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夯实城乡治理基础
全面加强村规模调整优化后和换届后的村(居)委会融合发展和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充分发挥x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城乡社区和谐稳定。指导村(社区)做好示范型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巩固“三多”清理实效,理清社区职责,理顺社区关系,减轻社区负担,完善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指导街道实行社区专职工作者“三岗十八级”绩效薪酬制度。以同心社区为抓手,通过治理机制“转型升级”适应新形势,提高搬迁社区居民自我服务和治理能力,完善“三社联动”机制建设。
5.培育社会组织力量
以党建为统领,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完善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全县xxx家社会组织的年检和评估工作,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和违法违规行为。建设x家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重点扶持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鼓励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开展公益项目创投等方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推进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建设,探索智慧慈善平台建设,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基地精准帮扶、“造血扶贫”、组织孵化和资源配置等功能。
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实现结婚生育户口“一件事”联办。推进区划地名专项管理服务,稳妥有序优化行政区划布局,规范地名管理服务,助力平安边界建设。编制殡葬设施建设的布点规划,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社会生态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落实丧葬费用减免政策,完善群众身后“一件事”联办服务,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创新移民扶持服务机制,掌握动态水库移民人口信息,实现直补资金、项目资金精准化,落实移民创业致富政策,提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贷款贴息等服务水平。
7.补上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推进县社会生态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列入首批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完善殡葬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提升殡仪服务水平。加快推进x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x个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进度,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布局,积极探索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8.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推进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救助对象认定“一件事”、婚育户“一件事”和身后“一件事”联办工作。探索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模式,加大指导和监管力度,发挥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留守老人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的作用。扎实推进法治民政建设,深入开展民政领域依法治理,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9.增强基层民政力量
突出解决乡镇街道基层民政力量专业队伍不稳定、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会同组织、编办、人事等部门,核定乡镇(街道)民政员,增加乡镇(街道)民政协理员,稳定乡镇(街道)民政队伍,开展常态化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加强村社组织建设,借助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补贴运营公司力量,规范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管理,让村社管理员宣传好民政政策。
10.提高干部队伍本领
讲政治,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体现“两个维护”,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上体现政治能力。讲清廉,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殡葬行业、社会组织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时刻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讲能力,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业务能力、执行力、落实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讲法治,深刻领会“法治为基”的深刻内涵,直面和破解殡葬执法队伍薄弱的短板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