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东北新疆等地,以畜牧业和狩猎为主,被称为“马背民族”,主要在蒙古草原上以游牧为生。蒙古人定居中原之前,始终保持着游牧民族的原始习性,一“逐水草放牧”为只要经济活动,起饮食生活自成一派体系,具有自己民族的独特风格。蒙古族每日三餐都离不开奶和肉,二者素有“白食”、“红食”之称。“白食”是指用奶为原料做成的各种各样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表示圣洁纯净的食品。蒙古人主要饮料是马、牛、羊之鲜乳饮,此外,他们还能把乳加工成酥、酪、和乳饼。蒙古族人的脂肪补充首推牛、绵羊肉、山羊肉、骆驼肉及马肉次之。其肉食制法最为常见的就是手扒羊肉,最具特色的则是烤全羊。
论美食,新疆的美食虽不如四川的辛辣,也不如北京糖葫芦的甜美,却有着自己一番独特的美味。例如:一说到哈密瓜,人们都知道最好吃的哈密瓜产于吐鲁番,却很难想象原因出于何处。其实吐鲁番不仅有西游记中的火焰山、陆地最低点坎儿井等名胜古迹,还有甜蜜的葡萄、好吃的哈密瓜等水果。吐鲁番的葡萄不用说,皮薄汁甜是出了名的,哈密瓜也如葡萄一样的甜蜜,这是由于吐鲁番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使得哈密与之无法比较。首先,吐鲁番是戈壁滩中的一个盆地,常年降雨量仅几毫米,气候干燥。其次,吐鲁番夏天气温炎热,虽不入“火炉”之列,但有“火洲”之称,夏天天气预报最高有48℃,一般都在40℃以上。再说,吐鲁番浇灌和饮用的水源是从天山上引来的雪水。气候的干燥、炎热,水果中的水分被逐渐蒸发,留下的只有糖分和不易挥发的营养物质,所以吐鲁番瓜果的甜蜜是别处无法与之相比。
新疆的维吾尔族还是一个喜欢喝茶的民族,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茶;同时茶水也是维吾尔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饮料;所以无论何时去维吾尔族人家做客,主人总是热情地给烧茶和倒茶。而维吾尔人之所以爱喝茶,这和新疆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有着离不开的关系。新疆气候干燥,蔬菜少,肉食多,喝茶既可以满足和补充蔬菜中的一些营养,也可助消化。所以茶水显得尤为重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总而言之,北方地区的地理话拧对饮食文化影响的总结是:(一)寒冷干燥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北方各族人民在饮食方面侧重于摄取热量以御严寒,这就决定了高脂肪、高蛋白的肉类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极大的比重,因为当时人们所用以以来抵御严寒之物的,除了封闭性强的房屋、厚重的棉衣,就是自身热量与脂肪的累积了。(二)无霜期短的气候特点使当地蔬菜奇缺弥补竟品种匮乏,而且不能四季皆有,有鉴于此,生活在白山黑水中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冰冻各种水果和食品,腌制各种蔬菜,窖存土豆、萝卜,晒干兽肉和鱼肉,以保证在漫长的冬季里也有丰富的菜肴。(三)北方地区
各少数民族之见不仅互相影响,共同推动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而且随着民族势力的南下,北方地区
5
的饮食文化也涌进黄河流域,流向江南,漫浸全国,加之关内又有许多省份的移民来到北方,这不仅使饮食文化南北融合,更使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在保留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不少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高温多雨的南方地区则另有一番风味:广州人喜欢煲汤,这是因为一年四季都非常炎热,且又多雨,所以人感觉闷热,喝热汤可以将汗液排出体外,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人会感觉舒服很多。西双版纳的人们在制作彩糕时从不用加色素,烧烤非常香,是因为这里一年四季有大量的各种颜色的鲜花盛开,地理生长着含有各种天然色素的植物。甚至香精他们都使用天然的,那里生长着一种叫做香茅草的植物,就是一种天然的香料。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而较突出的则是“辣之乡”—湖南的饮食文化。
湖南菜简称“湘菜”,以品种丰富,味感鲜明而富地方特色,名师辈出,自成一系而闻名于世。湖南省位于中南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集中。南有雄崎天下的南岳衡山,九疑、武陵诸山遥相呼应,北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汀、资、沅、澧四水涵汇于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牧、副、渔的发展,故物产特别丰饶。当今的湖南菜,由于地区物产、社会沿习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逐步形成了以湘中、南地区、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处地方风味。
湖南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潮湿,古称“卑湿之地”。而辣椒有提热、开胃、去湿、驱风之效,故深为湖南人民所喜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区性的、具有鲜明味感的饮食习俗。
湖南菜有着多元结构。由于受地区物产、民风习俗和自然条件等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湘菜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为基调的三种地方风味。湘江流域菜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其中以长沙为主,讲究菜肴内涵的精当和外形的美观,色、香、味、器、质和谐的统一,因而成为湘菜的主流。洞庭湖区菜以常德、岳阳两地为主,擅长制作河鲜水禽;湘西地区菜则由湘西、湘北的民族风味菜组成,以烹制山珍野味见长。以上三种地方风味,虽各具特色,但相互依存,彼此交流,构成湘菜多姿多彩的格局。湖南菜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地方菜发展而成。
由此可见,湖南菜的共同风味是辣味菜的熏腊肉;口味偏重于咸、辣、酸、香;用料多是猪、牛、羊、鸡、鸭河鲜和湖产品;烹法以煨、炖、腊、蒸、炒、熏、焖为主。湖南地方名茶有;组庵鱼翅、湘西酸肉、荷包肚、宝塔香腰、东安鸡,麻辣子鸡、冰糖湘莲、腊味合蒸、金钱鱼等。
总归而言,各地域,地区之间的饮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异同是密不可分的。
6
1.D 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注意甲区域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区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而应发展水稻种植。
2.D 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③、④正确。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
5.(1)位于(汾河)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4分);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1分)
(2)以优质红高梁为原料酿造,酿造工艺独特,产品质量高(3分);品牌历史悠久,(品牌)认可度高(1分);位于省会城市,市场辐射能力强(2分);山西人有食醋传统且距东部人口密集区近,消费市场广阔(1分)
(3)通过企业兼并、购买,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规模效益)(2分);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国内外市场(1分);加大科技投入,持续保持品牌优势(1分)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