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特长生自我介绍.doc(2)

2025-09-13

找找感觉 2: 见过橡皮水管吗? 要水管里的水飙向更远怎么办? 掐紧水管前端, 缝隙一小, 压力增大, 水就冲得更远。 其实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 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时唱出很大的声音, 我们说那是用力气和肺活量在唱, 而不是在用气息和技巧在唱。 想象水龙头理论, 应该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觉 3: 地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 把它搬起来吧。 你一弯腰, 嘴里数数: “一、 二、 三、 走……”, 我想这个“走”字你一定用了 气息。 我不多说了 , 感觉一下吧, 身边有些什么重的……呵呵! 这只是一些我创立的让你感觉气息的方法, 不正规, 但很有效。

还要告诉大家一点, 表现高音的能力与你本身嗓子条件有关, 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优势, 比如“孙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 高音演绎不会那么费力。 嗓音条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气息和方法了, 但不管是嗓音条件好或不好, 声音都是通过气息唱出来的, 就像香烟要通过过滤嘴一样, 声音过滤一下会更美。另外我还告诉大家一种心理方法, 高音时想象你是在面对广阔的大海高歌, 望不到边的海天一色, 这样的风光不值得你大声呐喊吗?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饱满、 深情为好。 但也像高音一样, 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鸣。 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鸣和宽大的嗓音结构才能体现的, 先天性比较强。 以我的经验, 低音潜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难练低下去很多, 能下去几个音阶不错了。 如果一定要录制低音丰富的歌, 早上起来不刷牙、 不洗脸直接录, 声音会下去很多。 所以, 中低音欠缺的人尽量避免这样的歌, 扬长避短, 同样中低音丰富的人一定要好好发挥它的潜质, 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松, 用叹气的方式可以加强一些共鸣, 实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气息产生口腔共鸣,会感觉声音浑厚一些。 但不管怎样, 嗓音天生浑厚的人的发挥余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润色, 包括吐词换气都具有美感, 当然这又与感受唱功有关, 中低音多听听“蔡琴”的吧。

整体与风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与句的细节, 把演唱的细节单位放在“句”的上面, 而不是在整首歌上。把整首歌画一条起伏的线条吧, 你会知道哪里该低调、 哪里该高亢了。 眼光放高一点, 就像足球场上的位置感一样, 盯着局部怎么打出长传进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实力, 否则别谈风格。 歌手前期我赞成模仿开始, 但不要单一, 多唱各种风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鸣、 唱腔以及气息的初步体验, 这是好事, 到了成熟以后, 加上自己的练声和感悟, 再挖掘自己的风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 但投入是要有一个度的, 不是要你“使劲”投入, 过分伤感或喜悦,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 有分寸的投入即可。 比如有些类似的词: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我就见过唱得痛苦至极的人, 那样就没有感染力了, 反而觉得好笑。 但我也见过一个真正失恋的朋友在卡拉 ok 唱这首歌, 演唱的时候面无表情、 唱得很平静, 嗓音沧桑, 唱腔演绎出来的那种无奈和孤独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我觉得这就是刚刚好的分寸, 不需要抱头痛哭。 但又有几个人随时能演绎这么到位的呢? 这就要靠歌手的音乐感受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时, 不自觉的夸大了明星的特点, 比如模仿张学友时, 会过分压着嗓子做出那种怪怪的厚实的声音(那时张学友早期的一个特点, 现在好像不多见了); 在模仿张国荣时,会夸大他的那种大舌头似的靠后的共鸣; 模仿王菲时更是那种让人觉得好笑的舌头打结的怪音。 其实仔细听听原唱, 并没有那么夸张。 我就听过一个声音很像张学友的朋友唱歌, 每次唱学友的歌的时候都没有把握分寸, 后来我劝他多些本色, 反而更像原唱了。 其实有时候旁观者清, 多请教朋友们的意见会很有好处。另外, 情感丰富的人唱歌会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绎得好。 与歌曲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阅历丰富。 经历得越多, 感悟得就越透彻。

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东西, 呵呵! 认为没有颤音就不够专业、 不够拽。 殊不知颤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没有颤音就不能唱好歌吗?

颤音, 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 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 小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 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 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刘德华) 和嗓子眼的一紧一松(张信哲) “做”出了 颤音。 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 但在很多高潮部分, 他们也具有强大气流的颤音。 所以, 还是那句话, 气息是根本。 用了气息, 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 对于流行歌曲, 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 有时似一种悄悄话, 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 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 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 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靠气息顶出来, 有时候抖抖喉结, 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 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

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铁定对颤音垂涎三尺, 就从模仿开始吧——模仿救护车叫唤。 好笑吧? 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 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 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 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 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 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 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 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 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 与气息发声不一样, 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 但没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 慢慢揣摩, 不妨试试。最后再次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我们如果眼光放高一点, 这段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 也许再过 5 年后就不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了 。 何必为了没有颤音而苦恼呢?颤音虽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气氛, 深沉而具有穿透力, 但我也愿意喜欢听一些质朴、 纯洁的声音。 所以, 只要用心唱就好, 也许你会更有特色。


音乐特长生自我介绍.doc(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优秀管理者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