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件【5篇】

2025-11-23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课件准备工作,借助课件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课件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件【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件 篇一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学习难点: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

4、比赛背课文

(五)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篇二: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件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两个小节的词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本常识,体会它们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

1、感知课文。

录音机范读,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a、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b、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

欣赏描写“长城”奇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观,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长城有多长?

(2)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3)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的前四句。(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的语气来。)

(4)出示地图让学生找找山海关到嘉峪关所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悟。

(5)课文里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这里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拟人)这里为什么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3、了解长城的建筑、作用、规模等方面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样一座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们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呢?这奇迹是谁创造的呢?(我们的祖先)面对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赞美祖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赞美咱们的祖先。齐读最后两行诗。(带着敬佩和自豪的语气)

三、自学课文第二节

1、同学们,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高大、雄伟、壮观的景象,而京杭大运河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第二节,然后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小组交流讨论,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举手提问。

2、学生分小组自学。老师适当进行个别点拨。

3、全班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着重体会运河如“绸带漂落大地”的美景,了解运河的基本常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运河所付出的艰巨劳动。

4、朗读第二节。

(1)各自练习朗读。

(2)指名感情朗读。

(3)同桌间互相品读。

四、总结深化

1、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

文章两部分的读法完全一样吗?(第一部分应该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1)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这首诗歌的层次和特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长城”、“运河”是中国的两大奇迹,本文仅仅是赞美了它们吗?

总结:“长城”、“运河”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如故宫、圆明园、秦始皇兵马俑、三峡工程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和搜集相关的文章及资料。

板书设计 :

1、长城和运河

长城(雄伟、壮丽)

人间奇迹 运河(秀丽、动人) 劳动人民创造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一文中所描述的两大中华奇迹,本班多数学生只是闻其名,并没有观光过,所以,对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秀丽动人无法感受到,对于它们修筑的历史背景,修筑过程及其作用更是一无所知。所以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有关长城与运河的资料,美读成诵,让学生感悟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秀丽动人。

篇三: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件 篇三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比喻句。

4、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 感知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发明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 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 、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

5 、自身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 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3、 指名读, 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篇四: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件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一类生字9个,会读二类生字2个。重点识记“驾、蜒、”的字形;辨析多音字“行、曲、折”;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积累赞美长城和运河的成语。

长城和运河教学课件【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煮书》阅读答案最新2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