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模拟试卷(二十二)化学试题(2)

2025-09-09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I.以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还原NaClO3制备ClO2,并将制得的ClO2处理含CN-废水。实验室模拟该过程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如图所示。

(4)反应容器B应置于30℃左右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

(5)通入氮气的目的除了有利于将ClO2排出,还有____________。

(6)ClO2处理含CN-废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1). 温度计(2). ClO2的沸点为11.0℃,易挥发,应充分冷却以减少挥发(3). 2NaClO2+Cl2=2NaCl+2ClO2(4).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同时防止H2O2受热分解(或答:高于30 ℃会导致H2O2分解,低于30 ℃会导致反应速率较低) (5). 稀释ClO2,防止其发生爆炸(6). 2CN-+2ClO2=2CO2+N2+2Cl-(7). 吸收ClO2等气体,防止污染大气

【解析】

【详解】(1)A装置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需要测量温度,所需仪器为温度计,故本题答案为:温度计;(2)二氧化氯沸点较低,易挥发,收集二氧化氯,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故本题答案为:ClO2的沸点为11.0℃,

易挥发,应充分冷却以减少挥发;

(3)将氯气通入亚氯酸钠(NaClO2)的反应柱内,生成Cl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O2+Cl2=2NaCl+2ClO2,故本题答案为:2NaClO2+Cl2=2NaCl+2ClO2;

(4)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注意到,本题中选用的还原剂是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所以反应容器B置于30C左右的水浴中的目的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同时防止H2O2受热分解,故本题答案为: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同时防止H2O2受热分解(或答:高于30 ℃会导致H2O2分解,低于30 ℃会导致反应速率较低);

(5)由题意可知,ClO2的体积分数在超过10%时易引起爆炸,所以通入氮气的目的除了将ClO2排出外,还可以起到稀释ClO2气体的作用,防止ClO2的体积分数过高从而引起爆炸,故本题答案为:稀释ClO2,防止其发生爆炸;

(6)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和具有还原性的CN-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规律可得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N-+2ClO2=2CO2+N2+2Cl-,装置D中盛装的碱性溶液,可以吸收ClO2气体,避免对空气造成污染,故本题答案为:2CN-+2ClO2=2CO2+N2+2Cl-;吸收ClO2等气体,防止污染大气。【点睛】过氧化氢、氨水、氯水等不稳定,都应在低温下进行反应,此为易错点。

9.I.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等有机化工产品的反应。温度为TK时发生以下反应:2CO(g)+O2(g)=2CO2(g) △H=-566 kJ·mol-1

2H2(g)+O2(g)=2H2O(l) △H=-571.6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H=-890 kJ·mol-1

(1)温度为TK时,催化由CO、H2合成CH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温度为TK时CH4(g)+2H2O(g)=CO2(g)+4H2(g) △H=+165 kJ·mol-1的活化能为485.2kJ/mol,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kJ/mol。

II.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 △H=-41 kJ·mol-1进行以下研究:

(3)TK时,向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O(g)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若初始投入CO为2 mol,恒压容器容积10 L,用H2O(g)表示该反应0~5分钟内的速率υ(H2O(g)=_____,6分钟时,仅改变一种条件破坏了平衡,则改变的外界条件为___________。

(4)已知700K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发生上述反应,平衡CO体积分

数为10

43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5)在400K、500K时进行上述反应,其中CO和H2的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2O)和p(CO)相等、p(CO2)和p(H2)相等。

400K时p(H2)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是______,500K时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III.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 2(g)CH3OH(g),是合成甲醇的一种方法。

(6)某温度下,将2 mol CO与5 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 2(g)CH3OH(g)。经过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转移电子6 mol。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2 mol CO和1.5 mol CH3OH,此时υ(正)_______υ(逆)(填“>”“<”或“=”)。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CH3OH的质量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υ(逆)(CO)=2υ(正)(H2)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答案】(1). CO(g)+3H2(g)=CH4(g)+H2O(l) ΔH=-250.4kJ·mol-1(2). 320.2 (3). 0.032mol·L-1·min-1

(4). 降低温度(5).

2

23

20

??

?

??

