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答:控制婴幼儿的零食;引发婴幼儿积极进食的情绪;引导婴幼儿按时进餐;引导婴幼儿在固定座位上安静、专心进餐;引导婴幼儿进餐时细嚼慢咽;培养婴幼儿乐于喝白开
水的习惯;培养婴幼儿饮食均衡的习惯;不要“喂”出婴幼儿的任性脾气。P229
7.简述特殊需要儿童的主要分类。
答:根据婴幼儿时期的障碍特点,进行如下分类:第一类,发展障碍,包括发展迟缓、婴儿孤独症;第二类,情绪障碍,包括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第三类,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障碍、品行障碍;第四类,感官障碍,包括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第五类,与身心健康相关的障碍,包括睡眠障碍、排泄障碍、进食障碍。P251
8.简述社区早教基地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答:社区早教基地的总目标是: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全程、全方位、富有个性的服务,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在家庭和社区中树立体现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理念。幼儿园附设的社区早教基地的基本任务包括五方面:第一,了解并掌握本社区散居儿童的基本情况;第二,向社区儿童家长及看护人传播正确的育儿理念、育儿知识与育儿方法;第三,提供亲子活动场所;第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第五,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教育支持与帮助。P105
9.集体教养机构在开展婴幼儿早教活动时应怎样正确定位?
答:集体早教活动的定位:第一,早教活动是面向婴幼儿及其教养人的活动;第二,早教活动是个别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活动;第三,早教活动应体现生活化、游戏化和个别化的特点。P194-195
10.早教机构中,幼儿教师应为婴幼儿创设怎样的精神环境?
答:早教机构中,教师应为婴幼儿创设的精神环境是:第一,宽松与平等;第二,关爱与理解;第三,交流与等待;第四,鼓励与期待。P157-158
11.简述早教幼儿教师的成长方向。
答:早教幼儿教师要向全职教师、教育的社会工作者的方向努力。P123
12.简述早教基地的工作要求和特点。
答:早教基地教育具有早期教育与早教指导的双重任务,因此,了解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早期教育规律,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是对家长进行早教指导的依据和前提。早教基地的管理者及教师要注重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探索早教基地教育的特点,并认真思考本园开展早教基地教育的目标方向、条件与具体策略。P107
早教基地教育的特点:主体多元性;多向互动性;形式综合化;亲子引导同步。
13.简述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答: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有:第一,将婴幼儿摆在家庭中心的位置上,过度照顾,包办代替;第二,片面追求教育结果,忽视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第三,重智力开发,轻身体素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和良好品德的培养;第四,教养态度不一致、言行不一给婴幼儿造成了不良影响。P238
14.简述家长应如何与婴幼儿一起游戏。
答:父母是婴幼儿的玩伴(玩中学;多与婴幼儿交流;发挥婴幼儿的想象;多让婴幼儿
自己动手尝试探索;培养婴幼儿关心、关爱周围的人;把收拾玩具当作游戏);积极评价婴幼儿的游戏。P167-169
15.谈谈家长应怎样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答:家长应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夫妻关系;第二,婆媳关系;第三,亲子关系;第四,邻里关系;第五,同伴关系。
三、分析论述题
1.在适宜的精神环境中,婴幼儿能够提供轻松、自由、自主地参与各项活动。请举例说明幼儿教师应怎样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精神环境。
2.请结合早教工作的实际,说说早教幼儿教师应如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往互动。
答: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澄清关系。教师是亲子活动的指导者。指导者应把自己定位为家长主动的合作者,主动和家长交流,了解家长的需求;是家长声音的聆听者、家长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洞察者,更是家长良好家教经验和行为的学习者。其次,指导者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对家长的科学育儿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育儿支持;再次,指导者是家长教育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P121
早教基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家长教育观念进行调试;第二,示范并强化适宜的教育行为;第三,及时引导家长,解答家长的育儿困惑;第四,发现和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P122
3.一个好的早教活动需要幼儿教师在活动前做精心的设计,请简要说说幼儿教师应怎样设计早教活动。
答:第一,早教活动的内容选择:早教活动内容应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制定个别化方案;第二,环节的设计:时间宜做大块面安排;活动形式可多样化;第三,环境准备:空间安排;环境创设;材料投放。P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