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虚拟施工,有效协同: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本案例就是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了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了返工和整改。
70)请描述BIM在项目各阶段的成本控制中发挥的作用?
BIM在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与竣工等阶段,通过三维模型和属性信息可以精确地统计工程造价,利用BIM模型可以进行施工模拟和优化,帮助项目经理精确控制项目成本。
71)请描述BIM在项目中如何帮助设计减少成本?
通过BIM模型,造价人员可以在开始阶段初步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成本控制。另一方面,通过BIM模型自带的以三维可视化模拟为基础的碰撞检测和模型虚拟建设,可以在实际施工项目开始前对设计失误和设施错误进行纠正,减少了施工设计变更及发生返工的几率,在前期成本控制中,它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
72)本案例中,BIM对于后期项目竣工交付有什么深层次意义?
本案例最终交付的是基于3DExperience数据库形式的BIM三维和过程数据。业主通过远程访问形式直接读取BIM数据库中的三维信息,包括项目过程信息。在数据库中每个构件都有自身唯一身份证编号,能够帮助业主和运维工作人员快速精准地查找与这个构件相关的设计、施工、管养资料。
73)本案例使用了哪些BIM软件,它们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是什么?
本案例使用了Catia和Delmia,Catia通过三维模型和属性信息可以精确地统计工程造价,Delmia利用BIM模型可以进行施工模拟和优化,帮助项目经理精确控制项目成本。
74)国内外的市政3D软件在市政项目BIM技术应用中的主要功能及作用是什么?
3D软件基于BIM理念,以脱离dwg图形的独立BIM信息为核心,所有设计、三维、算量、出图等工作都紧密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对数据有了精确把握,路基和边坡、路面结构层、缘石等都是拥有完整属性的整体对象,不再是传统的靠断面拼凑的数据,因此能够提供精确的工程算量数据。并且随着BIM概念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BIM信息将成为衔接规划、设计、施工、运维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载体。国内外的市政3D系列软件都旨在为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和公路设计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自动化、三维化解决方案。软件比较完整地覆盖了市政道路设计和公路设计的各个层面,能够有效地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地形处理、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边坡设计、交叉口设计、立交设计、三维漫游和效果图制作等工作。
但是,3D软件在道路设计中的缺点也同样较为明显,那就是道路平面设计部分。目前国内的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基本都是设计人员用CAD手工绘制和标注完成的。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目前没有一款软件能够较为完善地处理这部分设计内容。这是道路设计软件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如果国内外市政3D软件能在今后的版本中将不足的方面不断完善、加强,未来将在国内道路设计软件市场竞争中领先于其他对手。
75)在道路3D软件中输入表类结果时,往往输入哪几种表格样式?
在道路3D软件中输入表类结果时,往往输入:逐桩坐标表、土方计算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等。
76)BIM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应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步骤?BIM模型的深化应用?
(1)①进度管理。②质量管理。③安全管理。④成本管理。⑤绿色施工管理
(2)招标、采购、合同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
(3)BIM模型的深化应用:①机电深化设计②结构深化设计③多专业协调管理④设备材料工程量统计 ⑤工作平台库的完善和补充
77)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的优势?传统项目管理存在的不足?
