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化“两项改革”,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1.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绩效考核导向,完善考评办法,树立鲜明的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职称聘用、评先评优导向,调动干部履职尽职、争先进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干事创业导向,探索岗位人才流动机制,完善岗位聘用管理办法,提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将干部队伍锻造成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三农”铁军。
2.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不断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大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研究。密切关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程,加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净收益分配方式的规范化管理研究。加大户籍改革后续改革的研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国家级改革试验任务,以试验拓新路,努力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机制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制约破解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成立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加大专业合作社培育,推进劳务合作社的组建运营,提升农民组织化、专业化水平,确保年内新增劳务合作社xx家以上,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不少于x家。加强农业领域改革研究,推进长三角有害生物联防联治、肥药减量、农产品联产联销以及示范区乡村振兴一体模式的研究。加强三地渔业禁捕区和禁捕期的监管,确保十年禁渔令有效落实。
(三)着力“三大提升”,不断巩固发展成果
1.着力提升农业高质高效水平。突出向园区集聚、向绿色转型、向融合跨越的目标导向,确保农业园区面积占比超xx%;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基调,以提质增效推动农业转型,优化整合农业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将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着力构建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确保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负增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xx%以上,农膜回收处置率达xx%以上。加快推进农业“四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提升病害防治和为农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确保年内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xx个以上,新增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x.x万亩以上。
2.着力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围绕“魅力大运河”和“美丽湖泊群”xx特色田园乡村组团,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等民生设施建设,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年增长率不低于x%。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主动谋划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方法路径,研究探索符合实际的乡村治理机制模式,因地制宜创新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形式,以积分制的“小切口”做好乡村治理的“大文章”。
3.着力提升农民富裕富足水平。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提升农民素养,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创业能力,确保年内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少于xxxx人次,新型农民占比达x.x%。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合作社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联创机制,力争年内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比率达到xx%,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不少于x家,培育示范家庭农场不少于xx家。大力推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合作,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自由高效配置,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和产业集群,积极完善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分配收入份额,提升农民富裕富足水平。
(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全面筑牢发展基石
1.全力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切实抓好“三优三保”,退渔还田等复垦田块的复种,压实属地责任并分解考核至区镇,确保年内新增水稻种植面积不少于x.x万亩,水稻实种面积达xx万亩以上,争取有新突破。压实“菜篮子”属地责任,确保菜地最低保有量稳定在x.xx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xx.x万亩以上。加快推进生猪生产,确保牧原和东之田木四月底全面投产,加强域外保供的联系落实,确保年存栏生猪x.x万头,出栏生猪xx.x万头,实现xx%的自给率。
2.全力抓好高标准设施及基地建设。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序时完成xxxx亩省库项目和x.x万亩提前实施项目,确保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x.x万亩;探索研究“零散地”治理方式和途径,着力提升零散地整治和管理水平。加快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确保全年新增设施蔬菜基地不少于xxx亩,高标准蔬菜地覆盖率达到xx%以上;加快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确保高标准池塘占比达xx%以上,“三高一美”指数达xx%以上。
3.全力抓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后续工作。巩固提升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成效,稳步推进内河和长漾湖禁捕退捕工作及前期退捕政策兑现。全面落实禁捕区的长效管理工作,实施好长漾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境信息化监管系统工程,实现水域船舶、船员及其轨迹动态溯源、实时监控。积极谋划推进太湖渔业集体捕捞管理工作,年内确保顺利运作,加大非法捕捞打击力度,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4.全力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农业园区建设专项为抓手,引导区镇(街道)财政和社会金融资本加大对农业园区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园区由生产型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稳产保供、富民增收综合性转变,形成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局面。加快太湖稻作文化馆建设,以开放式的稻田系统展示太湖流域农耕文化,实现农业生产、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力争中期考核验收高标准通过;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健全退出机制,引领推动各级各类农业园区提标建设,确保年内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园认定授牌x家,新创建x市级农业园区不少于x家,新认定区级农业园区不少于x家。