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 1 –
浙 江 中 新 燃 气 热 力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瑞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2006年-2020年 前 言 建国初期,瑞安的城区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加上国家对瑞安的投资极少,地方财政又相当困难,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县设市以来,瑞安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作为二次创业的重点之一,加大力度,加快建设。1985年城区面积扩大到2.34平方公里。1987年撤县设市后,先后三次向北延伸,向东扩展,至1999年建成区面积扩大为8.4平方公里。1999年以来,瑞安市又抓住城市化
的契机,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在原有城区的基础上将东部城镇群进一步纳入到城市发
展区域内,目前瑞安市已经初步具备了中等城市的框架,使中心城区和东部城镇群的建成区
总面积之和达到了51.9平方公里。
瑞安市区是指政府所在地安阳片(包括玉海、锦湖、安阳、上望、东山、潘岱六个街道
办事处),但是由于相邻城镇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连绵成片,为了在空间布局,功能结
构和基础设施方面统一考虑,根据总体规划所述,本次规划区域范围为玉海、锦湖、潘岱、
安阳新区、东山、上望、莘塍、汀田、塘下、飞云等街道办事处(镇)。
在《瑞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中,根据对市域内各城镇的分析,进一步提
出了瑞安市东部城镇群在2020年发展成为大城市的设想,同时在其附件《瑞安市扩镇并乡规
划》中,通过逐步调整东部各镇行政区划,在2020年形成新的城关镇,包含总体规划市区范
围内各镇。
根据以上规划和瑞安市已经实施了扩镇并乡的行政区划调整措施,目前鲍田、海安、罗
凤、场桥各镇已经并入塘下镇,莘塍镇部分地区(安阳新区)和潘岱乡并入安阳片形成新的
市区,逐渐形成了塘下片区和中心城区两个组团。 根据《瑞安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瑞安市区为市域范围内的第一等级
——中心城市。在城镇扩展和规划引导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城镇群逐渐完成一体化过程,成
为瑞安市市区。市区既是市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具有区域意义的生产基地和商贸
流通中心。规划形成78-85万人口的综合性的大城市。为配合瑞安市总体规划的执行及实施,
制订瑞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在2002年初已提上有关部门的议程。
根据瑞安市总体规划要求,瑞安近期燃气气源采用管道液化石油气,并为燃气主气源向天
然气转换作准备,远期城区燃气主气源为天然气,天然气到2007年后由东海油气田供应。
“瑞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的编制将力求结合燃气发展新动态、新技术,切实保护环境。
加快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燃气事业快速、有序地与瑞安现代化
建设同步发展。 受瑞安市市政园林局的委托,本公司承担了《瑞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瑞安市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使规划编制得以顺利进行,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制工作量大,时间仓促,文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敬请批评与指正,以使我们进行修正及完善。
瑞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 2 –
浙 江 中 新 燃 气 热 力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第一章
概 述
1.1 瑞安市城市概况
1.1.1 历史沿革
瑞安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0′-121°15′,北纬 27°40′-38′之间,东临东海,西连文成县,南接平阳县,北邻瓯海区、龙湾区 ,西北界青田县。陆域总面积约1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海 岸线长20.36公里。瑞安市区北距温州市区34公里,104国道自北而南穿越市 区。
瑞安市为东瓯古邑。最早于新石器晚期,飞云江下游两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为扬州之域瓯地。其后受时局变化,朝代更迭, 行政所属动荡变化,直到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始建县治,迄今为止 已有1767年的悠久历史。建县之始,县名罗阳,相继改名安阳县、安固县、 瑞安县;吴宝鼎三年(268年)被更名安阳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称安固 县,唐天复二年(902)年有白鸟栖于集云阁,以为祥瑞,遂改名瑞安。元成宗 元贞元年(1295年)瑞安县升为瑞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瑞安县。 1949年5月瑞安解放,建立瑞安县人民政府。
1987年4月撤县设市,称瑞安市。
1992年在城关镇东开辟安阳新区,设置安阳新区管委会,为市直属单位, 1999年,市政府由城关镇搬迁至此。
2001年调整行政区划,将原属瑞安市的仙岩、丽岙、梅头三镇划归温州市。 2004年调整行政区划,撤消安阳镇,市区建立玉海、锦湖、安阳、上望、东山、 潘岱六个街道办事处。
1.1.2 瑞安气候
瑞安市全境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全年无严寒酷暑,冬短夏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全境所处纬度较低,又受海洋影响,温度条件为全省最佳。境内常年平均气温17.9℃,北麂等海岛略低,为17.5℃,海拔400-800米的山区稍低,在14℃-16℃之间。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110-2200毫米,历史年平均降水量1527.2毫米。年内各月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全年降水高峰期3次,分别为3-4月春雨期、5-6月梅雨期及8-9月热带风暴暴雨期,各占全年降水量的18.3%、26%、26.2%。
