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1-13章)(9)

2025-09-14

酸赤藓糖)、五碳糖(磷酸核酮糖、磷酸木酮糖)、六碳糖(磷酸果糖、磷酸葡萄糖)及七碳糖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有许多糖类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3)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给光合作用所利用,而光合作用产生的O2和有机物则供呼吸作用利用。

4.答:植物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由4种蛋白复合体组成。复合体I含有NADH脱氢酶、FMN和3个Fe-S 蛋白。NADH将电子传到泛醌(UQ);

复合体II的琥珀酸脱氢酶有FAD和Fe-S蛋白等,把FADH2的电子传

给UQ;

复合体III合2个Cytb(b560和b565)、Cytc和Fe-S,把还原泛醌(UQH2)的电子经Cytb传到Cytc;

复合体IV包含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物(其铜原子的Cu A和Cu B)、Cyta和Cyta3,把Cytc的电子传给O2,激发O2并与基质中的H+结合,形成H2O。

此外,膜外面有外源NAD(P)H脱氢酶,氧化NAD(P)H,与UQ还原相联系。

5.答:(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

(2)氧化1mol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少,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这样体内养分耗损过多。

(3)没有丙酮酸的有氧分解过程,缺少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6、答:降低呼吸速率。

因为呼吸速率高会大量消耗有机物;呼吸放出的水分会使粮堆湿度增大,粮食“出汗”,呼吸加强;呼吸放出的热量又使粮温增高,反过来又促使呼吸增强,同时高温高湿使微生物迅速繁殖,最后导致粮食变质

7、答:产生呼吸骤变的原因:

(1)随着果实发育,细胞内线粒体增多,呼吸酶活性增高。

(2)产生了天然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刺激了呼吸酶活性的提高。

(3)乙烯释放量增加,诱导抗氰呼吸。

(4)糖酵解关键酶被活化,呼吸酶活性增强。

8.答:是因为低温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呼吸“空转”,缺乏能量,引起代谢紊乱的缘故。

9、答:(1)三羧酸循环是植物的有氧呼吸的重要途径。

(2)三羧酸循环一系列的脱羧反应是呼吸作用释放CO2的来源。一个丙酮酸分子可以产生三个CO2分子;当外界的CO2浓度增高时,脱氢反应减慢,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三羧酸循环中释放的CO2是来自于水和被氧化的底物。

(3)在三羧酸循环中有5次脱氢,再经过一系列呼吸传递体的传递,释放出能量,最后与氧结合成水。因此,氢的氧化过程,实际是放能过程。

(4)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及其他物质的共同代谢过程,相互紧密相连。

10.答:目前广泛被人们接受解释氧化磷酸机理的是P·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假说。它认为线粒体基质的NADH传递电子给O2的同时,也3次把基质的H+释放到线粒体膜间间隙。由于内膜不让泵出的H+自由地返回基质。因此膜外侧[H+]高于膜内侧而形成跨膜pH梯度(△P H),同时也产生跨膜电位梯度(△E)。这两种梯度便建立起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μH+),于是使膜间隙的H+通过并激活内膜上F O F1-ATP 合成酶(即复合体V),驱动ADP和Pi结合形成ATP。

11.答:植物细胞中1mol蔗糖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可产生60molATP。即糖酵解过程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4molATP;产生的4mol NADH,按 1.5ATP/NADH计算,则形6molATP。糖酵解共产生10molATP。三羧酸循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4molATP;产生4molFADH2,以1.5ATP/FADH2计算,形成6molATP;产生16NADH,按2.5ATP/NADH计算,则形成40molATP。三羧酸循环可合成50molATP。将上述两途径产生的ATP数目相加,即60molATP。

第五章参考答案

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选择题

18

1、A

2、B

3、C

4、B

5、A

6、B

7、A

8、B

填空题

1、异戊二烯,倍半萜、双萜、三萜

2、甲羟戊酸途径、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

3、单萜类、双萜类、多萜类

4、莽草酸途径、丙二酸途径

5、木质素

6、含N杂环

7、酚类醇衍生物黄烷衍生物

8、黄烷、B环取代物、红色、蓝色

9、抗病、合成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生长素 10、含氮杂环、氮素、氨基酸、氮肥 11、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问答题

1、答:萜类是根据异戊二烯的数目进行分类的、可分为以下种类: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其生物合成有两条途径:

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

2、答: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是以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为起点。首先,苯丙氨酸转变为桂皮酸,桂皮酸和酪氨酸又分别转变为4-香豆酸,然后,

