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不断强化监测预警能力。重点解决精准溯源的问题。在空气自动监测站镇街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走航监测”、建设空气质量微站、在重点区域安装电子鼻等科技手段,提升环境精准监测能力。围绕国省市考断面和劣Ⅴ类河道,在敏感河道和乡镇交界断面处建设水质自动站,进一步完善全区水环境预警监控网络,为国省考断面达标和板块考核提供有效的监控信息。加快建设完善污染源实时自动监控,完善监测监控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监测监察的信息化、精准化水平。
三是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重点解决一些环境问题久治不愈的问题。20xx年将迎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我们应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切实解决各类突出环境问题。完善环境信访调处机制,与信访人特别是重复信访人建立沟通渠道,切实了解信访反映的真实状况,为精准执法、有效化解提供有力支撑。针对短时异味扰民信访以及夜间扰民信访,安排有针对性的夜间检查和监测,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督察期间投诉隐患。同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三)坚持源头管控,着力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学习借鉴昆山经验,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大对违章建设、违规经营、违法用地的执法力度,加强镇村两级集体资产(土地、房屋等)规范化管理,完善“散乱污”企业清退机制,腾出区域环境容量。对于小微企业实施集中喷涂中心等“绿岛”项目建设,上大压小,减少污染物排放。注重规划引领作用,目前我区各镇(街道)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实施均已超过xx年,已不适用于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管控要求。我们建议各镇(街道)在最新总体发展规划基础上,按照各自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环境质量现状与目标以及国土空间管控要求,制定需要重点扶持和引进的正面清单以及不适合建设与发展的负面清单,逐步限制和淘汰规划不符、环境影响大的企业。
(四)坚持示范引领,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和市下达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太湖水治理等年度目标,不断加强面上协调、业务指导、日常督查、监测考核等组织推进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在特色、特点上拓展;在层次、质量上提高;在亮点、重点上突破,积极打造具有xx特色的生态标志性工程。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新起点,把握当前、放眼长远,严格管控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生物、工程、技术等多种措施协同发力,生态环境、水利、农林、住建、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和区镇村三级联动,通过全区合力创建引领带动xx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