(1)1.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工程基础数据如量、价等数据信息可随时查询调用,数据实现共享,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项目相关方的信息共享,促进更有效的互动。三维信息模型BIM的表现形式就更加直观、易读,从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使用方等都比较直观地掌握项目的全貌。降低了非专业人士对项目的理解难度,提升了不同专业间、不同参与方对项目的协同能力。
2.风险前置:二维设计由于其本身设计手段的局限,错漏碰缺在所难免,人们更多的是根据以往项目的经验总结来进行弥补。而后期运维中这些“隐性风险”,往往更加难以被及时发现,风险前置是BIM对项目管理最直接的优势。
3.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集成,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总部几率。根据各项目的形象进度进行筛选汇总,可为领导更充分地调配资源、进行决策创造条件。
(2)1.二维 CAD 设计图形象差,二维图纸不方便各专业之间的协调沟通,传统方法不利于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2.我国项目管理处于初级水平,参与各方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精细化管理需要细化到不同时间、构件、工序等,难以实现过程管理。3.项目全寿命没有系统管理,各阶段分离脱节。前期的开发管理、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和后期的运维管理的分离造成的弊病,如仅从各自的工作目标出发,而忽视了项目全寿命的整体利益。4.由多个不同的参与方从各自角度出发,对项目进行管理,组织实施,造成信息“孤岛”,会影响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也影响了项目全寿命的信息管理等。
78)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点?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
应用点主要有:深化设计、多专业协调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工作面管理、场地管理、碰撞检查、工程量计算、图纸管理、合同管理、劳务管理。
项目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1)实现总目标是综合管理工作的准绳;(2)沟通是综合管理的基本理念;(3)保持各项工作的整体协调,有序进行。
79)BIM 技术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协同管理的 BIM 应用点主要有:深化设计、进度管理、预算管理、工作面管理、场地管理、碰撞检查、工程量计算、图纸管理、合同管理、劳务管理。(1)所述应用点属于基于BIM成本管理的有哪些?(2)结合国内外BIM的发展,现阶段BIM应用挑战主要有哪些?(3)为了能够实现以上BIM应用点协同工作,需制定相应的BIM应用方案策划,简述你认为合理的BIM实施方案?(4)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上的应用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
(1)预算管理、工程量计算、合同管理及劳务管理。
(2)①软件间数据交互难度大; ②信息与模型关联难度大; ③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应用与施工管理的 BIM 软件; ④对于大体量建筑,各专业模型集成后的数据较大,对软硬件要求大。
(3)①建立统一的 BIM 规范及信息关联规则 ②通过各专业软件分别建模及深化设计
③依据规则将各专业模型集成到统一平台 ④在项目管理系统中维护进度、合同、成本、变更等信息 ⑤按照现场施工管理要求,为项目人员提供进度、集成模型、图纸、工程量等全民信息。
(4)基于BIM 技术的造价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合同管理、变更签证管理、成本分析
80)进度管理应用中,需要哪些部门的人员协同配合工作开展?
在总包的动态施工管理中想要做好进度的管理需要项目多个部门配合,如:需要BIM中心的人提供各专业整合的BIM模型,需要BIM中心进行部门间的协调;需要工程部提供项目进度计划;需要各劳务队伍提供每天的施工日报;需要现场的班组提供现场实际工程进展情况;需要项目管理部门作进度整体规划,对出现进度偏差的情况作出决策处理。
81)使用BIM技术,能够给施工单位带来哪些效益?
BIM技术对投资方、设计方、建设方、运维方等参建各方都具有非常多的价值,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关键价值主要有:虚拟施工、方案优化;碰撞检查,减少返工;形象进度、4D虚拟;精确算量、成本控制;现场整合、协同工作;数字化加工、工厂化生产;可视化建造、集成化交付(IFD)。
82)BIM算量结果能否直接用于报量结算?如可以,阐明理由?
BIM算量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报量结算。在本项目中,应用的是某BIM系统,可以直接用于报量的前提在于:(1)BIM模型是不断随着设计图纸及变更变化更新的,并且项目现场是根据BIM模型来施工的;(2)系统平台中流水段的划分与现场流水施工一致;(3)系统中清单与业主报量中清单保持一致;(4)系统中进度计划与现场情况保持一致;(5)系统中将BIM模型与进度计划、清单、流水段相关联,这样就可以保证BIM模型的算量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报量结算。
83)简述BIM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意义?
工程项目实施人员运行BIM技术以BIM集成模型为载体,将施工过程的进度、合同、成本、工艺、质量、安全、图纸、材料、劳动力等信息进行集成管理,使集成后的模型中的每一个构件都具备了应有的物理信息和功能特性数据。使用者可以利用BIM多维度施工模拟,提前了解工程任一阶段应用完成项目所需人力、机器器具和后勤分配等信息。使用者不仅能够统计所有工程物料的数量,并计算出总价,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清楚地检查每一个阶段物料的进出用量,对应阶段经费和总经费的情况,还可清晰了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工程进行信息。工程施工阶段运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深化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程度。
84)施工工艺流程仿真方法如何建立?
首先建立施工BIM模型,同时建立施工机械设备,以及场地布置等模型,然后根据施工工艺计划,关联BIM模型,进行进度模拟,对于复杂的施工步骤可进行精细化的模拟仿真,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
85)管线综合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2)有压管让无压管;(3)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4)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5)附件少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6)避让要以净高空间优先考虑,尽量避免管道翻弯;(7)要考虑检修空间、保温层以及国家规范要求的布线间距。
86)碰撞检测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全专业碰撞检测的方法?简述管线优化设计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