或者1.32 (6). b (7). d (8). >(9). c d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2)该反应△H>0,为吸热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H+逆反应的活化能;

(3)根据表中数据,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状态,CO物质的量分数为0.1,利用三段式计算υ(H2O);6min 时,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正向移动,结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4)利用方程式及平衡时CO 体积分数为

1043,推测H 2O 的体积分数也为1043,生成的CO 2(g)与H 2(g)的量相等,占有的体积分数均为11.543

,再计算K ; (5)根据平衡时各物质分压的大小确定代表的物质,再依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判断;

(6)利用K 只与温度有关,计算K 与Q c 的数据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根据平衡状态的本质和特征分析判断。

【详解】(1)温度为TK 时,①2CO(g)+O 2(g)=2CO 2(g) △H =-566 kJ·

mol -1 ②2H 2(g)+O 2(g)=2H 2O(l) △H =-571.6 kJ·

mol -1 ③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0 kJ·

mol -1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

2+②×32

-③得,则由CO 、H 2合成CH 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3H 2(g)=CH 4(g)+H 2O(l) ΔH =-250.4kJ·mol -1;

(2)该反应△H >0,为吸热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H +逆反应的活化能,则逆反应的活化能=485.2kJ/mol-165kJ/mol=320.2 kJ/mol ;

(3)根据表中数据,反应在5min 时达到平衡状态,CO 物质的量的分数为0.1,设消耗的H 2O 的物质的量为ymol ,列出三段式 ()()

()()2222200C y y y y mol 2-y O g H O g CO g H g mol mo 2-y y y l ++初始()

反应(平衡()

则24

y -=0.1,解得y=1.6,由于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平衡时体积仍为10L ,则υ(H 2O )= 1.6mol 10L 5min

?=0.032mol/(L?min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6min 时,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时CO 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则改变的外界条件为降低温度;

(4)700K 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 和H 2O(g),平衡时CO 体积分数为1043,根据反应的特点,则H 2O 的体积分数也为1043,生成的CO 2(g)与H 2(g)的量相等,占有的体积分数均为(1-1043×2)÷2=11.543

,由于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都为1、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则K =11.511.5434310104343

??=1.32; (5) 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 2O)和p(CO)相等、p(CO 2)和p(H 2)相等,由于转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平衡时p(H 2O)和p(CO)相等、p(CO 2)和p(H 2)相等,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根据(4)700K 时的平衡常数知,400K 、500K 的平衡常数都大于1.32,故400K 、500K

达到平衡时p(H2)>p(CO),则a、b代表p(H2),c、d代表p(CO);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p(H2)减小、p(CO)增大,则400K时p(H2)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是b,500K时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是d。

(6) 反应CO(g)+2H2(g)?CH3OH(g)中消耗1molCO和2molH2转移4mol电子,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转移电子6 mol,则反应的n(H2)=3mol、n(CO)=1.5mol,平衡时,CO、H2、CH3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mol、2mol、1.5mol,CO、H2、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5mol/L、1mol/L、0.75mol/L,则

K=

20.75

10.25

?

=3;温度未变,再充入2 mol CO和1.5 mol CH3OH,瞬时CO、H2、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

别为1.25mol/L、1mol/L、1.5mol/L,Q c=

21.5

1 1.25

?

=1.2υ(逆);

a.CH3OH的质量不变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特征,a不选;

b.混合气的总质量始终不变,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分子物质的量改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改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选;

c.υ(逆)(CO)=2υ(正)(H2) 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选;

d. 混合气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恒容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未发生改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选;

答案cd。

【点睛】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未变,则K不变。

10.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制取MnSO4·H2O并回收单质硫的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混合研磨成细粉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步骤②浸取时若生成S、MnSO4及Fe2(SO4)3,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③所得酸性滤液可能含有Fe2+,检验Fe2+的方法是________;除去Fe2+的方法是__________。步骤

④是破坏Fe(OH)3胶体并使沉淀颗粒长大,便于过滤分离。步骤⑤所得滤渣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⑦需在90~100℃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硫化铵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

4

NH+H2O HS-+NH3·H2O,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______。

(5)测定产品MnSO4·H2O的方法之一是:准确称取a 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ZnO及H2O煮沸,然后用

2024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模拟试卷(二十二)化学试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处理群体性(人以上)伤害事件工作流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