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材料:定型组合钢模板、定型钢角模、连结件、卡具、钢管、11胶合板、方木等。按计划配备,周转使用,在施工中根据进度需要及时增补。
(1) 钢筋砼有梁式带形基础模板安装
标高量测:用水平仪根据模板实际标高,直接把水平标高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以便模板安装和纠正。
中心线及位置的放线:模板放线前,应清理基础垫层上的杂物,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基础,基础梁和柱中心线及边线,以供模板安装和纠正。
弹线时为保证模板位置的准确,采用经纬仪引测、复核。
(2) 基础模板安装:
①安装顺序:
安装前检查→安装基础两侧模板→侧模支撑→搭设钢管吊架→安装上部基础模板并固定→检查纠正。
②安装方法:
按照基础边线及图纸要求,侧模要求300高,采用模数为300钢模板支模,就地拼装模板,靠基槽的一边将土壁修整后,用短木方将钢模板支撑于土壁垫板上,另一边固定在钢管锚固桩上,后在基槽两侧地坪上打钢管锚固桩,搭设钢管吊架,使吊架水平杆保持水平,用线锤将基础中心线引测到水平杆上,根据中心线安装基础梁模板,拼好的钢模板(或单块模板)搁置预先点焊在箍筋上的短钢筋上(中距800-1000MM)。用钢管、扣件将模板固定在吊架上,并用支撑顶紧,保持模板垂直,最后检查模板的中心位置及断面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纠正尺寸差。
③安装注意事项:
模板支撑于土壁时,必须将松土清除,加设垫板,也可支撑于钢管锚固桩上。
为保证条基,基础梁上口宽度,防止安装支撑时模板位移,宜在两对应模板间加设临时木方,浇筑砼成型后拆除。
(3) 柱模板安装
①安装准备工作
标高引测:用水平仪直接把建筑物的水平标高根据模板实际高度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便于安装和校正。
中心线及位置线的放线:根据边柱引测的轴线,在楼面上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即砼面)和中心线。
安装面找平:沿模板内边线用1:3水泥砂浆粉成条带,作为模板的支撑面。
②主楼框架柱模板:
a、主楼框架柱的模板采用11合板做成四片组合定型模板,板的背面用100×100木方作竖向背方间距不大于300。柱箍间距在2M以下为400MM,2M以上至柱顶为500MM。柱顶与梁交接处角缺口,以便与梁模板接合,并在缺口左右及底部加钉衬口档木。在侧模的底部和中部设活动清扫口与砼浇灌口,完成清扫、浇灌二道工序后再封闭钉牢。
b、为保证柱模侧向稳固,柱模与柱模之间以水平支撑和剪刀撑与钢管排架连牢,使柱侧模板连成整体并保持稳定。
c、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有砖墙砌筑的部位采用手枪钻打眼,插入砌墙拉接筋,钢筋周围采用胶带纸密封,防止漏浆。
(4) 梁模板安装
①安装顺序:
复核梁底标高、轴线位置→搭设梁模支架→安装梁模底板→安装侧模→按设计要求起拱→安装梁口钢管楞→复核梁模尺寸→与相邻连固→落梁筋。
②安装方法:
在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位置,无误后,搭设梁模支架,间距1M左右,支架上连固模板楞,在横楞上铺放梁底模,并拉线找直。在底模上用U型卡连结角模,安装梁的侧模。用斜撑支牢,梁高大于700MM时在梁中增设穿心螺栓拉牢,间距600~800MM。按0.2~0.3%起拱,采用千斤顶顶高跨中支柱,打紧支柱楔形垫脚。调整梁口平直,上口加顶搭头木撑固。复核检查梁模尺寸,后与相邻梁模连结固定。安装楼面现浇板模板时,在梁上连上阴角模与板模拼接。当主梁、次梁同时支模时,应先支好主梁模板,再支次梁模板。为加快模板的周转,一般要求梁的侧模包在底模外面,梁的模板不得伸到柱模开口里面,次梁模板也不得伸到大梁侧模开口里面,以便及时拆除周转使用。
(5) 板模板安装:
①安装顺序:
检查板模标高→搭设支架→固定板下横楞→板模安装→模板平整检查。
②安装方法:
单块就位安装前,支架预先随梁支架搭设稳固,板下的横楞要与立杆连结牢固,检查支架标高后,由四周向中心铺模板。先用阴角模与梁模连接起来,再拼平模,可拼成人力能翻身的小块,在翻身前先卡上U型卡,减少仰面作业。最后不够模数的模板和缝隙,用木料进行嵌补。跨度大于等于4.0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L/400。
(6)楼梯模板安装:楼梯模板一般比较复杂,模板支设应根据层高放大样,一般先支基础和平台梁模板,再安装楼梯底模板,外帮侧板。在外帮侧板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用样板划出踏步侧板的挡木,再钉侧板。并沿踏步中间设吊木加固。安装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斜向支柱(斜撑)的固定,防止浇筑砼时模板移动。
(7)模板的质量要求
① 模板必须保证工程结构的形状,尺寸和位置正确。尺寸宜采用规范规定的数值。柱头、梁端的模板要特别讲求方整横平竖直。在柱梁交接处的找补讲求吻合、平整、顺直。
② 模板支撑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多采用斜杆拉接,使支撑系统形成稳定结构。
③ 模板平面要求平整光滑,拼缝必须严密,大缝堵严、不得漏浆。
④ 模板内侧均匀涂刷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一致,不可刷得过多过重,以免影响粉刷层结合。
(8)钢模板的拆除
①柱模板的拆除顺序:
拆掉拉杆→自上而下拆掉柱箍→拆掉柱角U型卡分四片拆除→原地清理刷隔离剂→堆放待用。
②梁、板的模板拆除顺序:
拆除部分水平拉杆、剪刀撑→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分段分片拆除板底模支柱→拆除梁底模拉杆、支柱连接件及钢模板→运出清理、刷油、堆放。
③拆模的方法:
