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施工现场设临时厕所一座,生活区设临时厕所一座,生活区同时布置两处淋浴间。每座厕所均布置一座化粪池,化粪池与业主附近的排污管连接。
3、临时消防布置:由于本工程业主无水源提供,为了满足施工现场消防的需要,在施工现场设水消防水池,另在室外生产加工区、办公区、外脚手架、材料仓库等处按临时消防要求、消防重要程度设置合理数量的消防灭火器材。
二、施工临时用水安排
1.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源引出用水主管,主管采用一根φ100镀锌钢管埋地。支管采φ50镀锌钢管明铺。穿越道路时采取保护措施。
2.各用水机械处引出支管,设专用龙头,楼层用水通过水管支管,引至各楼层,施工用水时,可用胶皮软管接至施工地点。
3.生活区用水采用支管引入各用水区域。
4.施工给水管径计算
(1)施工用水量
本工程所用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故施工最大用水量为养护混凝土用
水。
q1=K1·Q1×N1×K28×3600=1.15×80×600×1.58×3600 = 2.875L/S
K1=1.15(未预计施工用水系数)
Q1=80m 3(每台班浇筑混凝土量)
N1=600L/m 3(养护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K2=1.5(用水不均衡系数)
(2)施工机械用水量q2
因无特殊用水机械,故略去。
(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计算:
q3=P×N2×K38×3600=250×40×1.48×3600 =0.48L/S
式中:
P=350人(由“主要劳动力需求表”知施工现场高峰期工人人数为350人) N2=40L/人·班(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
K3=1.4(用水不均衡系数)
(4)消防用水量
现场面积在25ha 以内,q4=10L/S
(5)总用水量
因q 总=q1+q2+q3=2.875+0.48+0=3.355L/S <q4=10L/S
故总用水量取q4=10L/S
(6)管径D 的计算 D=4×q4/πν×1000=4×10/3.14×1.3×1000
=0.099m=99mm
其中:
π=3.14
ν=1.3L/S (水的流速)
故选用Φ100铁管即可。
排水系统
施工现场的各类排水必经过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沿临时设施、建筑四周及施工道路设置排水明沟,并做好排水坡度,生活污水和施工污水经过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线。排水沟要定期派人清掏,保持畅通,防止雨季高水位时发生雨水倒灌。生产、生活用水经过沉淀,厕所的排污经过三级化粪处理。施工现场出入口设洗车台,外运车辆进行清洗,减少车辆带尘。
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措施
第一节测量工程
一、施工测量的任务:
1.根据施工的要求,通过测量工作的定位、放线,将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到施工作业面上,为模板安装、墙体的砌筑和安装等工作提供依据。
2.本工程施工测量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精度控制后分测的工作程序,即首先建立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后依主轴线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线。
3.依现场实际情况,由现场施工技术科建立的专门测量小组,会同甲方、监理对现场水准点、轴线、标高、引测点的布置作详细的复核移交签证记录,便于整个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测量工作的基本准则及要求
1.遵守现行国家法令。
2.测量工作必须统一、系统和准确。
3.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分测的原则。
4.测量的原始依据。如设计图纸、测量起始点的点位及有关数据,必须进行审核,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5.在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用科学简洁的方法,但必须有可靠的校核条件,以保证准确性。测量成果无论超限与否均应如实记录。
6.核算工作采取两人分算的方法。
7.一切定位、放线工作要经过自检、互检无误后,方可提请监理单位复核。
8.做好施工现场建立的重要控制孔、线的保护措施。
9.施工测量要与施工班组紧密配合。
三、本工程施工测量拟采用的主要测量仪器包括:
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精密水准仪1台、铟瓦尺2把、电子经纬仪1台、全站仪1台、激光垂准仪1台,其中,精密水准仪、铟瓦尺用于该工程的沉降观测,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主要用于长距离、大高差的定位测量、激光垂直议用于楼层轴线专递。
四、建立建筑平面测量控制网
1.测量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各轴线平面位置及尺寸关系,计算出各控制轴线的控制点坐标,并按其平面尺寸及坐标绘制出测量控制图,作为场地测量依据,同时检查、校核所使用仪器及工具。
2.建立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根据业主提供的现场测量基准点的位置及其坐标,按照测量控制图,使用全站仪在基坑内依次测设出各控制轴线,并根据各轴线相互关系进行校核,准确无误后再利用电子经纬仪将各轴线从基坑内测至基坑顶部适当位置,同时作好标桩制作及埋设工作,这样建筑物轴线测量控制网便建立完成了。
3.建筑物测量定位及施工测量
(1)建筑物测量定位
根据建筑测量控制网,使用经纬仪将建筑物各控制线测设于垫层上,并根据各轴线相互间平面关系,依次测放出各轴,则建筑物测量定位完成。
(2)楼层测量放线
主体施工阶段,在一层楼板面按照测量控制图埋设控制轴线的激光投射基准点,在楼层施工时,使用激光垂准仪将轴线控制点直接投射至施工楼层,利用经纬仪将各控制轴线测放至楼层,再使用钢尺、墨线将各轴线及墙柱轮廓线测放至楼面,放线完成后要用钢尺实量各轴线间距作为校核,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2000,经校核合格后,方可开始进行其它分项工程施工。
五、建筑物的高程水准测量:
1.建立高程测量控制网
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点,使用精密水准仪,铟瓦尺在施工场地四周合适位置测设不少于3个的水准基点,并与高程基准点组成闭合回路对水准基点进行联测校核,准确无误后设置水准控制标桩作为今后施工测量的高程控制网。
2.高程测量
(1)高程的水准控制测量
依据高程控制网的就近水准基点,使用水准仪将标高引测至施工楼层,引测点不少于3个,并对水准点进行闭合联测,准确无误后将水准点标设到楼层显要位置,作为今后施工测量的水准控制点。
(2)高程竖向传递
①向下传递
②向上传递
采用吊钢尺法引测,在底层(基准楼层)的柱转角处、电梯井边等适当位置设置不少于3个的水准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钢尺向上引测高程,当高程引测至施工楼层后,利用水准仪对各水准点进行互相校核,选择平均值做为控制标高进行水准测量。
六、沉降观测:
(一)水准点的布设
设置水准点要求按三等水准点设置,数量不得少于3个,沿建筑物周圈布设,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二)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设计要求选定所有观测点应以1:100~1:500的比例尺绘出平面图,并加以编号,以便进行观测和记录。观测点可购买成品或采用φ20钢筋,上接一个半圆球形的不锈钢头,与柱身保持4cm距离,下端与柱内预埋钢板焊接,柱内事先预埋100310038mm钢板,观测点要求本身牢固,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可在观测点外围砌砖予以保护,观测点上同时要保证能垂直置尺和良好通视条件。
(三)沉降观测的方法和要求
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从基础垫层完成后开始,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工程竣工验收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若发现沉降有异常时,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并进行逐日连续观测。如长时间连续降雨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2.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
(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于使用仪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