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父母的教育下,对奶奶也很孝敬,经常陪同奶奶聊天,平时主动向邻里老人问候,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
在学校能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讲文明、懂礼貌,同学之间互助互爱,尊敬师长,勤奋学习。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老幼的行动感动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更会愉快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家庭的和睦,生活的美好和孩子的懂事,父母会为有这样的好孩子而舒心、惬意和自豪。
江梅兰是岭西小学五年级学生,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后,从此,她便与母亲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她学会自己洗衣服整理家务。
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她都会先做好饭然后完成作业。当看到母亲那被汗水浸湿的后背,她就觉得仅仅靠自己在家做点家务还不够,为此,她开始替母亲分担田里的农活。于是,她便学会了怎样播种,怎样施肥 ,现在,这些农活在她眼里是再寻常不过的了。
如今,她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烧饭做菜那简直是小菜一碟,洗衣那更不是问题,有空时,便帮妈妈锤锤背,一到双休日,她便包下家中所有杂事,谁也别想和她争。洗衣服、烧饭、做菜。
梅兰的母亲说孝顺的女儿是她艰难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陶春杏是旺石小学六(1)班学生,今年12岁。她从小很听话,孝顺。
他父母到广东打工,把她寄托在姨妈家读书生活。她很努力读书,每次都拿奖状回家,让爸爸妈妈倍感欣慰。八岁她就学会了做饭烧菜。每次爸爸妈妈回到家,都能吃上她做的饭菜,他们心里乐滋滋的。
春杏年纪虽小,可懂事啦。她读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因工伤了腿,回家休养。祸不单行,那一年奶奶的腿犯风湿病,不能走路,当时妈妈还在广东打工没回来,姐姐又在外读初中,弟弟年幼也同在姨妈家。小小年纪的她,虽然在姨妈处读书,可每个周末都急急忙忙地回去照顾两个病人,又是忙着洗衣服,又是忙着煮饭。晚上,爸爸、奶奶都睡了,忙了一天的她,又认认真真地做起功课来。周一,她又赶回学校上学,就这样来回跑着,一直到后来妈妈辞了工作赶回家,可她从无怨言。在姨妈家,她也经常帮姨妈做家务,照顾弟弟。
陈丽清,今年13岁,新建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农忙时主动承担家务,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贴关心爷爷和奶奶,懂得了爷爷和奶奶养育她的艰辛。
她对爷爷奶奶很孝敬,经常陪同奶奶聊天,问寒问暖,问长问短。平时主动向邻里老人问候,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
前段时间,她奶奶在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她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就去医院陪奶奶,一直到奶奶出院。她常常说:没有奶奶就没有我,我要奶奶永远健康,永远快乐……她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关爱老幼的行动感动身边的人,特别是她奶奶,逢人说起她孙女,她露出会心的微笑,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篇14:二年级小孝星事迹材料
一鸣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一个普通三口之家,他从小就体会着爸爸、妈妈一边上班、一边照看他的不易,懂得了父母养育他的艰辛;看着爸爸、妈妈勤俭持家,家里日子越来越好的变化,一鸣也深受感染,学会分担家务,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不知不觉中,他成了一个善良、孝顺、懂事的好孩子,他学习认真,成绩优秀,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懂得尊老爱幼,经常因为做了好事、帮了别人而发自内心的高兴和快乐。
他体贴父母,年龄虽小,家里的小主人翁意识很强。妈妈生病时他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给妈妈按摩额头,眼神里充满关切和忧伤,问:“妈妈好点了吗?”
妈妈中午歪在沙发上睡着了,一鸣会拿上小被子轻轻的给妈妈盖上;
爸爸喝醉酒吐了,一鸣忙给爸爸递水,不怕脏打扫卫生;
周末时,他有时主动的.早起做早餐,用电饼铛煎鸡蛋、烙饼,吃着孩子这么小就给父母做的饭,心中的滋味无语言表。
他生病时从不找事,他怕妈妈着急、怕治病花好多钱、怕妈妈和他看病耽误上班……。
他从不乱花钱,即使是正常开销,也总是说:多少钱够吗?咱家有吗?
他尊敬老师,把老师看作亲人。有一次老师带病上课时不停的咳嗽,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放学就对妈妈说:“咱给王老师买点治咳嗽的药吧,老师感冒了。”妈妈说老师有病肯定自己买药了,咱又没什么治病的偏方,要不给老师买点梨吧。就这样,他和妈妈到水果店买了五六个大梨送给了老师。老师很感动,家长也为他和老师这么好的感情而感动。
他非常懂得感恩,懂得尊老爱幼。有一次他身体不好,姥爷亲自杀了一只老母鸡,说:“一鸣你吃了老母鸡,病就好了。”一鸣回家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里,并且趴在桌子上大哭了一场,说:“太感动了,咱以后再多给姥爷点东西。”
和邻居奶奶一起上楼,主动帮奶奶那东西;坐公共汽车,一鸣会因坐在里边没有给后来上车的人让座而深深自责;谦让年龄比他小的孩子,家长实在看不下去时,他却不温不火的说:哥哥不是要让负弟弟吗?
一鸣做的令人感动、受人称赞的小事还很多。虽然他还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他这种做了好事、帮了别人而发自内心的高兴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