瑞安季风气候明显,夏季多东南偏东风,冬季多西北偏西风,年均风速1.9米/秒,瞬时最大风速16米/秒。 1.1.3 地形地貌
瑞安市地势西高东低,分为西部山区,中部丘陵,东部平原和沿海岛屿四类。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属南雁荡山与洞宫山的余脉,是天然的林业基地。其间群山绵亘,峰峦起伏,海拔一般在600米-1000米,最高峰巾子山海拔1320米;中部为丘陵与河谷冲击平原,是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东部为沿海淤积平原,是飞云江下游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地势陡峻,河谷多呈北东及北西向发育,在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形成山间小盆地。海岸线较曲折,多为淤泥质海岸。东海大陆架上散布着北麂、北龙、铜盘、凤凰、齿头等大小岛屿三十九个,是天然的渔场。 1.1.4瑞安市区状况表 (1)人口资料
截止2004年底,瑞安市目前中心城区与北部城区共59.20万人。由安阳、莘塍和飞云构成的中心城区城镇人口为34.2万人,由塘下和汀田构成的北部城镇人口为25.0万人。在59.20万总人口中,常住户籍人口为44.97万,占城区人口的76%,暂住人口为13.9万人,占城区
瑞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 3 –
浙 江 中 新 燃 气 热 力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人口的24%。
瑞安市市区人口构成 表1-1
注:上表数据为在2001年人口资料基础上按瑞安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至2004年底得出。 根据《瑞安市总体规划》第7.3.2.3,瑞安市区规划人口规模为:
2005年,65万人; 2020年,78-85万人;
(2) 市区居住区
除旧城、安阳新区和塘下各镇区作为居住用地建设以外,发展安阳新区以南用地、瑞祥新区作为新的居住组团。
在结合旧镇区改建,改造目前的村镇住宅模式,逐步降低居住用地的标准。按照城市标准建设新区住宅,改造旧镇区住宅,进一步降低居住用地比例。根据城规,市区居住用地为2982.7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3.35%,人均35.09平方米。
居住用地分为7个居住片区。 a 、市区(安阳新区除外)
居住用地规模约293ha ,居住人口约14万人; b 、安阳新区
居住用地规模约762 ha ,居住人口约16万人; c 、莘塍
居住用地规模约408ha ,居住人口约12万人; d 、汀田
居住用地规模约278 ha ,居住人口约6万人; e 、塘下
居住用地规模约601 ha ,居住人口约15万人; f 、塘下西
居住用地规模约394 ha ,居住人口约10万人; g 、飞云
居住用地规模约338ha ,居住人口约12万人。 (3)市区工业区状况
瑞安市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在第二产业中又主要来自轻工业的贡献,2001年瑞安市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56.6%。
瑞安市轻型加工业发达,形成以机械电器制造、橡胶靴鞋、交通设备制造(汽摩配)、塑料、化工、针织为主导的六大支柱行业。2000年瑞安市汽摩配、化工、针织、机电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都达到20%以上,而橡胶靴鞋制造业则为负增长。
瑞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浙 江 中 新 燃 气
热 力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瑞安市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在工业经济的各种组织形式中,个体企业在瑞安市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66%,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市工业就业人数的52.16%,企业个数则占全市的83.95%。但是,个体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上交税金仅占全市工业企业的23.61%,主要贡献在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另外,股份制企业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虽然企业个数不多,却创造了全市23.35%的工业产值,上交税金占全市工业企业上交税金的34.53%,是主要的纳税大户。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瑞安市工业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
瑞安市工业经济组织形式表 万元、%
瑞安市工业企业规模较小,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规模以下企业创造产值、上交利税和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市的60.62%、38.38%和68.11%,
个体企业全部是规模以下企业。规模较小、数量众多的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在给当地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造成空间布局混乱、企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根据《瑞安市总体规划》瑞安市的工业发展目标:
a. 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市级工业区,包括瑞安市西北部的汽摩配工业区和塘下东工业区。同时,结合瑞安市的个私经济特点在汀田、莘塍布局几处保留以一类工业为主的特色工业区。
b. 瑞安市经济开发区(省级):适当提高准入的门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培育龙头企业,保证其示范与带动作用。同时随着用地规模的扩大,应当以综合性新城区的标准建设,提高生活舒适度,吸引外来投资与人才。根据发展需要,可在飞云江南岸发展部分工业,在区内可再单独设置高新技术工业用地。总面积约17.5平方公里(江北11平方公里,江南6.5平方公里,含配套的居住、商业、仓储、绿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