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h —原料液焓。
方程(11)可由试差法解得,方法如下:
a 、 根据进料温度及组成,求得F h ;
b 、 假设汽化温度,查得i K ;
c 、 由方程(11)的第一式求得q 及汽、液相组成;
d 、 由假设温度及求得的汽、液相组成计算汽、液相焓H 及h ;
e 、 将H 、h 、F h 代入方程(11)的第二式,若等式成立,则计算正确;若等号不
成立,则重设温度,重复(b )至(e )过程。
适宜回流比通常为最小回流比的1.2~2倍,设计时应根据理论板和回流比的关系图(图2)确定。
m 适宜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图2 理论板和回流比关系图
图2是在假设若干个不同的回流比下,分别用简捷法求出相应的理论板数,然后,由计算结果作图而得到的。显然适宜回流比应在图中曲线斜率变化最大处。
6、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
对于双组份精馏塔,求解理论板数可用图解法或简捷法。若理论板数较多,且溶液接近理论溶液时,可作简捷法计算。
简捷法求理论板数时,有吉利兰(Gilliland )法和埃尔巴—马道克斯(Erbar —Maddox )法。据称埃尔巴法比吉利兰法精度要高,但埃尔巴法只能用于泡点进料,且指明回流比为最适宜回流比,而一般回流比大多高于这个数值。
图解法和简捷法的具体操作法可参考参阅教材,此处不再讨论。
实际板数等于理论板数除以总板效率,即
T E N N 理实
=
(12)
式中:实N ——实际板数 理N ——不包括分凝器、再沸器在内的理论板数。
T E ——总板效率(全塔效率)
影响总板效率的因素较多,目前尚无准确的关联式可用于计算,只能根据经验估计。对于双组份精馏塔,多在0.5~0.7左右[6]。
7、确定冷凝器和再沸器的热负荷C Q 、r Q
对于全凝器,由冷凝器热平衡可得:
)()1(Q 1C D h H D R -+= (13)
式中: R —回流比
D —馏出液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