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力“民政xx条”落地
x月xx日和x月x日,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实施办法》,并于x月xx日正式发文。《实施办法》是省“民政xx条”和市“民政xx条”的再深化和再落实,为我县下阶段民政事业指明了方向。县领导高度重视,分管县长多次到民政调研《实施办法》的起草工作,县主要领导在听取审议时特别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确保兜底保障更精准、救助帮扶更到位。要强化责任担当,立足“民生、民心”,引领更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要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聚力社会救助保障
根据全市低收入农户认定“两线合一”专题会议上交办我县xxx户xxx人xxxx元以下农户收入情况全面核查任务,全面开展排摸核实工作,通过“一会商二调研三部署四举措”,强力推进低收入农户精准识别,做到“一户一表一报告”,实现低收入农户认定“两线合一”。全面实施支出型贫困救助、重残重病单人保、渐退期等专项举措,切实扩大困难群众救助面,截至xx月,残疾人单人保xxx户xxx人、重病型单人保xx户xx人,渐退期xxx户xxx人,支出型贫困对象xx户、xxx人。强化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及时将符合特困标准的人员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将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及时安排入住机构,分散供养人员委托照料服务协议签订率达到xxx%。制定出台《关于规范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的通知》保障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资金安全,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效能,确保有困难的群众都能求助有门、救助及时。加强孤困儿童保障力度,按时分类足额发放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孤儿、困境儿童、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聚力民生实事见效
20xx年,把完成省市县民生实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从严从实的作风,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建设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及家庭照护者培训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x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投入运行,x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由xx有限公司公建民营,全县xx户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通过验收,完成xxx名家庭照护者培训,实现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x家儿童之家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五)聚力村社组织换届
截止20xx年xx月xx日,全县xx个乡镇(街道)xxx个村、x个社区全部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委会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呈现“三高一优一稳”的特点。三高:平均参选率xx.xx%,“一肩挑”选主任平均得票率xx.xx%,副主任、委员平均得票率xx.xx%。一优:共选举产生村(居)委会成员xxx名。其中,党员xxx人,占比xx.xx%;女性xxx人,占比xx.xx%;大专及以上学历xxx人,占比xx.xx%;xx周岁及以下xxx人,占比xx.xx%;平均年龄xx.xx岁,较上届下降x.x岁。一稳:所有“一肩挑”人选全部实现一次性顺利当选,选举过程平稳有序,未发生飞票等行为。
(六)聚力基础设施短板
以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殡葬改革布局专项规划为契机,进一步谋深谋细县、乡(街道)、村(社)儿童、养老、殡葬等民政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及运营管理,促进民政事业的良性发展。通过选点布局谋划、运营团队招选、督促指导项目实施,推进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采用“飞地+整合”模式,在搬迁社区合理布点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解决聚居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整合村级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补贴运营的上门服务,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县社会生态公益性公墓可行性研究、项目初步设计等xx项前期工作按时序完成任务,同时有序组织推进落实编制施工图、项目预算等xx项工作。
(七)聚力改革创新成效
不断加强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一基地”、“两中心”、“三平台”模式。推进救助管理站“温暖之家”抓点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救助软硬实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结婚生育户口一件事”和“殡葬一件事”联办,联办率均达xx%以上。
(八)聚力干部队伍建设
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解决人员混岗等历史遗留问题,优化股级干部队伍,提升民政干部队伍合力。落实科室业务学习和工作交流,依托每月夜学,提升工作业务能力。推进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强化课题调研,领导班子领衔,相关科室参与,积极开展课题调研x个。
三、锚定目标,砥砺前行,民政事业“十四五”及20xx年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以打造“四个标杆区”为目标,以智慧民政建设为主载体,深入贯彻落实“民政xx条”,着力提升民政服务供给质量,创新民政事业发展体制机制,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强化社会治理弱项,持续推进生态殡葬改革,持续夯实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要求
到20xx年,按照全省打造“精准保障标杆区、和谐x标杆区、幸福颐养标杆区、暖心服务标杆区”的指标要求,努力建成“智慧救助”“智慧治理”“智慧养老”“智慧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民政服务,民政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更为健全,民政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聚焦后脱贫时代社会救助功能定位,找准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的切入点,健全完善“x+x+X”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高度关注零就业家庭、支出型贫困,最大限度减少因病、因学、因残、因疫致贫或返贫现象。
――聚焦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积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打通医养康养结合堵点,打造县乡不同层级、定位清晰、职责明确、上下联通、转接有序的康养联合体。
――聚焦未来社区、田园社区等建设,增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做好“一肩挑”后村级权力监管和制度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构建枢纽型、立体型、综合型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平台载体。
――聚焦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压实社会组织监管和培育的双重责任,深化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后半篇文章”,大力培育发展枢纽型、支持型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和支持其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聚焦“互联网+慈善”,创新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发展与监管,发挥好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实现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在扶危济困、守望相助上作用。
――聚焦健全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夯实基层儿童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聚焦幼有优育、弱有众扶、残有善助、婚有和谐、老有颐养、逝有所安,在全域服务中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推进移民扶持、婚姻登记、殡葬改革工作。
――聚焦数字赋能、智慧应用、整体智治、高效协同,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推进“浙里救”、“浙里养”、婚育“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民生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码上办”。
(三)20xx年重点任务
20xx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抓好20xx年重点工作,要继续坚持“两手硬、两战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十大重点工作”。
1.狠抓疫情防控工作
提高讲政治、保民生、促稳定、顾大局的自觉,持之以恒抓好疫情应急防控各项工作,重点管好“一老一小”。严格落实民政部门和省市县政府关于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要求,加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加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老年活动中心、殡葬管理所(殡仪馆)等服务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发动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社区防控,切实保障因疫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落实兜底保障措施
探索建立临时救助、智慧救助服务联合体,发挥社会救助在扶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落实困难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成年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单独列户纳入低保规定。继续组织实施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一年渐退期制度。加强大救助信息平台共享,完善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工作,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效能。开展低收入农户脱贫攻坚兜底“回头看”,完善“两线合一”机制。建设“儿童之家”x家,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关爱保护机制等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把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3.办好养老服务实事
健全完善事业产业协调、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早谋划、早部署,及时开展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选点工作。发挥养老机构专业优势,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开展居家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的家庭照护,实现居家山区机构的协调发展。组织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大力培育为老志愿服务组织。突出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划布点。推动新、旧小区的养老服务用房配置,在养老机构按比例配建失智症专区,实施社区和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快“浙里养”平台建设,形成“养老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