边数相等,得到方程 3x =60,解得 x = 20. ) 至此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但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该题来源于生活,情境熟悉,学生容易入手,最后所列的方程在形式也很简单,但是要正确分析得到该方程的确不易,需要学生解题前仔细的观察实物,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充分挖掘各种隐含条件,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建立方程,在解题中学生出现“卡壳”现象,充分暴露了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的薄弱,反映出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教材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广泛性,逐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育理论论文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育理论论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分为两种:一种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后者对社会或他人来说虽不是新的,但对自己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显然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已有知识、技能独立地“发现”未曾学过的知识、解题方法、实验装置和未曾提出过的一些设想等,这也是创新。中学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的创造能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谈谈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发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格外强烈。因此,给学生多提供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如在讲氢氧化铝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启迪思维。通过一层一层问题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例如:“雷雨为什么能促进家作物的生长?”“石灰岩洞的钟乳石、石笋等是怎样形成的”“钡盐有毒,为什么硫酸钡在医用上可作钡餐?”“烧鱼时为什么常常加一些食醋和白酒?”等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实验情境,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显然这里指的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实验,而是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改进或根据化学知识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筋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才富有新意,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学化学实验一般要求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药品节约、现象明显。而教材上有些实验存在明显不足,并非最佳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使之更加完善。这样的实验教学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带着评判的目光去思考、改进每一个实验,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例如:初中化学教材co还原cuo的实验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将它点燃,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此法的不足,然后提问,有没有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co不损失的处理方法?学生们开动脑筋,想了好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将除去co2的co导气管重新通入玻璃管中去还原cuo,将co循环使用。此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这样的思维方法一定要加以肯定。

(二)参与设计课堂实验,激发原始性创新意识。许多实验的原始装置是原始性创新教育的好素材。分析一些演示实验装置的起源,并设计出新的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原始性创新意识。将现行的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与拉瓦锡当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装置联系分析,找出其相似性及变化趋势,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当年是如何发明制取气体装置,使其产生一种创造发明的愿望;分析启普发生器原理,启发学生动手设计、发明制取氢气的其他装置,教师可以选用其中的一些装置让学生去制备氢气,能让学生尝到创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原始性创新意识;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新意的演示实验,用以培养学生原始性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集锦7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寒假便利超市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集锦17篇)(寒假便利店超市兼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