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解析】选A。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信息中“自由人”和“其他人口”分别指
- 7 -
白人和黑人及印第安人。从材料信息看,宪法将3/5的“其他人口”纳入人口统计之内,这一规定是南北方妥协的产物,它既能保证南方“有一部分黑人人口统计在本州之内,在众议院中增加一定的议席”,又能使北方接受“并非全部黑人人口统计在该州之内,在众议院中增加更多的议席”这一事实。故选A。
7.【解析】选D。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其中司法权对立法权和行政权都有制约,这确保了美国政体的稳定。材料中大法官对自由的强调,正是为了防止行政权和立法权对自由的践踏,防止专制的发生,这正是从司法方面确保美国民主政体的一道防线。
8.【解析】选D。德意志帝国议会虽然具有立法权,但权力很小,受德国皇帝控制,故行政权控制立法权,因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9.【解析】选A。本题考查美德两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内容。B是美国代议制的特征,不符合德意志帝国,C、D是德意志帝国代议制的特征。故选A。
10.【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注意联系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革命,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实行“新政”,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企图缓和社会矛盾,阻止革命的发生。
【解析】选B。五大臣出洋考察,对德国的君主权力不受任何限制最感兴趣,清末宪政仿照德国宪政实质实行君主专制,故选B。封建统治者不可能让人民拥有权力,排除A;C说法错误,宰相由皇帝任命,排除;清政府不希望发展资本主义,不可能对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感兴趣,排除D。
11.【解析】选D。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错误;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但是国王还具有一定的权力,其行政权是逐渐失去的,B错误;三权分立是指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相互牵制,1787年联邦制原则适用于中央与地方,C错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即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D正确。
12.【解析】选D。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错误”,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议会是近现代西方各国的立法机构,故D对应错误。A都是最高行政机构,B是上议院,贵族院,社会上层代表;C是下议院,是平民院。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据材料一“……自然法的观念,来源于英国悠久的普通法传统……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概括回答;第(2)题,围绕“原则”“妥协”“稳定性和典范性”关键词,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进行回答。
- 7 -
答案:(1)思想来源:自然法观念、英国的普通法传统、洛克的政治理论;(6分)政治原则:分权与制衡。(2分)
(2)
观点(2分) 史实(8分)
1787年美国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
(1分) ①原则:资产阶级民主原则(联邦制、民主共和制)。(2分)
②妥协:面对独立战争初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妥协(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大州和小州之间相互妥协(各州地位上保持平等,参议员每州都是2名)、南方和北方之间相互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度)。(2分)
1787年美国宪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典范性(1分) ①稳定性:历时200多年而依然鲜活如初、充满活力,是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2分)
②典范性:对以后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
14.【解析】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第(1)题可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共同特点可分析为非直接选举产生。第(2)题第一问可分析,材料一中并非选民直接选出,所以材料二中才说“不信任平民”;其出发点就是防范直接民主带来的弊端。第(3)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注意结合材料中所阐述的“民意”来进行评论1787年宪法的合法性。
答案:(1)方式:最高法院为非民选机构;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各州选举人团选举产生。
共同特点: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6分)
(2)关系:宪法制定者对民众的不信任是材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因果关系)
(4分)
出发点:防范直接民主所带来的弊端(或多数人暴政)。(2分)
(3)言之有理即可。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