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民主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2)评价:
①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强调加强国家权力,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些民主精神,保障资产阶级的政
联邦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外交、国防、战争、货币和外贸)。
(2)各州: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可制定地方法律,拥有一定自主权。
(3)评价:①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统一国家,又避免了中央权力的过分集中;②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5年宪法)
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
(2)主要内容:
①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总统由两院联席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②立法权属议会: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间接选举产生,任期9年。
(2)方式:1864—1870年,在普鲁士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
)
治权。
(2)确定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
①德意志皇帝:世袭产生,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实施。 ②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是内阁首脑,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是联邦议会议长,主持帝国政府工作。
③议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是最高权力机构,宰相为议长。(上议院);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实际受皇帝和宰相(行政权)的控制,如下院法案须经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生效(下议院)
;议会无行政监督权。
★注意:《德意志宪法》的颁布,确立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是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
(2)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特点:(★注意:可视为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民主的共同点) ①经济基础: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
20 ②阶级属性:是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组织原则: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和制衡的原则。
④政党制度:采取两党制或者多党制,各党轮流执政。
(3)表现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注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属于代议制的形式,它和西方代议制的根本区别是代表
决策权。而西方内阁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2、 官吏任免方式不同:明朝阁臣的身价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由皇帝的旨意而定。而西方
内阁大臣,由议会选举获胜的最大党组合,对议会负责。
3、 实质不同:明朝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而西方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
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考点解读】
取代封建制度进步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断言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2)明确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
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
(2)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成为人类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
思想武器;
行投降买国政策激起巴黎人民反抗。
(2)成立:1871年3月,法国巴黎工人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成立巴黎公社。
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3)意义:①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实行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4)失败原因:①主观:未获得农民的支持,也没有正党的领导。
②客观:反动势力比较强大。
③根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的条件。
★注意: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指导巴黎公社运动,它是一场自发的、
事先无组织无准备的偶然事件。
3月(俄历2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结果: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②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
(“二月革命推沙皇”)
(1)时间、提出者:1917年4月;列宁
(2)内容:①任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21 ②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意义: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四月提纲指方向”)
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背景:1917年7月,俄军战败消息传到彼得格勒,士兵和工人举行示威游行,遭到临时政府镇压,使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七月流血抛幻想”)
(2)概况:1917年11月6日—11月8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2)对俄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3)对国际:①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③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注意:十月革命的胜利,启示我们资本主义完全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革命也可以首先在一个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成功,它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解读】
(1)概况: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
(2)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3)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注意:雅尔塔体系不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①时间、提出者: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
②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维持世界霸权。
③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④影响: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①时间、提出者:1947年6月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②目的:帮助欧洲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拉拢东欧国家;对抗遏制共产主义。 ③影响:它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
①时间:1949年4月
②性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苏联和东欧的军事政治集团。
③影响: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华沙条约组织建立(苏联军事对抗)
①时间:1955年5
月
②性质: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标志两级格局正式形成。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