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
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
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
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画角。
三、拓展运用: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自由用角做画。
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课后小结: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 5+5+5 8+8+8+8+8+8+8 9+9+9+9+9+9
4+4+4+4+4+……+4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计算?
判断下面的算式能否用乘法计算:
6+6+6 3+5+1 7+7 2+2+2+2+2
2、自己尝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
学生汇报,学情预测:5×5 3×5 5×3 5×5×5
师:这么多乘法算式,哪一个对?听老师怎样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例如:5+5+5
(1)看,相同加数是几。 5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 3个5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关键)3×5或5×3
问:3是什么?5是什么?
有错的同学改正。闭眼回忆改写的方法。
3、5+5+5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板书:5×3或3×5)
3+3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板书:3×2或2×3)
学生独立改写:8+8+8+8+8+8+8 9+9+9+9+9+9
4+4+4+4+4+……+4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15个
仿照老师的写一个加法算式。问:几个几?改写成乘法算式。
4、出示一幅图。每行4朵花,共三行,一共有几朵花?
用乘法算式表示:4×3或3×4
横着看:3个4 3×4或4×3
竖着看:4个3 4×3或3×4
问:看法不一样,乘法算式怎样?
师:3×4既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
师:中间的乘号是由300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
5、回忆,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说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拓展运用:
1、判断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成乘法算式。
5+5+5+5+5+5 6+8+2 100个5相加 2+2+2+2
7+8+10 a+a+a+a+a+a
2、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 或 ×
× 或 ×
3、连一连。
5+5+5 4+4+4+4+4 4+4 3+3+3 2+2+2+2+2
2×5 3×3 3×4 3×5 4×5
4、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有乘法。
5、开放题:6+6+6+5写一个含乘法算式的式子。答案可以是:
6×3+5 6×4—1 5×4+3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
能力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养成探索、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看图列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游戏:1、用花摆出4个2或2个4,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
2、自由摆,摆成几个几,列算式。汇报: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乘法算式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一幅由5个气球的图,说明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两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一共有几个气球?该怎样计算?学生尝试做。
5 + 5 + 5 = 15
5 × 3 = 15 或
3 × 5 = 15
因数 因数 积
2、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名称
5×6=30 4×2=8 6×3=18
3、出示例3图,让学生看明白图意,列式计算。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先看图再写算式。
2、列算式。3个8相加,和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3、做第4题。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要求填数。
4、开放题:一堆蛋糕,上面的规格:3×4 怎样装?
蛋糕:30克×12枚 说意思,再说说怎么包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2、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