4-香豆酸形成了咖啡酸,阿魏酸,5-羟基阿魏酸和芥子酸。它们分别与乙酰辅酶A结合,相应地被催化为高能CoA硫脂衍生物,进一步被还原为相应的醛,再被脱氢酶还原为相应的醇,即4-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阿魏醇和芥子醇。

上述四种醇类经过糖基化作用,进一步形成葡萄香豆醇、松柏苷、5-羟基阿魏苷和丁香苷,再通过质膜运输到细胞壁,在β-糖苷酶作用下释放出相应的单体(醇)最后这些单体经过氧化和聚合作用形成木质素。

3、答:(1)挥发油,多是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它能使植物引诱昆虫传粉,或防止动物的侵袭。

(2)固醇,是三萜类的衍生物,是质膜的主要组成,它是与昆虫脱皮有关的植物脱皮激素的成分。

(3)类胡萝卜素的四萜的衍生物,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常能决定花、叶和果实的颜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能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胡萝卜素也是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

(4)橡胶是最有名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由1500—15000 个异戊二烯单位所组成。橡胶由橡胶树的乳汁管流出,对植物有保护作用,如封闭伤口和防御食草动物取食等。

(5)红豆杉醇是双萜类化合物,是强烈的抗癌药物。

第六章参考答案

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择题

1、A

2、A

3、A

4、A

5、A

6、C

7、B

8、A

9、A 10、B 11、B 12、A 13、A 14B 15D

填空题

1、质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

2、韧皮部

3、压力流动学说,胞质泵动学说,收缩蛋白学说

4、库的接受细胞

5、根部

6、减弱,变慢,变慢

7、硼、磷、钾等

8、供应能力,竞争能力,运输能力,竞争能力 9、温度,矿质元素,植物激素10、蔗糖

11、合成贮藏化合物,代谢利用,形成运输化合物 12、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

问答题

1、答:同化物装入筛管有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即糖从共质体(细胞质经胞间连丝到达韧皮部的筛管,或在某些点进入质外体(细

胞壁),后到达韧皮部。

同化物从筛管中卸出也有共质体和质外体途经。共质体途径是指筛管中的同化物通过胞间连丝输送到接受细胞(库细胞)筛管中同化物也可能选运出到质外体,然后再通过质膜进入接受细胞(库细胞)。

2、答:温度太高,呼吸增强,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同时细胞质中的酶开始钝化或受破坏。所以运输速率降低。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

呼吸作用减弱,影响运输过程所必需的能量供应,导致运输变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运输速率加快。

3、答:有3种,分别是压力流动学说,胞质泵动学说和收缩蛋白学说。

压力流动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压力势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

胞质泵动学说:认为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跨筛分子,每束直径1到几个um,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复地、有节奏地收缩和张驰,就产生一种蠕动,把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

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管腔内有许多具有收缩能力的韧皮蛋白(P蛋白),P蛋白的收缩运动将推动筛管汁液的移动。

4、答:细胞内有机物的运输主要是通过扩散和布朗运动在细胞器和细胞溶质之间转移,也可通过胞质运动使细胞器移位。细胞间有机物

运输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质外体运输和共质体运输。

5、答:有机物的运输分配是受供应能力,竞争能力和运输能力三个因素影响。(1)供应能力:指该器官或部位的同化产物能否输出以及

输出多少的能力,也就是“代谢源”把光合产物向外“推”送力的大小。(2)竞争能力:指各器官对同化产物需要程度的大小。也就是“代谢库”对同化物的“拉力”大小。(3)运输能力:包括输出和输入部分之间输导系统联系、畅通程度和距离远近。在三种能力中,竞争能力最主要。

6、答:源是制造同化物的器官,库是接受同化物的部位,源与库共存于同一植物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作物要高产,需要库源相互

适应,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库大会促源,源大会促库,库小会抑制源,源小库就不会大,高产就困难。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有三种类型:(1)源限制型;(2)库限制型;(3)源库互补型,源库协同调节。增源与增库均能达到增产目的。

7、答:植物体内同化产物有3种命运,分别为1)合成贮藏化合物;2)代谢利用;3)形成运输化合物。

8、答:胞间连丝的结构特点是:①胞间连丝的外围由质膜包围着;②胞间连丝的的中央为连丝微管,它是由光滑内质网特化而成;③连

线微管的中间有中心柱;④胞间连丝质膜的内侧与连丝微管的外侧连接着球状蛋白。⑤胞间连丝的直径20~40nm。

胞间连丝的功能是:①细胞与细胞之间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②细胞间传递信息。

第七章参考答案

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选择题

19

1、C

2、D

3、D

4、D

填空题

1、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跨膜信号转换胞内信号转导网络的信号传递

2、信号

3、干旱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1-13章)(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编制内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