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范文汇总一
那么来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参观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我们每个中国人一直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到龙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被人们奉为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首人身,有圣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于伏羲的出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在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20xx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20xx年为一纪,伏羲氏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最早的感孕神话,说明在中国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我们继续前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这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现在,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大家现在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这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看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这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这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关于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范文汇总二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汉昭帝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汉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汉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320xx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大业十三年(620xx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唐统一中国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20xx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复改为金城郡。唐肃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唐宣宗大中二年,河州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又被吐蕃所占。
在北宋宋真宗、仁宗年间,党项族屡败吐蕃诸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及兰州地区。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廷内乱,调军攻夏,收复兰州。此后宋夏隔河对峙,时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兰州在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将宗弼(即金兀术)攻占。此后兰州虽曾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被宋收复过,但旋即丢失。因此,南宋后兰州又进入了金与西夏新一轮的争夺之中。直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占领兰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明军战败元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洪武五年置庄浪卫;建文帝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自此兰州成为西北政治、军事重镇,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
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民国十六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民国二十五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民国三十年,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置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民国三十三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以及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20xx年0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xx】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
关于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范文汇总三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