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抚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位的模板,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拆除。支模与拆模工作应由同一个的木工组负责。这样做支模时就考虑的拆模方便和安全,操作人员对情况熟悉,心中有数,对钢模板及配件完好有利。
5、钢筋工程
(1) 钢筋加工、成型的一般要求
① 原材料:钢筋Ⅰ(φ)级Fy=210N/mm2,Ⅱ(Φ)级Fy=310N/mm2,550级冷扎带肋钢(ΦR),强度标准值Fy=340N/mm2。
焊条:Ⅰ(φ)级钢采用E43焊条,Ⅱ(Φ)钢采用E50焊条。
钢筋保护层:梁柱为25、板为15、基础为35。钢筋锚固长度:Ⅰ(φ)级钢30d、Ⅱ(φ)级钢40d。
所有钢材供应到现场后,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复试工作。不合格的钢材,不得用于本工程,并请退出场外。
② 钢筋加工
I级盘园加工前应进行调直.钢筋切断采用机械切断,要求截面平整、加工弯曲盛开要求型状和尺寸准确。
钢筋加工前须根据设计图及构件尺寸进行配筋,由钢筋工长负责编制下料单,并绘出简图,经技术负责人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
③ 钢筋成型:
本工程所用钢筋大规格钢筋在现场加工成型,要求钢筋的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
对于1350/1350的箍筋绑扎难度较大,制作时可制作1350/900的箍筋,待其绑好后,再用板手将900弯钩板成1350。封闭式箍筋无法绑扎时采用“U”型箍筋进行施工,但必须在绑扎好后进行焊接。
(2) 基础钢筋制作与绑扎
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跟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及时纠正增补。
基础钢筋在现场制作绑扎成型,沿周边两根钢筋每个节点均应绑扎牢固,中间点可采用梅花式绑扎,不得漏扎和出现松扣现象。钢筋接长采用绑扎搭接,在同一截面搭接率≯25%。
现场绑扎钢筋时必须事先弹好线或带尺作业做到排布均匀,以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基础梁的钢筋绑扎见本章的钢筋绑扎)。
(3) 柱筋绑扎:
柱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对截面小的柱采用I级钢筋时,其竖向钢筋的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150。
箍筋接头(弯钩迭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竖筋上,箍筋转角及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均应扎牢。
下层柱筋露于楼面部分,宜用缩尺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于上层柱的钢筋搭接。
框架梁、悬臂梁的钢筋,应放在柱的竖向钢筋内侧。
(4) 梁、板、楼梯梁等钢筋绑扎:
①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排时,两排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证设计距离。
梁的箍筋接头(弯勾迭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其绑扎方法与柱相同。
②板的钢筋网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
③楼梯钢筋绑扎:按图事先配料加工,先绑扎梁筋后绑扎板筋。第二层楼梯的全部受力主筋,应绑扎在台口梁内,立支杆架起;主筋和负弯矩筋,垫好高强水泥保护层垫块。
(5) 大直径钢筋接头
① 闪光对焊:水平纵向钢筋直径≤25时采用闪光对焊接头。焊接前及中途更换钢筋级别、直径时,按规定制作六个试件,作冷弯和抗拉试验,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
操作要点: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在焊工逐根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基础上随机抽样送试验室作冷弯和抗拉试验。
② 电渣压力焊:
竖向钢筋直径≤25时,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专人操作,持证上岗。在施焊前对所要焊接钢筋进行试焊,并对焊件做抗拉和冷弯试验。由此确定焊接参数。
操作要点:
本工程电渣焊工艺采用电弧引燃法:焊前,将两钢筋断面互相接触,装满焊剂,接通电路,立即操纵压杆使两根钢筋之间开成2-3MM的空隙而生产电弧。接着借助操纵杆使钢筋缓缓上升数毫米,待电弧稳定后,随着钢筋的熔化再使钢筋逐渐下降,此时电弧熄灭。转化为电渣过程,焊接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电阻热,使钢筋端部继续熔化,待熔化流量达到规定数值(约30-40MM)后,切断电源,用适当压力迅速顶压使之挤出,熔化金属形成坚实接头,冷却1-3min后方可卸掉夹具并敲掉熔渣。
③ 质量检验:
闪光对焊和电渣焊的钢筋接头,由焊工自检合格,再由质检员逐一全数复检,接头焊肉饱满、均匀、无裂纹、气孔、夹渣、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咬肉等缺陷。外观合格后,随机抽样送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混凝土工程
(1) 材料要求:
a、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后的水泥经复试合格方准使用。
b、集料:砼所需砂、石应具有良好的级配。
砂:选用洁净的中粗砂,颗粒均匀、质地坚固,以山砂为优,含泥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