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主探究:
1、摩天轮上每个吊箱有几个人?有几个吊箱?一共有几个人?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列式?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边提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
3、小组汇报:
4、自己用小棒摆你想摆的图案。再照课本45页的图摆,算一算你用了几根小棒?
汇报:我摆的是什么?用了几根小棒?
5、你发现了什么?
三、拓展运用:
1、出示4个花瓶,每个花瓶有3朵花。
每束有( )朵花,共有( )束,一共有( )朵花。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3、5乘6 写作:( )×( ),6乘5 写作:( )×( )
4、出示4盘苹果,每盘3个。求一共有几个?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是( )个( )相加。
乘法算式是:
5、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 )×( ) 5+5+5=( )×( )
2+2+2+2+2+2+2+2+2=( )×( )
6、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5个2相加是几? 3和4相乘是几?
7、开放题:用12根小棒,摆出2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3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4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6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
课后小结:
2、2~6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能力点: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他们的积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会又对又快。板书: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
2、数一数本组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请数的快的学生说说,怎样数的?
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熟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
3、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 +5 +5 +5
5 ( ) ( ) ( ) ( )
4、编5的乘法口诀。
(1)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 5×1 (分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 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2)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10 5×2=10
这表示什么意思?(2个5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 “二五一十”。
(3)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
试编出口诀。
(4)小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交流,完成板书。
5、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熟记5的乘法口诀。
三、拓展运用:
1、游戏: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
一边说: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一边说: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一边说:三五十五,一边伸出三只手:……
2、做“做一做”。
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用哪一句口诀?积是多少?
3、答对正确答案,往前跳。
0 5 ? ? ? ?
4、对口令:
一五()() ()()一十 四五()()
三五()() ()()二十五 二五()()
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5、猪妈妈找孩子。
小猪身上写算式,妈妈身上写口诀。
6、小猴送信。
小房子上写5、10、15、20、25号,小猴的信上写1×5、3×5、5×4、2×5、5×1、5×3、5×2、5×3+5、5×5-5、4×5的算式。
问学生用的哪句口诀?
7、开放题:出示钟面,问: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2大格,能用5的乘法口诀吗?拨分针,说几分钟。
拓展:分针指向6、7…时,你能编出口诀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出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一五()() ()()一十 四五()()
三五()() ()()二十五 二五()()
3、听口诀写算式。
4、计算并说口诀。
5×
1 2 3 4 5
二、拓展练习:
1、比一比。填上“<”、“>”、“=”。
5×2 10 5×5 20 4×5 16
3×5 17 5×1 1 2×5 9
2、连一连。
5×3 15 17-7
14-9 10 5×1
5×5 20 4×5
30-13+3 25 33+2-10
2×5 5 5+5+5
3、列式计算:
(1)每个盘中有5个杯子,3个盘中共有几个杯子?4个、5个呢?
(2)53页第8题。
先弄清画面的内容,说一说画面上提供了什么信息,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表述,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和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独立完成。
4、开放题:每个人有2只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4个人共有几个手指?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能力点: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来了,各种植物都发出了新芽,同学们种的向日葵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发芽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好吗?
二、自主探究: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出示主题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棵幼苗上有两片叶子,表示几个2?用乘法怎样计算?你能编出口诀吗?
两棵幼苗有几个子叶?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口诀吗?
齐读口诀,记忆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又去看向日葵,他们长高了。看一看一行有几棵向日葵,应该用几个几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怎样编口诀?
2行向日葵有几棵?3行呢?小组合作编出3的乘法口诀。
3、用四根小棒依次摆成几个正方形,自己对照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把书上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根据“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1=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三、拓展运用:
1、对口令,记口诀。
2、一一()() ()()得四 一()得三
()()得六 三三()() 二四()()
四四()() ()()十二 一一()()
3、听口诀写算式。
三四十二、一一得一、二三的六、三三得九、一二得二
二四得八、一四得四、二二得四、四四十六、一三得三
4、计算,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3×4 2×3 1×1 4×4 2×4 3×4
5、开放题: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眼睛?有几条腿?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
根据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学情预测:1、一共有几株玉米?问:怎样列式?
2、三只青蛙共有几只眼睛?问:怎样列式?
3、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问题1和2学生口答,问题3,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预测:1、3×3+2=11 2、4×3-1=11
3、4×2+3=11 4、3+3+3+2=11
5、3+3+3+3-1=1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3×3+2先算什么?在图中求得是什么?……
师:你们能为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吗?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它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它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拓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