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2.专科毕业生
2015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91.71%的毕业生在本省(吉林省)就业,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长春市、白山市及吉林市,占比分别为76.84%、4.52%、4.52%。省外的毕业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占比分别为2.07%、1.55%,毕业生就业地主要围绕环渤海湾经济区。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0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二)行业流向
1.本科毕业生
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07%)、教育(21.15%)和制造业(15.63%)。
注:上图是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1
2.专科毕业生
2015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9.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38%)和金融业(13.46%)。
注:上图是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2
(三)就业单位流向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43.22%),其次是国有企业、中初教育单位和三资企业,占比均为10.57%。
注:上图是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专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44.23%),其次是三资企业(21.15%)和国有企业(15.38%)。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3
(四)就业职业流向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就业职业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人员(35.12%),其次是教学人员(19.51%)。
注:列举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专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就业职业主要集中在行政办公人员(29.73%),其次是金融业务人员(18.92%)。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五)主要签约单位
注:列举就业单位人数≥5人。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四、升学流向
升学院校:2015届毕业生中,毕业去向为升学的共有5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6人,专科毕业生23人。其升学院校主要流向了本校(18人)、长春工业大学(7人)和吉林农业大学(5人);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14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5
针对国内升学毕业生,进一步调查其升学专业一致性、升学原因及升学结果满意度;共有24人做出了反馈,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升学专业一致性:升学专业与原专业一致以及相近/相关的占比为87.50%,专业深造延续性相对较高。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升学原因:“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起点”(70.83%)、“提升综合能力”(12.50%)和“对专业感兴趣、深入学习”(12.50%)为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三大原因,而因为“延缓面对择业的困难”选择升学的毕业生占比较低(4.17%)。表明我校2015届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原因在于谋求个人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规避就业困难并不构成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因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一致
45.83%
相近/相
关
41.67%
无关
8.33%相关度低4.17%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6
升学结果满意度:所有毕业生对国内升学录取结果的满意度水平处于一般及以上,整体满意度较高。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第二篇:就业工作特色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举措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学校就业工作的领导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学校不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和各分院成立了由校长和分院院长任组长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教学质量共同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党政工作会议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研究新情况,讨论新问题,部署新任务。同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每年的党政工作要点,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各分院领导班子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平时,利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教职工大会、政工干部会议等多种会议形式,大力强调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学校领导班子结合教学联系点,经常地对联系单位的就业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分院领导班子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就业潜力,对本单位毕业的所有班级实行责任“包干”,学校内部营造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重视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学校统领,职能部门协调,各分院密切配合,全院上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
(二)开拓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为加强就业工作,学校采取了有效措施,广泛动员,主动出击,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都对就业工作做出整体规划和总结部署,对各分院的就业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利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资源、利用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资源、利用职业高中委员会的资源,广泛挖掘潜力,带着对学生深厚的感情,以对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