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某三极管各极对地的电压为V B= -0.3V,V C= -5.1V,V E= -0.1V,则该三极管
结构及工作状态为( D )
a、NPN型放大
b、PNP型饱和
c、NPN型饱和
d、PNP型放大
55.晶体三极管的关系式i B = f (u BE)︱V CE , 它代表三极管( D )
a、共基极输入特性
b、共集电极输入特性
c、共射极输出特性
d、共射极输入特性
56.对于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当R C增大时,其输出电阻( C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无法确定
57.单管共射极电路中,输入f = 1KHZ的正弦电压信号后,分
别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则二者波形应该是( A )
a、相差180°
b、相差90°
c、相差45°
d、同相
1 / 1
58.对于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负载R L减小时,输出电阻(C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9.在单管射极放大电路,R b、R c分别是基极和集电极偏置
电阻,用直流电压表测出V CEQ≈V CC,有可能因为( B )
a、R b短路
b、R b开路
c、R C开路
d、β过大
场效应管
60.场效应管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是利用外加电压产生的(A )
a、电场
b、磁场
c、电流
d、以上均否
61.场效应管漏极电流是由载流子的漂移动形成,这种载流子是( B )
a、少子
b、多子
c、两种载流子
d、正负离子
62.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应分别是( A )
a电流和电压控制器件b、电压和电流控制器件
c、均为电流控制器件
d、均为电压控制器件
63.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是由载流子的漂移形成的,这种载
流子是(D )
a、正负离子
b、电子和空穴
c、空穴
d、电子
64.一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示,则它属于类型为(A )
a、N沟道结型管
b、P沟道结型管
c、P沟道MOS管
d、N沟道MOS管
65.一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如上图,则它的V T或V P、IDSS分别为( B )
a、V P=-4V ,I DSS=0
b、V T=-4V, I DSS=0
c、V P=-4V, I DSS=3mA
d、V T=-4V, I DSS=3mA
66.结型场效应管改变导电沟道的宽度是利用栅源极间所加
1 / 1
电压为( B )
a、正向
b、反向
c、以上均可
d、以上均否
67.MOS管中的漏极电流( C )
a、穿过PN结和衬底
b、穿过衬底
c、不穿过PN结
d、穿过PN结
功率放大电路
68.在甲类、乙类、甲乙类放大电路,效率最低的是(B )
a、一样
b、甲类
c、乙类
d、甲乙类
69.在甲类、乙类、甲乙类放大电路中,属于OCL电路是(B )
a、甲类
b、乙类
c、甲乙类
d、均不是
70.一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示,则它属于类型为()
a、P沟道耗尽型管
b、N沟道耗尽型管
c、P沟道增强型管
d、N沟道增强型管
71.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失真较小而效率又较高是采用( B )
a、甲类放大
b、甲乙类
c、乙类放大
d、以上均可
72.在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放大电路中,放大管的导电角较小的是(D )
a、一样
b、甲类
c、甲乙类
d、乙类
73.在甲乙类电路中采用自举电容的目的,是将电压( A )
a、提高
b、降低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
74.由于功放电路中的三极管常处于接近极限工作状态,因此在选择
三极管时必须特别注意的参数之一为(D )
1 / 1
a、Ic B o
b、β
c、?T
d、Pc M
功放电路输入幅度大,增益高,因此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C )
a、微变等效法
b、π型法
c、图解法
d、叠加法
75.在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放大电路中,存在交越失真的电路是( B )
a、甲类
b、乙类
c、甲乙类
d、均存在
76.在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放大电路中效率最高是( C )
a、甲类
b、甲乙类
c、乙类
d、无法确定
77.在功放电路中属于OTL电路的是( B )
a、双电源甲乙类
b、甲类
c、双电源乙类
d、以上均否
78.在甲乙类电路中采用自举电容的目的,是将电压( A )
a、提高
b、降低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
79.(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失真较小而效率又较高是采用( B )
a、甲类放大
b、甲乙类
c、乙类放大
d、以上均可
负反馈
80.已知信号源内阻很小,要求充分发挥负反馈作用,应选( B )。
A、并联负反馈
B、串联负反馈
C、电压负反馈
D、电流负反馈
81.为稳定静态工作点,应选择的负反馈组态为( A )
a、直流负反馈
b、交流负反馈
c、电压负反馈
d、电流负反馈
82.要求提高输入电阻,应选择负反馈组态为( C )
a、交流负反馈
b、并联负反馈
c、串联负反馈
d、电流负反馈
83.要求提高输出电阻,应选择负反馈组态为( A )
1 / 1
1 / 1 a 、电流负反馈 b 、串联负反馈 c 、并联负反馈 d 、电压负反馈
84. 负反馈放大电路只须满足下述条件就将产生自激振荡( B )
a 、反馈量与净输入量幅值相等
b 、d X f X
-= c 、反馈量与净输入量同极性 d 、以上均否
85. 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当AF= -1,则该电路将处于( C )
a 、开环状态
b 、深度闭环状态
c 、自激状态
d 、无法确定
差分放大电路
86. 电流源电路是一个( D )
a 、四口网络
b 、三口网络
c 、二口网络
d 单口网络
87. 差分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仅与( B )
a 、输入方式有关
b 、输出方式有关
c 、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
88. 共模抑制比Kc MR 越大,表明电路( C )
a 、放大倍数越稳定
b 、交流放大倍数越大
c 、抑制温漂能力越强
d 、输入信号中差模成分越大
89. 集成运放内部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因此能放大( C )
a 、直流信号
b 、交流信号
c 、交直流信号
d 、两者均否
90. 为了减小温漂,减小输出电阻,大多输入级和输出级分别采用( D ) a 、共集或共漏 b 、互补对称和电流源 c 、差分和电流源 d 、差分和互补对称
91. 差分放大电路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与半边差模等效电路
的电压增益应是( B )
a 、1倍
b 、相等
c 、2倍
d 、一半
1 / 1 92. 差模输入电阻不论双端输入还是单端输入方式,应是半
边差模等效电路输入电阻的( D )
a 、一半
b 、相等
c 、1倍
d 、2倍
93. 在采用正反馈的条件下,如果正弦波振荡电路反馈网络的相
移为фf ,放大电路的相移为фa ,那么满足相位的平衡条件是
(фa+фf )为( B )
a (2n-1)π
b 、2n π
c 、(2n+1)π
d 、无法确定
94. 要使电路振荡,只要满足相位条件,且︱AF ︱应( A )
a 、大于 1
b 、等于0.5
c 、小于 1
d 、等于零
95.正弦波振荡电路为正反馈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是( C )
A 、??F A =-1
B 、??F A =0
C 、??F A =1
D 、|1+??F A |≥1
96.RC 串并联桥式震荡电路(文氏电桥震荡电路)A=( A )
A 、3
B 、-3
C 、1/3
D 、-1/3
97.下列传递函数哪个为二阶低通滤波电路的传递函数( B )
A 、12)(22
++=s s s s A B 、121
)(2++=s s s A C 、s s s A +=1)( D 、s s A +=11)(
98. 在图示方波发生器中,已知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输出电压的两个极限值
为12V ;稳压管和二极
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均为
0.7V 。正常工作时,输出
电压峰-峰值为( C )。
a 、4.6V
b 、 6V
c 、
12V d 、24V e 、9.2V
-+R1R2R3R4
C VD1~VD4A VDz Uz=4.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